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统一基金”“信贷清理资金”,制订了“共同振兴东部计划”,通过了“投资补贴法”等对东德地区进行大量经济扶持。但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德国( )
A.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B.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C.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 D.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2.(本题3分)政治宣传画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事件。图1创作的主要背景是
A.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B.“一五”计划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中美关系的缓和
3.(本题3分)如图源自一部世界史著作“第六章”内容的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章“第四节”内容阐述的主题是( )
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第一节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分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不复存在第三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A.西欧独立自主倾向的日益加强 B.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C.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 D.两极格局瓦解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4.(本题3分)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则海报—《两个世界,两个家伙——我们传播生命,他们播撒死亡》分上下两部内容:上半部分是苏联实行“长期援助”计划;下半部分是美国向世界输出军火。这表明
A.冷战期间海报的功用发生质变 B.美苏争新助推两极格局的形成
C.苏联加快经济建设以遏制冷战 D.传媒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平台
5.(本题3分)如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
展览国 展览地点 主要展品
美国 莫斯科 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 纽约 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 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美苏由全面对抗转向合作交流 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6.(本题3分)1945年1月,美国确定对苏贷款方针:借款要确保美国代表在盟国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的管理机构中的适当地位;在解决波兰、匈牙利问题时确保美国的适当作用,以及改善美苏在伊朗的相互关系。该方针旨在
A.巩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实现战后美苏共同主宰世界
C.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D.将对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
7.(本题3分)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由基本投票权和加权投票权组成。基本投票权每个成员国都一样,而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的份额成正比,美国作为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69%的份额,这一优势使其对IMF的重大决定拥有了几近于单边的否决权。据此可知,IMF( )
A.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帮助很小 B.有利于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D.促使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8.(本题3分)“......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这次演讲( )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有利于争取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
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成为英国发动遏制苏联的宣言书
9.(本题3分)1947-1948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占领区发行新货币。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方占领区通往西柏林的陆路通道,从而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的这一做法
A.导致美苏之间开始争霸 B.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C.表明苏联具有战略优势 D.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10.(本题3分)截止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已经举办22届。其中欧洲国家和美国就举办了12届,占比54.5%,亚洲仅两届分别由日韩、卡塔尔举办。1950年之后的18届世界杯中,欧洲国家(不包括前苏联和俄罗斯)和美国举办了其中的9届,占比50%。国际体育赛事也折射出( )
A.国际体育运动走向分散化 B.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C.欧洲和美国城市功能同化 D.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缺失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两极格局
(1)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 全面冷战对峙, 正式形成。
(2)概况: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 始终强于 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12.(本题3分)冷战原因
①二战后,美苏两个大国 完全不同。
②在消灭了 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③美苏两国的 存在严重冲突, 也尖锐对立。
13.(本题3分)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历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外部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
③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 的领导地位。
(2)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3)影响:
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 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 不可逆转。
14.(本题3分)冷战的主要表现
领域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实施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地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军事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15.(本题3分)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 的领导地位。
(2)影响
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 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 不可逆转。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在不结盟运动的推动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17.(本题2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紧张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
A.正确 B.错误
18.(本题2分)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从此开始。
19.(本题2分)英国首相丘古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韧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正是这一国际关系特点的体现。
20.(本题2分)1961年不结盟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求同存异的政策。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材料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样的战略划分,既突出了美苏争霸的关系,又包括了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力量增多、世界由两极格局逐渐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毛泽东把三个世界作为并列的国际力量提出,其实质表明他开始以国际政治力量均街的观点来审视国际战略格局,肯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阐明各类政治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美系
一一摘自何咏梅《从“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试论毛泽东的国际统战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世界”理论的意义。
22.(本题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期冷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苏双方和东西方两个阵营都无法也无力置对方于死地而胜之,但国际形势已经从西方处于优势而苏联处于劣势的情形下转变为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西方两个阵营内部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要求摆脱苏联控制,打破苏联模式的呼声日益高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首脑杜布切克开始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极为不满,认为它是反苏的,超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先是横加指责,继而在1968年8月20日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事件导致人们对苏联的“列宁一斯大林”模式的失望,使人们认清了在苏联控制下的社会主义不允许有与苏联认同的民主相左的模式存在。它一方面使苏联的威权达到了顶峰,为入侵阿富汗开了先例;另一方面也使与苏联关系交恶的中国认识到苏联不会容许异己的存在,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对抗苏联的威胁的意愿日趋强烈,最终促使了中关建交。
——摘编自侯立、董小川《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及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造成的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B
6.C
7.C
8.A
9.D
10.B
11. 美苏 两极格局 实力 苏联
12. 社会制度 法西斯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13. 和平演变 共产党 冷战 多极化趋势
14.马歇尔计划
15. 和平演变 共产党 冷战 多极化趋势
16.错误
17.A
18.错误
19.正确
20.错误
21.(1)历史背景:美苏冷战严重威胁世界安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等第三世界的逐渐堀起。
(2)意义: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世界格局;有助于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世界的联系,
22.(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破裂,走向对抗;美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维持二战后的力量均势;巩固苏联政权。
(2)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提供了可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指导方针;建国以来的工业化成就为研制原子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为实施核计划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支持;科学家们的努力。
23.(1)背景:冷战进入新阶段,苏攻美守;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严重束缚了捷克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苏联的大国霸权主义。
(2)影响: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严重分裂;助长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缓和和中美建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