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09: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第二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6. *兼爱/《墨子》
儒家君子 仁者爱人
道家隐者 山高水长
墨家侠士 兼爱众生
单元学习主题
传统文化 ·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为的是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让我们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
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借助工具书,了解时代背景、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自主)
2、熟读并翻译前六章(自主)
3、结合第二章,试简要分析仁、礼、乐三者的关系(合作)
4、第三章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合作)
5、第五章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合作)
6、结合第六章,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和“质”的关系?(合作)
任务一:识经典,知概貌
试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论语》及孔子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创私人讲学之风
倡导仁义礼智信
周游列国,四处碰壁
晚年修订六经
作者简介
(公元前551年-479年)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请借助注释,疏通句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前六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读经典,明要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安:安逸。
敏:勤勉。
于:对(在)。
而:表并列,并且。
就:靠近,到……去。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 形作动,匡正,端正。
已:句末语气词。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勉,并且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一章
君子“好学”要做到哪几条 给我们什么启发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启示:
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拓展积累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告子上》十)
孟子说:“一小筐饭,一小碗汤,接受了就能活命,拒绝了就会饿死,喝呼唾骂着施舍,旅途中正挨饿的人不会接受。用脚踩踏之后再施舍的食物,讨饭的乞丐也不屑一顾。对于万钟的俸禄,有些人不问是否符合礼义、该不该接受,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而:如果。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
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
礼:礼仪制度。
乐:音乐舞蹈。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抒情感,促和谐
分等级,讲秩序



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
外在表现
外在表现
内在核心
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乐”的关系的?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②佾:古代乐舞的行列。
③八佾: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
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拓展积累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在庭院中使用八佾的乐舞,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闻:知道。
道:道理,真理,
这里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死:为……而死。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第三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你在这一章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道”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喻:知晓,明白。
于:引入动作行为关涉的对象,对;对于。
义:道义。
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利:利益。
孔子说:“ 君子知晓的是大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
第四章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形作名,贤人,有德行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
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之,向他。
而:表顺承,就。
内:名作状,在心里。
自省:宾语前置,反省自己。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第五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第六章
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就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立于世。”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孔子说:“鲤呀,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缺少文采的话,他就会显得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追求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出处
奉行,实践
一词多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为,品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将,将要
感吾生之行休
古诗的一种体裁
兵车行
读háng,队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归纳总结
知晓,明白
一词多义——“喻”
君子喻于义
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
晓谕,开导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像,如同
一词多义——“如”
譬如为山
如果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依照,遵从
先生如其指
及,比得上
沛公默然,曰:故不如也
到……去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连词,表假设,如果
一词多义——“而”
人而不仁,如何礼
连词,表并列
任重而道远
连词,表顺承
就有道而正焉
连词,表转折,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修饰
吾恂恂而起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答案】A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当堂检测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当堂检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1、复习回顾前六章的大意和基本内涵(自主)
2、翻译后六章,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每节主旨(合作)
3、结合第七章,试简要分析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提示:用一句话概括)(自主)
4、“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 (自主)
5、孔子认为学诗经有什么作用?(自主)
6、试给这十二章进行划分归类(合作)
(提示:君子之学、君子与仁、君子人格)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⑩[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平地]填平洼地。
[知]同“智”
曾子:名参 ,字子舆,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
士:古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而:表并列,而且。
道:路途。
以为:把……作为。
不亦……乎:不也……吗?
而:表顺承,才。
已:停止。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担子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下来,不也很遥远吗?”
第七章
问题探究: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国士无双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在《史记》中写道: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秦末时期,韩信因为不受项羽的重用,于是投奔了刘邦,但是刘邦却是敷衍应对。无奈,韩信不辞而别,于是便有了萧何在月下追回韩信,并对刘邦说韩信乃是国士无双,刘邦这才将其拜为大奖。那么如今我国又有哪些人能被称得上是国士无双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国士无双,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袁隆平就是这样的国士无双。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依然是杂交水稻的长势。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成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对水稻的关心,其本质是对人民的关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的领军人物,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可谓国士无双。《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也足够称得上国士无双。联合国官微发文缅怀袁隆平时,也称:“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国士
程开甲
程开甲的名字或许有许多朋友比较陌生,但是他的名字在国际上早已众人皆知。如果程开甲能一直待在美国,也将会是诺贝尔奖的有力争夺者。但他选择了回国,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只为了民族的复兴。程开甲虽说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他的童年却非常不幸,年幼丧父母亲改嫁,程开甲从小就很叛逆,是学校的惹事霸王。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程开甲的民族荣誉感被激活,他开始奋发图强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了名校,甚至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回国后致力于核弹研究工作,后来为了工作方便,他直接带着家人住进了,让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罗布泊。更为了能获得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进入了原子弹爆炸中心采集数据。就这样隐姓埋名数十年,后来才得以被公开。在他的一生中,不是在报效国家,就是在报效国家的路上。
黄旭华
在黄旭华34岁的时候,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他与电话那头交谈的内容我们不知道,但在接过电话后,黄旭华就离开了家,向这一个神秘的地方奔赴。此后的数十年间,他与家人都是聚少离多,甚至都没能回来见父母一面,被乡亲们误会成不孝子。但任谁都想不到,黄旭华平时的工作是养猪,喂猪食,铲猪粪,而晚上就是在一间秘密的房间里,和几个同事一起推导核公式。他们在一间小平房中,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将美国耗费了半个多世纪才研究出来的核潜艇,独自研究了出来。而且这艘核潜艇,从机身到内部零件,完完全全是国产的,没有一点外国制造的影子。1988年,一切研究都已经造成,黄旭华的身份也终于可以公之于众了。此时所有人知道,这位别人口中的不孝子,竟然是国之栋梁。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而母亲也也不久之后离世了。
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譬如:比如;譬,比喻,比方。
为山:堆土成山。
篑:盛土的竹筐。
……,……也:判断句。
平地:名作动,填平洼地。
覆:倾倒。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向前,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第八章
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本章采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自已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到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
其咎在己,进亦在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同“智”,智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第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
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由:凭,靠。
目:条目,纲目。
不敏:谦辞,愚钝。敏,聪慧。
事:实践,从事。
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了。实践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要看,不合礼的话不要听,不合礼的话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钝,也要实践您这些话。”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论语·雍也》说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十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 己
复 礼
由己




合乎礼
对 内
对 外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具体怎么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端木赐。儒商鼻祖。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端木遗风: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一言:一个字。
其:表揣测,大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恕:仁爱,推己及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奉行它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第十一章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
忠恕:据朱熹注,尽己之心以待人叫作“忠”,推己及人叫作“恕”。
拓展积累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诗》:《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指讽刺时政。
迩:近。
之: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事:侍奉。
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学那《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最起码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认为学《诗经》有什么作用?
诗教
诗识
诗用
《诗》
兴观群怨
事父事君
鸟兽草木
以修身
以治国齐家
以致知
试给这十二章进行划分归类
品经典,启智慧
栏目编排
《论语》十二章
君子人格(第4、5、6、7、9章)
君子之学(第1、3、8、12章)
君子与“仁”(第2、10、11章)
板块一:深悟君子之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才是好学之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追求真理,执着勇敢,不畏牺牲。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持之以恒,进与退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继续努力。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君子应学习《诗经》,这样可以兴、观、群、怨。
朗读下面的章句,思考君子应该如何学?学什么?
板块二:深究君子与“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礼乐要以仁为本,重视仁心的培养。
成为仁者需要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梳理《论语》中与“仁”相关的章句,并理解章句中“仁”“礼”的内涵。
为人处世中君子要仁爱,推己及人。
板块三:深识君子人格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要重义轻利。
君子要自我反省。
君子要文质彬彬。
君子要任重道远。
君子要仁智勇兼备。
作业
自 创 语 录
请同学们仿照语录体的形式,写几则“名言警句”,内容关于“君子”人格、“治学”等都可。要求:具有警示意味。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随 堂 检 测
【答案】C
A项,同“智”,智慧、聪明;/懂得、知道。
B项,路程、路途;/道义、正道。
C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
D项,勤勉;/聪慧。
二、默写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满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8)孔子在《子罕》中认为 , , 才能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
随 堂 检 测
二、默写答案
随 堂 检 测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