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知道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开始全面抗战。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三、授课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前课内容提问: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面对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哪两种解决危机的典型方式?(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日法西斯对内、对外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对内:恐怖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
有侵略必有反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最初他们把魔掌伸向了哪里?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各国的态度及反应又是什么?
世界全图:法西斯国家最初侵略的国家位于哪几个洲?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人民的抗战(联系必修一的内容)
(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
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而且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等地区。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开炮,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两个战场的抗战:中国人民的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是指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并互相促进,它们都对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组织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结束,历时3个月。在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打死打伤敌军六万多人,粉碎了日军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在华北组织的对日军的会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型关战役是其中的组成部分。1937年9月24日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按照国民政府的战区作战计划,埋伏于山西北部的平型关东侧。第二天在这里袭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1938年春的徐州会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军队阻止两股日军汇合攻打徐州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取得歼灭日军一万多人的胜利。
武汉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大会战。1938年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至此,日军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地区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消耗和牵制大量的日军主力。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形成了独挡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并存的战略布局,对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3)中国抗战的贡献: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使大批日军陷入中国战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938年10月,投入中国战场的日军已经达到24个师团、100万人以上,但仍无法征服中国。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日军在中国战场陷得时间越长,就对它越不利。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双方的力量对比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此消彼长。到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方面开始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从1937年开始的、持续8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前后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9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60%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 581.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永垂青史。
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处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够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所以,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侵入埃塞俄比亚。
(2)意埃双方的力量对比:1935年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意军从北、东、南三路发动进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当时,意大利在东非有近30万军队,还有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而埃军中受过新式训练的不到一万人。埃军的装备陈旧,许多人手持长矛、大刀上阵作战。但埃军顽强抵抗,意军迅速取胜的企图没有实现。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暂时失败:1936年意大利军队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1相关内容,分析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
①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意大利军队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除了使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外,还使用了毒气弹。而埃军虽然勇敢作战,却由于装备落后等原因,致使作战失败。
②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英法认为在地中海地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它们不惜牺牲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没有把意大利最需要的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美国推行所谓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但意大利却可以通过德国转手得到武器。
【备课资料】绥靖政策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避免直接与法西斯国家发生战争,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小国和弱国的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的苏联。这里所说的“绥靖”一词,与中国历史上所使用的“绥靖”(即“安抚”、“保持地方平安”)一词含义不同。因此,在30年代它们先后牺牲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利益。美国当时推行的所谓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也不利于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一方,这在实质上与英法的绥靖政策相同。
【资料回放】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评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但要注意,至于这段话中讲的“领导方面的错误”,主要是指埃塞俄比亚领导人当时一方面抗战,另一方面也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能够制止侵略上,此外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也有不当之处。
(4)埃塞俄比亚最后解放:1941年,在反法西斯盟军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二、西班牙内战:
1、爆发的背景:
(1)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西班牙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共和国在1874年被颠覆,君主专制复辟。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的政权。 1930年8月爆发了西班牙历史上的第6次资产阶级革命,共和派各政党组成政治同盟, 选出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号召人民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31年4月12日共和派在市政选举中获胜。 国王阿方索见大势已去,于14日逃亡国外,君主制被推翻,“革命委员会”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 6月28日举行立宪议会选举,共和党和社会党联合阵线获胜, 建立了以右翼共和党人卡拉-萨莫拉为首的临时政府。12月9日通过共和国宪法, 规定实行普选制,建立一院制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院选举,任期6年。
(2)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政:1936年,由西班牙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通过选举上台执政。西班牙人民阵线是由社会党、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参加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和国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保守势力,如释放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行部分土地改革等。这些措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人民的拥护,但也使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大为惊恐。
(3)1936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爆发: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共和国政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控制了局势。1936年9月~1937年3月18日,佛朗哥先后向西班牙共和国的首都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的进攻。1939年3月底,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3月27日马德里失守,4月1日,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佛朗哥建立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去世。
2、德意的武装干涉:
(1)目的: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有:①支持西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牙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以便使西班牙在未来的战争中站在德意一边(但在二次大战中,这一目的没有达到,西班牙在战争中成为“中立国”);②敌视包括共产党等左派参加的共和政府;③把西班牙作为军事试验场,以检验自己的新式武器和军事实力。
(2)表现:德意从1936年8月起,大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援助西班牙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德意派出大批运输机到西属摩洛哥,帮助运送西班牙叛军;把大批的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弹药送给叛军。后来,干脆直接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5万人、意大利派出15万人。德意法西斯军队同叛军一起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品种 德国 意大利
飞机(架) 650 1000
坦克、装甲车(辆) 200 950
大炮(门) 700 约2000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3)变化: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3、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持:
(1)苏联政府: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
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供给物资协助,但真正派至战场的苏联人员仅约700人,主要工作在驾驶共和军购买的飞机与战车。
(2)国际纵队:与西班牙共和政府并肩作战,以鲜血捍卫首都马德里
1936年的9月18日,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组建国际纵队的决定,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约4万人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先后成立了7支国际纵队。最早的一支国际纵队成立于1936年10月,14日到达西班牙的阿尔瓦塞特,11月8日开到马德里前线。1937年底成立最后一支纵队。其间先后参加国际纵队的志愿军总人数3.5万多人。不少国际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在国际纵队担任过领导工作。在马德里保卫战和其他重大战役中,他们实践了誓言,表现出非凡的军事素质,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有5000名志愿军战士在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长眠在西班牙的土地上。1938年10月,根据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决定,国际纵队开始陆续撤出西班牙。中国人民也非常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参加国际纵队志愿军中,有100多名中国人,他们大多是侨居欧美各国的华工,其中多半是共产党员。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同志还送了一面锦旗给参加国际纵队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这面锦旗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3)历史意义: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又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西班牙内战,不仅表现了西班牙内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力量,也表现了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它是30年代国际进步力量与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体现之一。
4、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1939年佛朗哥叛军攻陷马德里,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出卖捷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协定》。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叛军实力日增,而在共和国内部又混入了叛徒和内奸(即所谓“第五纵队”),从内部策应叛军的进攻。1939年3月底,西班牙叛军在德意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4月1日,马德里被占领,共和国政府被推翻。西班牙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但坚持三年之久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不仅是西班牙人民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柏林——罗马轴心,1936.10
(1)内容: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2)影响:“柏林——罗马轴心”形成,轴心国集团开始建立。
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缔结的侵略性秘密协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称《柏林—罗马轴心协定》。1936年10月25日在柏林签订。主要内容是:德国正式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给德国以特权;两国划分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双方承认西班牙F.佛朗哥政权,并商定在干涉西班牙和其他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空军。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同英国、法国关系恶化并受到国际联盟经济制裁。德国公开支持意大利,双方开始接近,缓和了两国在争夺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的矛盾。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德意在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年11月1日,B.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时宣称:“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欧洲国家应当围绕这个“轴,心”进行合作。“柏林—罗马轴心”由此而来,后来又加上日本,通称为“轴心国”。
2、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7.11
(1)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扩张目标,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便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进一步勾结起来。
(2)内容:(参照教材“学思之窗”)
(3)影响: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
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此后加入该协定的还有匈牙利、西班牙、保加利亚、芬兰、罗马尼亚、丹麦以及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傀儡政权和中国的伪满、汪伪政权。
协定包括3条正文、附属议定书和秘密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主要内容有:缔约国相约互通关于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并紧密合作,协议和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对“受共产国际威胁的第三国”采取防止措施,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设置常设委员会,协议反共事宜。秘密附件规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该协定的签订是德、日、意法西斯为扩大对外侵略相互借重力量的产物,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
★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走向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步打起来的,局部的战争包括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由于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得二战出现。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