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11: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附件3: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荷塘月色》朱自清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高2305班 授课时数 1
执教者 授课日期 2023年11月28日
教 材 分 析 本篇课文选自部编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该单元为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篇之一。朱自清借精巧独特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月下荷塘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丰富思考和深刻感悟。学习本篇文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以后散文的学习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 情 分 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学习了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但是学生对通感、博喻等修辞手法比较陌生,对字词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难以把握其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反复体会文章写景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其语言美、意境美。
教 学 目 标 1.反复诵读,细致品味字词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小组合作探讨,赏析文章写景段的拟人、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领会其所使用的动词的表达效果。 3.读写结合,能够借鉴本文的写景技巧描绘风景。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掌握散文写景所运用的技巧手法,体会语言美、意境美。 难点:分析修辞手法和精当的动词带来的表达效果。
课 前 准 备 1.备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预习情况,确定授课的难易程度,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2.备教材,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学生学情和学习目标,制作课件,适当加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方 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讲授法,补充新知识,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适时点拨。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动词的表达效果,深化对写景技巧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结合视频导入) 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但是在贝多芬的《月光曲》里,他用旋律把月色描绘得令人倾倒;在李白、张若虚的诗歌里,迷人的月夜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而用散文把月推到艺术美的殿堂的,要算朱自清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会他笔下的荷塘月色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景呢? 二、介绍本课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细致品味字词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小组合作探讨,赏析文章写景段的拟人、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领会其所使用的动词的表达效果。 3.读写结合,能够借鉴本文的写景技巧描绘风景。 三、新课学习 (一)初读文本 任务一:集体朗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二)赏析文本 任务二:赏读文本,品味意境 1.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思考一:在第四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2.小组合作探讨 思考二:作者是怎样描绘荷花、荷香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 荷花:拟人,用“袅娜”写出花朵的姿态柔美,用“羞涩”写出花朵含苞待放的娇柔。 博喻,“明珠”“星星”“美人”三个比喻构成博喻,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以及不染纤尘的美丽,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补充博喻相关知识链接) 荷香:通感,以歌声来写花香,把嗅觉转化为听觉,将清幽而淡雅、自由而飘逸的花香捕提到了,将它们若隐若显、隐约迷人的共性表达了出来。(补充通感相关知识链接) 3.小结: 作者运用的这些修辞手法,让此时的荷塘,不再是毫无生气、毫无颜色的荷塘,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荷叶还是荷花,都似乎通了人性,在月下摇曳着他们美丽的姿态 。也正是这样,朱自清以他所见,诉诸笔端,将我们带入一个如此美妙的月下荷塘。 4.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思考: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荷塘上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分组探讨,一组赏析一个动词) 教师提示: 高考链接——炼字四步走 释含义 2.描景象 3.明手法(如果有)4.析作用、效果 明确: ①“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展现出了月光的动态美。 进一步提问:“泻”字是否可以换成“照”字? 明确:“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一方面,“照”字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②“浮”:写出了水汽由下往上慢慢升腾、扩散、弥漫,与月色交织在一起,把雾轻柔弥漫的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 ③“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皎洁月色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娇艳动人的状态 。 ④“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5.小结:这一段关于月色的描述,朱自清用极其精当的动词,将月色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三)课堂小结 请一位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写景技巧。 四、课堂练习 运用学习到的写景的技巧(博喻和通感两种修辞至少使用一种),写一个片段,描绘你在校园里遇到过的风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提示学生如何使用博喻、通感手法,练习完成后,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课后作业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完善自己所写的写景片段,优化语言文字表达,并融入自己的观景感悟。
板 书 设 计 荷塘月色 月下荷塘:拟人、博喻、通感 写景技巧 塘上月色:精当的动词
教 学 反 思 1.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课堂氛围较好。在合作探究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写景段所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对博喻和通感手法有了一定掌握。但是关于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思维训练还不够,所以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一定难度。在炼字部分,学生能够按照给出的思路回答出其含义和描绘的景象,但是对其效果的分析还不够到位,语言组织比较零散。 2.改进:在讲解博喻、通感这两种修辞时,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判断,同时给出相应的练习,强化学生对这两种修辞的理解和运用。关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则需要教师在每一次课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比较单一,在后面的教学中,会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