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城关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2、新闻(消息)的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新闻的特点知识积累迅速及时
内容真实
语言简明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消 息:
电视新闻:
人物通讯:
特 写:声画合一介绍人物的典型事迹场景再现 特 写 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香港问题:(相关资料)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划分势力范围,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9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态度: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立场:
1、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
2、主张谈判解决问题。 3、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1、听了这篇新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扬眉吐气, 大快人心
2、以第一段为例,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
自豪 喜悦 庄重 严肃
3、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及时性和真实性。 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 知 课 文 本文报道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一件事。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欣喜之情。香港 维多利亚港 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导语3、主体 5、结语1、标题(第1-2段)(第3—10段)(第11段)4、背景 ① 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② “别”,是历史意义上的诀别,是永别,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③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动脑筋1、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2、将导语浓缩为不超过30字的一段话。 一是点题,英国米字旗降落,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二是交代了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以及末任港督离任这一事件。30日,港督府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3、为何要突出“细雨蒙蒙”这一自然环境? 体现出演过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讨 论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港督府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思考: 主题部分叙述了哪几个时间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写出时间发生的准确时间?4:30;4:40;7:45;00:40 1、使文章的顺序更清晰;2、使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更加刻骨铭心;3、更加真实准确的记录下这一圣神的事件 作者对这些重大场面的生动描写,主题集中而鲜明,不仅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而且使读者从场景的气氛中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小结(一):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小结(二):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品味语言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
3、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 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句话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任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了过去。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
下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作者郑重
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
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
悦的心情。3、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 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本句通过精确的时间记录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英国队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在中国人民心中是刻骨铭心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越来香港回归的喜悦。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感。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
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
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
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这里没有讽刺,没
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
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小结(三):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特点:
庄重、含蓄、有分寸。
具体象征意义的场景;
庄重含蓄的语言;
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
概括本文特点:香 港 中 环 一百多年前,中国为什么失去了香港?今天,香港能够顺利回归,你觉得有哪些原因?给你什么启示?拓展延伸1、祖国的日益强大;
2、“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伟大构想;
3、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支持;
4、领导人的决策;
5、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
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祝愿香港明天
更 加 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