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附件3: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虞美人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2307班 授课时数 1
执教者 1 授课日期 2024年5月22日
教 材 分 析 《虞美人》是语文必修上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目(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子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
学 情 分 析 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上课打瞌睡,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非常严重。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得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对知识点的讲解也要有所取舍。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行诗歌对比,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正确评价词人。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
课 前 准 备 1.学生方面:叮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将学生分好学习小组; 2.教师方面:提前制作好课件。
教 学 方 法 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前,我们已经来到了2033年。出于对语文学科的狂热喜爱,十年后的大家都选择以文学为业,成为"诗风词韵"公众号的主编。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召开主编研讨会。 现在,总编在"诗风词韵"群里发了这样两条消息: 1.尽快发一篇公众号推文,品读李煜《虞美人》,加入"词中之愁"系列。 2.自制诵读音频,安排编辑写鉴赏文章,积极回复读者评论。 总编的发来的消息为研讨会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完成第一项任务—主编好声音。 二、主编好声音(诵读) 1.全体主编自由通读全词,明确句读,寻找词眼。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何人生愁 因何而愁 ①知人论世; 北宋巨虏,押送汴京——"亡国君";感伤追忆——"词中帝"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麟 ②结合注释,课下理解诗词含义;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多少往事都难以却忘却。小楼昨夜又起东风,不忍回望那明月照耀下的故国山河。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憔悴。若要问我愁有多少?正如一江春水滚滚向东流。 ③主编朗读(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主编的朗诵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请他录制音频,放在公众号。 三、我是主编我做主(合作交流) 主编好声音竞争激烈的同时,编辑们也基本将鉴读文章写好了,不过,他们在写的时候发现了几处问题,提交给主编定夺。小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这些问题,请主编们仔细思考如何回复,可把要点简单写在纸上。 (自主思考4分钟;小组为单位,讨论4分钟) 小编甲:“春花”“秋月”是美好事物的代表,李煜却说“何时了”,句意前后矛盾吧? (请小组代表发言)花在春时为极盛,月在秋明为最明,春花秋月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它们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无休无止,永恒存在。如朱自清所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别人眼中的美好,在李煜心中却是莫大的讽刺,这意味着囚徒生活的继续,屈辱磨难的继续。这些景会让他伤怀,回忆起过往。 师补充:实景勾起往事,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 小编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述繁琐,把“一江春水”删去,改为“恰似水东流”,会不会显得简洁有力! (请小组代表发言)恰:恰好,正好、愁情太浓,无法宣泄。用一江春水作比刚好。春水:江水本身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春天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水量大,汪洋恣肆。愁多愁深,如江水深不见底,愁远如江水东流,永无结束之日。改后虽简洁有力,但缺乏艺术表现力。 师补充: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 小编丙:写“愁”的诗词很多,为何非得选这一篇?实在没看出来它好在哪里。(押韵、手法、内容……) (请小组代表发言)①压韵,李煜通音律,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低沉、凄凉。②手法:反衬、比喻、直抒胸臆、对比、情景交融。③"又":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年年东风,年年月圆,我却不堪回首"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应",猜测、想象≠依然在。 四、回复读者评论(问题探究) 文章一发出就引来大批读者,阅读量高达100万,许多读者留下评论,选取了两个与主编们一起交流。 1.读者“深院锁清秋”:朗诵声情并茂,品读文采斐然。不知编辑有没有读过李清照的《声声慢》,两首词都是写“愁”,你能从表达技巧角度比较一下吗? 《声声慢》叠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虞美人》比喻、设问、反衬、对比、直抒胸臆 2.读者“迪士尼在逃学生”:编辑啊,听了赏析之后我觉得我现在强得可怕,不如来个题练练。 五、课后作业 应读者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以《虞美人》的内容进行出题,明天上课检查同学们出题是否合理并全班一起当堂做题。
板 书 设 计 上片:春花秋月——往事;小楼 东风(又) 故国明月 愁 下片:雕栏玉砌——在;朱颜——改;一江春水——流
教 学 反 思 整节课有意识地创设有趣、自然的学习情境,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和思维创造,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在本节课中创新了课后作业,优化了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在情境中学,在活动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