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老子》四章
---关于做人做事的智慧
老子
以《道德经》传世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这种现象,被老子加以哲学的高度概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任务一:朗读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
安 ---没二心(及时打消)——容易相处
未兆---没开始(及时扼杀)——容易解决
脆---不稳固(及时打击)——容易分化
微---不强大(及时消灭)——容易击败
为--作为,治---打击
任务二:了解大意第一层
举例:安史之乱---唐玄宗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范坏事)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种树---从小到大
筑台---从少到多
远行---从近到远
(成就好事)
用三个比方,说明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认识规律,掌握规律
任务二:了解大意第二层
任务二:了解大意第三层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为---努力去做(不该做的事)---导致失败
执---执着去争取(不该得到的)---最终失去
一般人
无为---不去做不做的事---所以不会失败
无执---不去争取不该得到的东西---所以没有失去
圣人
前者如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
后者如庄子选择逍遥游
要顺应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任务二:了解大意第四层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认真到底,善始善终
一般人
欲---追求
不欲--不想追求(的)
欲不欲---追求(别人)不想追求的(东西)
学---学习
不学---不想学习的
学不学---学习(别人)不想学习的(技能)
圣人
要超越规律,超凡脱俗
任务三:探讨道理
1、如何理解“为者败”“执者失”?
一味去做(不该做的事)---导致失败
执着去争取(不该得到的)---最终失去
2、如何理解“无为无败”“无执无失”?
不去做不做的事---所以不会失败
不去争取不该得到的东西---所以没有失去
3、如何理解“欲不欲”?
4、如何理解“学不学”?
追求(别人)不想追求的(东西),意思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俗人并不知道
学习(别人)不想学习的(技能),意思是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发展;而俗人并不明白
任务三:探讨道理
5、如何理解整篇文段蕴含的哲理
一、要认识规律,掌握规律
二、要顺应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要超越规律,超凡脱俗
任务三:探讨道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冷静观察,仔细分析,沉着应战,后发制人
---邓小平
到一个新环境,先弄清这里的游戏规则,然后再决定怎么做。
---《寒战》
具体运用:
孔子是仁者,仁者如山,高山仰止
老子是智者,智者如水,静水流深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