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诗词鉴赏 (原卷)
(分值:60分,用时:40分钟)
【2024·河南周口·二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诗句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不同,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来被不少同学引为座右铭,请你说明原因。
【2024·山东泰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魄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B.“殷勤问我归何处”, “问”字与下片“报”字相呼应,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生动传达出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本词先写入梦前所见云涛如涌的景象,再写梦中与天帝对话,最后写梦醒后希望前往“三山”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景象壮丽。写天、云、雾、星河、千帆、风、大鹏、三山等,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千帆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
B.化用古句。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C.想象丰富。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把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展现了词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进取精神。
D.风格豪放。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意境壮阔雄奇,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的一面。
【2024·陕西渭南·二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不超过30字)
6.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2024·云南昭通·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本诗是以“耳闻”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来叙事的。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侧面反映了老妇的命运。
D.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8.把诗句中的“捉人”改为“征兵”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024·河南信阳·一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于颔联两句,金圣叹有如下阐发:“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见其胸中咄咄。割昏晓者,犹《史记》云日月所相隐辟为光明也。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天始尽,只十字写‘岳’遂尽。”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10.此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说一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024·江西新余·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之江西
【唐】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这里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堂:指父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B.首联记叙友人此行的使命是“泽国渺天涯”,去向是“乘轺奉紫泥”。
C.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
D.颈联通过“草深”“莺断续”“花落水”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1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颔联中“满”“低”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满”字写出______,一个“低”字写出友人乘着一叶小舟孤单地在暮雨中缓缓漂浮的画面。
【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小重山》,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13.《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实写作者醉后灯下“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这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之情。
14.请结合以上两首诗歌内容,分别赏析“惊”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2024·山东滨州·一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词①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15.诗中描绘的柳枝具有、的特点;
16.诗中诗人借“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2024·四川泸州·二模】
阅读古诗, 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②太华,指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③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④帝乡:京都,此指长安。
17.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8.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4·山东青岛·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 南征①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老病南征日,君恩②北望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 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②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两次给杜甫授官。
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草木杂生的景象,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带露、鸟儿啼鸣本是自然现象,而这里实际是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情感的投射。
C.“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两句描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到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风帆一片,枫树也已成林。
D.“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写诗人感慨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却不禁泪洒衣襟。
20.《春望》中诗人提到“白头”,《南征》中诗人写到“老病”。杜甫在这两首诗中都写自己的“年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1.【2024·广东广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2024·山东淄博·一模】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写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B.颔联的“黄鹤”“白云”“千载”抒发了变幻难测、世事难料的感叹,由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C.颈联由实写传说转为描写想象中的景物,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D.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专题04 诗词鉴赏 (答案及解析)
(分值:60分,用时:40分钟)
【2024·河南周口·二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诗句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不同,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来被不少同学引为座右铭,请你说明原因。
【答案】
1.D
2.因为这两句诗富有气势,表达了一种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可以激励人在沉郁中奋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表现手法。
A.诗句意思: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诗句运用了“蓬莱仙山”和“青鸟”的典故,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之情;
B.诗句意思: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诗句借用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的典故,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C.诗句意思: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诗句运用“后庭花”的典故,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的现实生活;
D.诗句意思: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这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并没有运用典故。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充满信心,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励人鼓足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故被不少同学引为座右铭。
【2024·山东泰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魄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B.“殷勤问我归何处”, “问”字与下片“报”字相呼应,天帝关心词人想要回到哪里去,问答之间,语气衔接,联系紧密。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生动传达出作者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本词先写入梦前所见云涛如涌的景象,再写梦中与天帝对话,最后写梦醒后希望前往“三山”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景象壮丽。写天、云、雾、星河、千帆、风、大鹏、三山等,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千帆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
B.化用古句。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C.想象丰富。这首词是记梦之作,把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展现了词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进取精神。
D.风格豪放。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意境壮阔雄奇,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的一面。
【答案】
3.D 4.A
【解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由“天接云涛连晓雾”可知,这是梦中所见的景象,而非“入梦前所见云涛如涌的景象”。
故选D。
4.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有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不是真是景象的描绘;“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大鹏,是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这些景象都不是真实的。
故选A。
【2024·陕西渭南·二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不超过30字)
6.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答案】
5.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6.[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解析】
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
《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在古代,人们常常借雁传书,因此“归雁”成为了思乡的象征。王湾通过询问“乡书何处达”,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并期望这些思念能够随着“归雁”飞到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这首诗写的是眼前的实景,没有运用想象手法,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适合“故乡情深”栏目,不适合“想象空间”栏目。
《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其中第一个“巴山夜雨”是以景抒情,诗人将抽象、不可闻、不可睹的愁苦情思,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也寄寓在可睹可知的具体景物意象“巴山夜雨”中,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第二个“巴山夜雨”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灯下促膝长谈的情形,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本诗可以选择“故乡情深”或“想象空间”栏目。
结合两首诗来看,应该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2024·云南昭通·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本诗是以“耳闻”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来叙事的。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侧面反映了老妇的命运。
D.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
8.把诗句中的“捉人”改为“征兵”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
7.D
8.不好。不说“征兵”,而说“捉人”,如实描绘了夜里差役到村子里抓人的情形,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气势,揭露了官吏的蛮横,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表述错误,《石壕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不满那场平叛战争”有误;
故选D。
8.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运用。“有吏夜捉人”意思是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在如实描绘之中寄寓揭露、批判之意,写出官吏们对待百姓的凶残和霸道,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体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据此判断“捉人”一词更好。
【2024·河南信阳·一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于颔联两句,金圣叹有如下阐发:“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见其胸中咄咄。割昏晓者,犹《史记》云日月所相隐辟为光明也。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天始尽,只十字写‘岳’遂尽。”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10.此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说一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9.示例:“昏”和“晓”两个天地是泰山“割”开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为: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钟”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割”是“割断”的意思,“割昏晓”意思是泰山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日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1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运用对比手法,把泰山的高大与众山的小进行了对比,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更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激励人们在人生路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从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024·江西新余·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之江西
【唐】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这里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堂:指父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B.首联记叙友人此行的使命是“泽国渺天涯”,去向是“乘轺奉紫泥”。
C.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
D.颈联通过“草深”“莺断续”“花落水”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1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颔联中“满”“低”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满”字写出______,一个“低”字写出友人乘着一叶小舟孤单地在暮雨中缓缓漂浮的画面。
【答案】
11.B
12.江南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美丽景象
【解析】
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B.有误。首联“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的意思是:乘着使者乘的车辆,捧着诏书去遥远的江西。句子写被送行之人奉朝廷之命去出使,去的地方是那遥远的水乡泽国。本项混淆了使命与去向;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颔联“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的意思是:春潮涨起,长江支流水流更满,朋友的小船在傍晚的风雨中艰难行进。其中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一个“满”字写出江南春潮涌动,春意正浓的壮美景象,使得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孤独已在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小重山》,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13.《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实写作者醉后灯下“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这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之情。
14.请结合以上两首诗歌内容,分别赏析“惊”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答案】
13.看剑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14.如霹雳弦惊”的“惊”描写出万箭齐发,弓弦雷鸣的震撼,以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表达出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和豪情。“惊回千里梦”中的“惊”写出了寂静的深秋之夜,词人在睡梦中惊醒,表现词人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和情感的分析。
根据题干“《破阵子》中的虚实结合,主要体现在对梦境和现实的描绘上”,结合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作者实写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作战场景。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当作者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原本想努力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已经两鬓白发,却不能报效朝廷!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1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惊”字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和豪情。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意思是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蛰”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在秋夜蟋蟀的凄清鸣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2024·山东滨州·一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词①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15.诗中描绘的柳枝具有、的特点;
16.诗中诗人借“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5.茂密(繁密茂盛) 柔嫩(柔软鲜嫩)
16.白居易借荒园中无人欣赏的柳树,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诗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枝之繁密茂盛。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16.本题考查诗句的思想感情。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意思是: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表达了作者对永丰荒园里柳枝美姿却无人赏识的痛惜,结合背景可知,诗人借此表现出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愤懑之情。
【2024·四川泸州·二模】
阅读古诗, 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②太华,指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③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④帝乡:京都,此指长安。
17.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8.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
17.示例一:以静写动,将静景“残云”用“归”来点染华山,将“疏雨”用“过”字来衬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示例二:借景抒情,借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的壮阔之景,写出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
18.①孤寂、凄凉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淅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②不舍之情,离别之愁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鱼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匿情怀。
【解析】
17.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赏析。
颔联“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意为: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颔联描绘的画面有高耸的山、有飘逸的云,还有清新的雨,三者构成的画面阔大、美丽,也含蓄地表达着作者的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这是借景抒情。
太华山与中条山两座山本是静止的事物,但是作者用“归”写残云飘向太华山,用“过”写疏雨洒落中条山,使原本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化静为动,同时山、云、雨构成一幅动态的阔大的清新的自然之景,如此美景,暗示着作者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表达了诗人孤寂、凄凉之情。
“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在送客的长亭把酒话别,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长和依依惜别的心情。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情怀。
总之,诗歌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表现诗人的离愁与不舍;最后两句再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眷念归隐山林过渔樵生活之间的矛盾心理。
【2024·山东青岛·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 南征①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老病南征日,君恩②北望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 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②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两次给杜甫授官。
1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草木杂生的景象,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带露、鸟儿啼鸣本是自然现象,而这里实际是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情感的投射。
C.“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两句描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到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风帆一片,枫树也已成林。
D.“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写诗人感慨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却不禁泪洒衣襟。
20.《春望》中诗人提到“白头”,《南征》中诗人写到“老病”。杜甫在这两首诗中都写自己的“年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9.A
20.《春望》中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显示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南征》中诗人以“老病”表达自己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
【解析】
19.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A.“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错误,这里诗人是因为国都沦陷、百姓流离失所而痛苦、忧愁,并非因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忧愁满怀;
故选A。
20.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对比分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显示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歌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此诗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21.【2024·广东广州·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谁?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白居易(白乐天)
(2)写出了自己的遭遇处境,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详解】
(1)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知,这是刘禹锡用来答谢“乐天”的诗,这里的“乐天”就是白居易。故而,“君”指的是白居易,“歌一曲”指的是白居易为刘禹锡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22.【2024·山东淄博·一模】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写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B.颔联的“黄鹤”“白云”“千载”抒发了变幻难测、世事难料的感叹,由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C.颈联由实写传说转为描写想象中的景物,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
D.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泛览景物,即景生情,此诗自然宏丽,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并非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而是实写眼前的景色。这两句诗描述了汉阳城清晰的树木和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都是诗人眼前所见,并非想象中的景物;
故选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