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综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课件40PPT+教学设计等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综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课件40PPT+教学设计等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02 20:28:12

文档简介

《病毒》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如何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病毒效果分析
1、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师点拨,如用“篮球和摩天大厦”模拟比较病毒和细菌的大小,形象贴切;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图解,再结合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本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繁殖等重点知识及时进行强化记忆,接着进行跟踪训练,训练到位,既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3、课堂小结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进行,新颖独特,有趣,既归纳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以之为素材形成科普小短文,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病毒>>教学设计
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作者
杨金芹
工作单位
地方一中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以临沂市的“三五四”以及我县“十六字”课堂教学策略为基础,努力实现我县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制定本教学设计。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学情
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如何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教学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大小、形态、,正确区分各种病毒并说出分类依据。
2. 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和繁殖方式。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视频进一步形象认识病毒的结构组成以及病毒的繁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口述:大家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了那些生物?
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
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有没有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呢?
是什么?
导出: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病毒(板书)
师课件出示学案“预习新知”题目(见学案)
巡视、辅导,注意个别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发现问题。
一、病毒的发现
过渡:大家还记得细菌是谁发现的?那么病毒又是谁发现的?如何发现的?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病毒的发现。
课件出示:探究任务一(见学案)
示课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
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二、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
过渡:我们知道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那么病毒有多大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第二个问题: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
课件展示探究任务二(见学案)。
点拨指导:
1.课件展示篮球(病毒)和摩天大厦(细胞);电子显微镜。
2.课件展示三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豌豆萎黄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提问病毒种类、划分依据。
提出记忆要求。
课件出示“跟踪训练题”(见学案)。
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么它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又是如何繁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第三个问题: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课件展示探究任务三(见学案)。
点拨指导:
病毒结构:展示三种形态的病毒。
病毒的繁殖:播放病毒繁殖的视频
提出记忆要求,检查记忆情况。
拓展运用、迁移升华:
讨论: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课件出示“跟踪训练题”(见学案)。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过渡:每学一类生物都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学习病毒也不例外,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件展示探究任务四(见学案)。
点拨指导:
师口述:说到病毒,首先想到它对我们人类怎样?
让生说一说病毒是人和动物患哪些病。
课件展示各种病毒病。重点了解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
过渡: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吗?
让生说一说病毒对人类有利一面的例子。
检查探究任务四的题目。
课件出示“跟踪训练题”(见学案)。
师提出要求:假设你是病毒,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汇报一下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课件展示“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检查反馈。
思考、回答: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回答:细胞。
听、思考、回答:有。
回答:病毒。
带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问题答案注意在课本中勾画,疑难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或反馈给老师。
回答:列文.虎克。
听、思考,激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自学解决问题。
观察、分析。
讨论实验的现象。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听、思考,激起求知欲望。
自学完成探究任务二
展示交流,认知新知。
观察、认知:病毒比细菌小,用纳米表示大小;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观察图片,总结病毒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回答探究二中第三题,认知病毒的种类。
强化记忆病毒的形态、种类。
做题,检查,巩固提高。
听,激起求知欲望。
自学教材,完成探究三题目。
回答老师提问,展示交流。
观察图片,总结:虽然病毒形态不同,但组成都是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观看视频,感知病毒的繁殖过程。
强化记忆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做题,检查,巩固提高。
听,明确下一步学习任务。
自学教材,完成探究四题目。
展示交流
回答:有害。
积极说出所知道的由病毒引起的病的名称。
观看,了解。
说出所知道的病毒对人类有利的例子或应用。
回答、检查、纠正。形成正确看待事物的观点。
做题,检查,巩固提高。
在音乐声中准备总结,起立汇报本节课收获:病毒的自述。
完成学案中当堂达标题目,矫正提高。
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简洁流畅,让学生快速进入正常、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
预习课本
大致了解本节内容。
激发求知欲。
先学后教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激发求知欲。
先学后教
形象认知病毒的大小。
引导、帮助学生总结病毒形态。
及时进行强化记忆。
及时巩固
激发求知欲。
先学后教
清晰的图片帮助学生总结。
把抽象的繁殖过程变得具体清晰,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拓展提升
及时巩固
快速明确下一步学习任务。
先学后教
通过狂犬病的预防进行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
及时巩固
既复习了本课知识,又对本课知识综合运用、升华。
达标测试,对错题、难题补偿矫正,查漏补缺。
《病毒》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病毒》观课记录
1、本节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我县“两案并行、探索领先、学导结合、当堂达标”的“十六字”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我县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利用学案、课件展示《探究一:病毒的发现》、《探究二: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探究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探究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探究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困难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总结,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教师只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题。
3、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师点拨,如用“篮球和摩天大厦”模拟比较病毒和细菌的大小,形象贴切;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图解,再结合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在强化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跟踪训练》、《当堂达标》题及时训练、当堂达标,既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通过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4、课堂小结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进行,新颖独特,有趣,既归纳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以之为素材形成科普小短文,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第五章 病毒
【学习目标】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正确区分各种病毒并说出分类依据。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活动】
探究一:病毒的发现
阅读教材P89,简述人类发现病毒的过程。(病毒是谁先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
探究二: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
1.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
2.观察P90图5—57,病毒有哪些形态?
3.结合教材P90病毒的种类,回答下列问题:
病毒 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 内。根据病毒寄生的 不同,可将病毒分为:
(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 里,如 。
(2) :专门寄生在 里,如 。
(3)细菌病毒:也叫 ,专门寄生在 里,如 。
跟踪训练:
1.病毒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 )
A.施旺 B.虎克 C.普利斯特利 D.伊万诺夫斯基
2.噬菌体是 (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不是病毒
3.将①肝炎病毒、②萝卜花叶病毒、③流感病毒、④大肠杆菌噬菌体、⑤狂犬病病毒、⑥烟草花叶病毒分为三类:⑴是 ,包括 ;⑵是 ,包括 ;⑶是 ,包括 ;你的分类依据是 。
探究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阅读教材P90 —91文字,结合图5—59回答:
1.病毒的结构简单,它没有 结构,只有 外壳和 组成。
2.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靠自己的 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 ,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 。
3.病毒要是离开了 ,通常会变成 ,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便侵入 ,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拓展提升: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跟踪训练: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
A.烟草花叶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2.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 ( )
A.取食、消化、呼吸 B.游动和繁殖 C.生长发育 D.繁殖新个体
3.(2010·乐山市)2009年春季,引起在墨西哥、美国等地流行的甲型HlN1流感的生物由____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探究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病毒种类多、分布广泛,又营寄生生活。给 、 、 带来极大危害,如:(1)病毒可使人类患 、 、 、 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病毒可使动物患 、 等;(3)还有众多的植物病毒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二)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如:制作 、利用某些病毒 、在
中有很大帮助等。
跟踪训练:
1.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 )
A.艾滋病 B.心脏病 C.肺结核 D.蛔虫病
2.下列哪一项不是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
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当堂达标】
1.下列生物中最小的是 ( )
A.衣藻 B.变形虫 C.细菌 D.病毒
2.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 ( )
A.细菌病毒 B.植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细菌
3.病毒的结构简单,组成包括 ( )
A.蛋白质和糖类 B.核酸和脂肪
C.糖类和脂肪 D.蛋白质和核酸(遗传物质)
4.下列哪种疾病 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 )
A.流行性感冒 B. 肝炎 C.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5. 2009年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爆发流行的甲流感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
C.能使人致病 D.能用它来防治甲流
6.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通常要用 ( )
A.放大镜 B.肉眼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7.下图表示三种不同的病毒,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各代表哪一类病毒?
A ,B ,C 。
(2)从结构上看,它们都由[ ] 和
[ ] 构成,没有 。
(3)C寄生在 细胞内,又叫 。
(4)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 内,靠自己的 ,利用 ,制造出新的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的活细胞。
《病毒》教后反思
1、本课设计环节清晰、严谨,环环相扣。
2、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呈现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环节都设有过渡语,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3、课堂小结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进行,新颖独特,有趣,既归纳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以之为素材形成科普小短文,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4、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师点拨,形象贴切,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5.本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繁殖等重点知识及时进行强化记忆,接着进行跟踪训练,训练到位,巩固及时,效果较好。
6、今后教学中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对生不要半扶半放,大胆地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病毒》课标分析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于病毒的要求,具体内容是: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对《病毒》的具体要求,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技能: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大小、形态、,正确区分各种病毒并说出分类依据。
2. 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和繁殖方式。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视频进一步形象认识病毒的结构组成以及病毒的繁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