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资料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效果分析
在引入课程中使用了视频的对比,学生看视频投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在资料分析中,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但是有个别的小组讨论的并不十分热烈,可能是及早的达成了共识。
回忆旧知,通过对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分析,理解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理解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别为主动学习,深刻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但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遗忘,造成了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
观察图片,使学生理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份,传播种子,图片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较好。
在情感教育环节,出示环境污染和人类滥捕滥杀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心中的共鸣,让学生从心里去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圈,学生全部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树立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家园的的意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大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严甲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形成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认同各种动物都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2、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堂
?
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没有动物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动物
在生
态平
衡中
的重
要作
用
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
完成问题:
1.当初为什么要剿灭麻雀?而现在要保护麻雀?
2.野兔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3.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和学生共同完成讨论题
1.通过对以上小故事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小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是一种相对平衡,又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
学生分组讨论61-62页的资料分析并完成62页的四个讨论题,派代表积极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1、害虫越来越多。
2、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狼的数量的减少.
3、没有
不能,破坏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
不能,受到了食物、天敌和生存空间的制约。
3、要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总结出第一个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动物
能促
进生
态系
统的
物质
循环
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二氧化碳在生物圈中的循环图示, 引导学生思考:
1、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2、假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总结: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生认真思考。
回答问题?
和老师共同总结: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动物能
帮助植
物传粉
、传播
种子
出示课件图片
真阅读教材46页的图片和文字想一想: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那些作用?
师生总结: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看图片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总结: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通过图片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回顾本节内容
及时巩固?
拓展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5页科学、技术、社会:动物与仿生
总结:什么是仿生
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仿生实例
展示蝗灾的图片
学生仔细阅读
思考,交流,动物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动物的作用。
情感教育
展示图片,环境的污染,人类对动物的滥捕滥杀。
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
人类应该怎么对待动物?
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练习
?
?针对本节内容选取习题。老师针对学生有问题的习题进行讲解
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回答
及时检测和巩固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动物是生物圈中最活跃、活动范围最广的一类生物,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学习了七年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七年级《生物圈中的人》的基础之上开设本章内容,其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的作用,这与前两册的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是一脉相承,对学生全面理解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打下基础。
本章“想一想,议一议”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消费者的动物,不仅啃食植物,同时与植物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感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引入本章学习内容。
生态平衡的基础在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安排了“资料分析”,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分析,进一步感知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环境、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影响,来简要说明生态平衡概念,为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打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学得重要概念,但是比较抽象,课标对此未作具体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引导学生回顾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是学生初步形成碳循环的感性认识,进而迁移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关于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学生已有相关认识,教材提供图片的用意是:1、理解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2、使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教材“科学、技术、社会”中介绍了仿生,使学生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观评记录
评课人:王伟 张永清 薛艳晓 徐世娟
评课记录:
本节课的优点:
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完整清晰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节课以资料为基础,思考讨论交流为中心,教师能做到资料与学生思维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质疑,丰富了课堂。
教师教态从容,亲切自然,与学生互动融洽,板书简洁,布局合理。
对教材三维目标的把握到位,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大局观意识到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本节课的建议: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没有及时去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可在每个知识点后追加练习。
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利用到位。
学习评价不及时,可以增加小组学习评价表,更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B.
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C.
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D.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
2.动物通过呼吸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
有利于鬼针草生长
C.
人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有利于植物的变异
4.下列有关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B.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
动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科学家受长颈鹿血液运输原理的启示,设计出适于在太空中使用的宇航服.该生物技术属于 ( )
A.
转基因技术
B.
生物反应器
C.
发酵技术
D.
仿生技术
6.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
A.
宇航服
B.
蛙泳
C.
薄壳建筑
D.
雷达
7.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 ( )
A.
物理防治
B.
生物防治
C.
化学防治
D.
自然防治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讲“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再讲“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最后讲“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难点。此外,这样处理教材的另一个好处是过渡自然,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的难点是“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突破第一个难点主要使用了图片和分析实例的方法,突破第二个难点主要利用图片分析,这两个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突破。
我在设计时,特别注重渗透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完全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效果也相当显著,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汇报时,我根据学生归纳的顺序进行板书,为学生提供了本章知识的重点和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本班的实际,将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尽可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还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建设探究性的生物学课程。
本节课不足之处: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功底需要进一步提升,还需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学会激励学生鼓动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生物教学的重心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即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构建知识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作用,及视频《寂静的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两相对比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通过对课本三个资料的分析,讨论问题:1、当初为什么剿灭麻雀?而现在要保护?2、野兔增长的原因?3、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得出结论后得到启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自己总结出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又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得出动物能帮植物传份传播种子,对学生循序渐进的逻辑式的引导,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更利于锻炼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意识
通过对人类污染环境,过度猎杀野生动物的图片的分析,对比看过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