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亭县城关初级中学(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_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盐亭县城关初级中学(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0课 谈语言_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3 16:2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语 文八年级 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10. 谈语言
王力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本节课任务:A、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明确作者的语言观念
B、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王力 (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近200篇,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 《汉语史稿》等。
???
???????弄巧成拙( )费解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圩堤 ( ) 七月流火 不假思考
以讹传讹( ) 头头是道 推敲
娓娓动听( ) 斟酌 以讹传讹
斟酌( )一劳永逸
时髦( ) 不以为然 约定俗成zhuōwéi dīéwěizhēn zhuómáo请给加点字注音 解释下列词费解:不好懂。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七月流火:指夏历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黄昏时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开始变为偏西向下。流:指向下移动。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假:凭借,通过。 头头是道:这里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斟酌: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下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阅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语言”作出的主要论述。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4、文中的中心句……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3、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4、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 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5、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6、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7、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8、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9、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第二自然段中“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一句。
——第六自然段中“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一句。●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先阐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再阐明“书面语应当是规范化的”。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你认为哪一项更准确( )A.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B.书面语应当口语化,规范化。
C.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D.文章要口语化、规范化。C 理清本文的结构,拟一份简易的提纲。第二部分②~⑤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一层②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二层③~④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三层⑤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一层⑥~⑦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二层⑧~⑨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三层⑩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⑾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五层⑿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第一部分①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凯旋归来”;“这次比赛非要拿第一”;“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等口语中常犯逻辑或语法方面的错误。
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呢?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1.大雅似俗的风格 谈话记录,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但它是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脉络清晰。 2.平实易懂的语言 因为是谈话,所以本文的语言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文中所举的例证都是报刊上的报道或是著名散文家的例证,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也都很有说服力,平实易懂。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谈论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主张“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告诫人们应当重视使用语言的基本
原则。●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⑴章法严谨,观点鲜明,脉络清楚;
⑵语言大雅似俗,风格朴素。 分论点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2。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论 证 方 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谈 语 言王 力质 疑 时 间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质疑可包括:
A、文中不理解的某个词、某句话
B、自己不认同作者的某些观点
C、有疑问的地方畅所欲言:
1、你是否也有过想尽办法修饰文章的时候?自己现在满意当时的文章吗?
2、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对此,你想到了什么?1、摘录文中出现的成语
2、今后写作注意用语的口语化和规范化课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