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4年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
1.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同学们运用所学,撰写了“志向之光”主题诗会串场词。请把
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10分)
《(论语〉十二章》有云“三军可夺帅也,(1)▲”,志向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
的根本。即使是一介女子,木兰在危难时刻也会有“(2)▲,从此替爷征”(《木
兰诗》)的担当和勇气。更不必说大丈夫了,孟子就辩证地表达过“得志,(3)▲;
不得志,(4)▲”(《富贵不能淫》)的立身处世态度。诗仙、诗圣的作品中,也有很
多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光辉的诗句。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就表达了“(5)▲,
▲”的理想抱负。杜甫登临泰山,直陈“(6)▲,▲”(《望岳》)的豪情气
魄;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境,仍抒发“(7)▲,▲!风雨不动安如山”(《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激情愿望。有志向的人,自信自强;有志向的人,永远充满智
慧和力量!
2.贬谪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被贬永州的柳宗元,被贬滁州的欧阳
修,多次被贬的苏轼,用不同的方式迎战逆境《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
慨?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理解:▲
模拟卷(四)·语文
第1页(共8页)
【二)
山水皆有情,忧乐各不同。“记”中有深意,读后见匠心。请与同学们一起阅读思考。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活动一:赏山川之美】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请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2分)
(1)水尤清洌
尤:▲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4.兴尽而归,是对美景的褒奖。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凄神寒骨:△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融情于景”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它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之
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切情感。以上两文都运用了这
种表现手法,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
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
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①,退则死法 ,当恁么时③也不妨
熟歇④。
(选自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死敌:死于敌手。②死法:死于军法。③恁(nn)么时:这时候。④熟
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模拟卷(四)·语文
第2页(共8页)山西省2024年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2)愿为市鞍马
(3)与民由之
(4)独行其道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第(1)-(4)题、第(7)题为直接型默写,根据给出的上句或下句
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第(5)-(6)题为理解型默写,根据提示“理想抱负”“豪情气魄”即可写出相应
的句子。书写时,注意“鞍”“厦”等字的书写,还要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写错别字。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出现借字、别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2.示例: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眺、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
寂,也蕴含着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发的无限感慨,抒
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
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的孤寂郁闷之情。
评分标准:内容符合要求1分,情感分析准确1分,共2分。
3.(1)格外(2)考虑,想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词义。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分。
4.(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要在熟读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上下文全面理
解句意。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如“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感到悲伤)”“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等的翻译都要准确,
在此基础上用通顺的话连缀成句即可。
评分标准:第(1)题1分,第(2)题2分,共3分。有一处字词翻译不准确扣1分。
5.示例一:《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几句情景交融,描写了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凄凉和落寞。
示例二:《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几句描绘了美妙动人的月色,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从而透露出作者
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小石潭记》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
情怀。文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澈,写环境的清冷幽寂,都不
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微妙变化,或暂
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难以排遣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月
下美景,但景中含情。“月色人户”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之情;“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高兴的心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