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2 13: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强加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概括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紧接着,转入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另一杰出的政治人物——康熙帝的评价性学习。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康熙是怎样的一皇帝?)
课文讲述
一、少年皇帝
请大家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A、 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B、 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① 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
——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②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③ 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
——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④ 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
——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
智擒权臣鳌拜一事,显示出年轻皇帝卓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此后,康熙大帝革除旧制,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课文重点介绍了康熙帝在“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积极作为。
二、巩固统一国家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内):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
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二)接管台湾
1、原因:
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反侵略之举,维护主权。
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
——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经过:
1681年,康熙抓住郑经(郑成功儿子)死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子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 影响: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
(三)平定准噶尔叛乱
1、原因:
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南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
① 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
以后,清帝继续与噶尔丹余部作战,前后持续约七十年,到1757年乾隆帝时才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势力。
② 为了加强对蒙古贵族的控制,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理蒙古各部军政大事;
③ 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
④ 设“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等
3、影响:
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
(四)推行文化宽容政策
1、崇尚汉族儒家文化
a、祭拜孔庙
①表现: b、恢复科举
c、令人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弘扬传统文化
②影响: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接受汉族先进知识文化,还利用儒学尊孔,维护封建统治。
2、尊重喇嘛教
①表现: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 ( http: / / www.21cnjy.com )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俯冲中央命令,代表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
②影响: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五)击退沙俄侵略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外)
1、 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
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目的:为了巩固东北边境(注意:东北是满清发源地),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决定击退沙俄。
3、性质:反侵略战争。
4、经过:康熙帝亲自东巡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结合教材15页,简要介绍。
5、结果:俄国战败,被迫接受中国谈判建议;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注意引导学生按教材第16页和配套历史地图册,掌握条约规定的界限。
——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影响:两国平等协商而签订的边界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年的稳定。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称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6、影响:巩固了东边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经过康熙帝的努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逐步走向空前的巩固与发展。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此时的清朝疆域,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国家统一,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各族人民渴望统一,希望社会安定的愿望,同时也说明康熙的实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课后了解康熙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简单归纳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同时重农抑商;文化:提倡儒学,学习西方科学,兴文字狱等。对外:抗击外来侵略,逐渐闭关锁国政策。
三、综合评价
除此,康熙帝还革除旧制,施行新政,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标题把康熙帝定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
(再次回顾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思路: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
1、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接管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统一
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仍有局限: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
面临世界历史的大变迁,康熙帝并没有敏 ( http: / / www.21cnjy.com )锐的觉察到这将对世界格局和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仍然以天朝大国自居,自我封闭,丧失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康熙时已是落日余辉般的辉煌。正是在这一时期,封建专制独裁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
由此可见,康熙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3、康熙在位61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所创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接触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总体评价:
采取了不同措施,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做出的贡献。但他们实行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对其历史功过,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