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3 09:57:4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导入新课—近代史上的外交
思考:根据材料,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巴黎和约》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屈辱、不平等、
不独立、无自主权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拓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结合教材81页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1.23 阿尔本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4.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 1950.10.4 印度
13 1950.4.13 印度尼西亚
14 1950.5.9 瑞典
15 1950.5.11 丹麦
16 1950.6.8 缅甸
17 1950.9.14 瑞士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作用:
成功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②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
①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不利于发展友好关系。
③美国的干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新中国要怎样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阅读教材82页,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核心和基础
政治保证
实施条件
目标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阅读教材82页,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与确立的过程?
首次提出: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热情欢迎了印度代表团来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实践应用:
1954年4月至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解决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正式确立: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6
材料二: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突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①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
与合作。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阅读教材82页,找出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点。
时间地点:
目的:
特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相关史事——会前危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李平 黄作梅 沈建图
遇难的新华社记者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舍生忘死赴万隆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的三股势力!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颠覆性宗教,是新式的殖民主义,当前我们都应该反对共产主义!
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伊拉克代表
巴基斯坦代表
泰国代表
锡兰代表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会中,遭遇诋毁攻击……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中国代表周恩来
求同存异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根据材料思考,“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会议应将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时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选自《周恩来外交文选》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选自《周恩来外交文选》
“异”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等不同
“同”:
共同的遭遇:曾经受到殖民主义的压迫
共同的愿望: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同中国先后建交的有尼泊尔、埃及、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斯里兰卡、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11个国家,它们全部都是亚非国家。亚非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活动打开了新的天地。
——张颖,潘敬国《高端决策: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求同存异”的方针带来了什么影响?
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万隆精神
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时期的外交—中国“外交天团”的霸气回怼
课堂小结
一个政策:
一个原则:
一个会议:
一个方针:
一种精神: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万隆精神
这盛世,如您所愿
随堂练习
1.(2023·海南)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B
2.(2023·山东济宁)“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
B
随堂练习
3.(2023·河北)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
D
山水相逢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