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1997年,世贸组织召开了西雅图贸易部长会议。会场外的抗议者抨击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偏见。新市场的开放实际上损害了劳工利益。2003年坎昆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召开时。不仅安全情栏外的人们在抗议,发展中国家代表甚至中途退场。据此可知( )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亟特构建
C.区域集团化面临着重大危机和挑战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2.(本题3分)戴高乐在其《希望回忆录(第一卷1938—1962)》中提到:“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这一情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欧共体的成立 B.多极力量的成长
C.殖民地的斗争 D.两极格局的形成
3.(本题3分)西方某学者曾这样说道:“未曾遭到日本人侵略的非洲人也同亚洲人一样赢得了自由,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一事实:虽然日本的影响很重要,但它仅仅加深了20世纪初以来愈来愈剧烈的————大觉醒。”该学者的这番表述应该是在(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
4.(本题3分)继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后,埃及政府接管了数以千计的外国公司和企业。但1977年,埃及政府又颁布法令,规定外国资本可以向工业、金矿、能源、旅游、交通、银行、水力资源、土地改良、畜牧和建筑等领域投资。这一变化客观上( )
A.受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 B.适应了信息时代的需要
C.促进与西方外交关系的改善 D.强化了国家的经济主权
5.(本题3分)这一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是:
A.1960年 B.1961年 C.1962年 D.1990年
6.(本题3分)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既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也注意吸收西方的文化精华。这说明二战后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 B.新兴国家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7.(本题3分)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订货和关税政策的调整,印度迎来办厂热潮,工业部门逐渐多样化,棉纺织业和钢铁产业快速增长,印度资本逐渐扩大并形成垄断性财团。这种发展状况( )
A.壮大了印度反法西斯的军事力量 B.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扩张
C.有利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D.得益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
8.(本题3分)下图是 1956年的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画中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印有“阿拉伯民族主义”(Arab Nationalism)的旗子拦住了象征西方的巨轮。纳赛尔后方垂钓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
A.埃及收回运河的决心 B.苏联主导事件的走向
C.美国对英法的大力支持 D.实质是美苏在中东的争夺
9.(本题3分)1962年坦桑尼亚独立。下表为该国《1967年前后中学期末试卷的不同之处》。据此可推知,坦桑尼亚( )
1967年前 1967年后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 (1962年)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
A.同步实现了政治与文化教育独立 B.教育本土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C.文化落后根源于欧洲的殖民统治 D.教育改革强调非洲共同体的建设
10.(本题3分)1973年,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巴拿马会议上,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积极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所进行的努力。经过巴拿马人民不断的斗争,于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全部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得益于
A.美国国力已经严重衰退 B.安理会所有国家的大力支持
C.该运河无太多经济价值 D.第三世界壮大冲击美国霸权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45— 年,全世界有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12.(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特征:当地民族文化与 相结合
13.(本题3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1991年,全世界有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 体系。
14.(本题3分)非洲的民族独立
(1)主要历程
国家或地区 主要概况
埃及 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 共和国。 1956年,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 主权
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 阵线进行武装斗争,迫使戴高乐政府调整殖民政策。 ,阿尔及利亚独立
其他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2)影响: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5.(本题3分)拉丁美洲:巴西、 、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 。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 收入国家。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多种多样的阻碍发展的问题;( )
17.(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或新兴民族国家;( )
18.(本题2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早在亚洲瓦解,其次是美洲,最后是非洲;( )
19.(本题2分)二战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20.(本题2分)独立后的西属拉美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推行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由于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经济水平还相当落后。各宗主国推行的保护关税制航海条例等,都是贸易垄断政策的产物。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制实行不平等贸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庸身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列强为了追逐垄断性高额利润,把“过利资本”输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实现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的控制。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二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系列的发展日渐削弱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在经济上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亚洲和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很多知识和政治领导都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自由、自决和民族主权的观念。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里的人民为赢得独立以及为赢得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殖民主义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22.(本题15分)独立自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苏联因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不同于苏联的方式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立场,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
——王勇《苏南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和平、中立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材料三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普通高中实验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所面临的共同处境。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综上所述,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并指出21世纪初中国发展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实例。
23.(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B
7.C
8.A
9.B
10.D
11. 1991 90
12.西方文化
13. 90 世界殖民
14. 埃及 苏伊士运河 民族解放 1962年 非洲年
15. 墨西哥 工业化 中等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21.(1)特点:①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殖民地资本输出,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22.(1)处境: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在全球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不惜通过威胁、孤立、煽动等手段争夺亚非拉地区。
(2)人物:铁托、周恩来、尼赫鲁、纳赛尔。思想:和平、中立与发展(或“不结盟”思想,或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或“万隆精神”)。
(3)影响:在东西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1992年,雅加达,第十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实例: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23.(1)“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来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