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野下八年级下册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在阅读与鉴赏上能了解不同文学样式,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表达与交流上能就适当话题进行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观点,有说服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也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整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的任务一就是学习讲演词。共4篇文章,所选的课文,都是讲演词中的优秀篇目,讲演词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最后一次讲演》是第一篇课文,是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追悼会现场听众成分较复杂,有悲愤的家人,有作乱的特务,也有义愤填膺的人民群众。面对不同身份的人群,满腔悲愤的闻一多在演讲中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变换人称,或赞扬或怒斥或号召,得到听众的积极响应,达到了悼念逝者、慰问亲属,斥责特务、嘲讽敌人,团结群众、号召反抗的演讲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起就已经对演讲有所接触,进入初中以来,教材的课后练习、综合性学习中,都有与演讲相关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更集中安排了围绕"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举办一次小型演讲会的活动,并给出了演讲的具体技巧。上述有关演讲的学习内容,基本是将讲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的目标指向是语文的其他内容。本单元却是将演讲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积极性高,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体会情感。
2、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3、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初步感受演讲语言技巧,如人称变化、句式变化、对比、褒贬,等等。
4、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初步感受演讲语言技巧,如人称变化、句式变化、对比、褒贬,理解使用这些方法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堂课。用情境教学、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时代背景,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1情境设置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启发引导法 4、诵读法
教学导入
1、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观看视频,概括演讲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针对性强,考虑听众。
第二,观点鲜明,态度明确。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情感性,感染力强。
情境设置
闻一多先生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出席 CCTV1《开讲啦》系列节目。作为节目组工作人员,你需要编辑微博为闻一多先生的到来进行预热。请你根据闻一多先生的演讲稿,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任务一
(一) 小组合作,还原演讲现场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思考:本次讲演是为谁而著?讲演又是为何事而著?
【本周六晚22:35@闻一多#开讲啦#】
嘉宾姓名:闻一多
嘉宾头衔: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讲演为谁著:
讲演为何著:
死去的李公仆先生、昆明进步青年、特务
李公仆先生被特务刺杀事件
写作背景
(1)斗士其谁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为了实现一党专政,国民党暗使特务制造了一系列屠杀爱国民主人士的事件。1946 年 7 月 11 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当月 15 日举行追悼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进行由李公朴的夫人张曼筠同志报告李公朴的殉难经过。张曼筠同志在讲述时悲痛得泣不成声,而场内特务竟然谈笑抽烟,无理取闹,极为嚣张。闻一多先生见此情景,怒不可遏,本为防止出事,未被邀请演讲的他拍案而起,怒对凶顽,即席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到会者一千多人深为感动。当日傍晚,闻先生在参加《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后,在回家的路上,遭到特务的暗杀。这篇演讲稿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义士其谁
1946 年 2 月 10 日,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 60 余人被打伤。面对险恶环境,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1946 年 5 月,李公朴从重庆来到昆明,他的到来增强了昆明的民主力量,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1946 年 6 月底,民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运动,反对国民党内战,要求和平。南京国民政府密令昆明警备司令部、宪兵十三团等:“中共蓄意叛乱,民盟甘心从乱,际此紧急时期,对于该等奸党分子,于必要时得宜处置。”7 月 11日晚,李公朴和夫人于外出归途中,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 月15 日下午,闻一多在主持李公朴追悼会和记者招待会后也遭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
任务二:在活动预热后,不少热心观众在微博下方强烈要求节目组推出预告片。
请你根据讲演,小组合作探究,找一找闻一多先生对不同对象所说的话,并说一说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1)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明确:对昆明人们斗争精神的赞美和颂扬。
(2)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明确:对国民党反动派强烈的批评、谴责、蔑视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明确:对李公朴先生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的敬佩。
任务三:听完闻一多先生的讲演后,小张同学备受鼓舞,并准备用这篇讲演去参加本校的红色文化节。但在排练的过程中,他对讲演的语气、动作把握不到位。请你协助小张进行设计,争取获得好的名次。
明确:(1)对比:三个方面痛斥敌人无耻: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三个“无耻”:揭露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三个“光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连用三个“无耻”,三个“光荣”,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比。
(2)人称
作者谈及特务时用“你们”“他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三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你们——对敌人进行正面责问,显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流露出演讲者的愤怒和蔑视。
我们——鼓舞人们团结斗争,表现了演讲者与群众亲密无间的革命感情。
任务四、讲演合为斗士而歌
讲演稿
设计稿:(领 沉痛 壮烈)
这几天,大家晓得,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愤慨质问)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
竟遭此毒手?
(写的动作)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
用嘴说说话,
而他所写的,
所说的,
(握拳于胸口)
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用手指,大气凛然,生死无惧)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视死如归坚定壮烈)
我们不怕死,
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握拳动作)
(一字一顿气势磅礴"永远存在"拖音延长)
正义是杀不完的,
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鼓掌)
我们不怕死,
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长时间的鼓掌)
课堂总结
(一)主旨归纳: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二)总结演讲词特点
1.有针对性,考虑听众对象。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烈士追悼会的现场,面对的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又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闻先生对前者发出号召,对后者则严厉痛斥,充分考虑了听众对象。
2.鲜明性,态度明确。对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鼓励号召;对敌人,则是严厉痛斥。
3.讲演首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接着分析其虚弱本质,最后发出号召,思路清晰,有条理性。
4.语气强烈,爱憎分明,情感深厚。
(三)总结本文写作手法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举例论证(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事件)
3、句式上多使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感叹)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 (设问)
(3)"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反问和感叹句)
布置作业
1、化身小张,录制演讲视频。
2、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