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再别康桥》导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12: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公开课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了解作者 掌握常识】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
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认为诗终须讲究韵律和节奏,不能过分直白和松散,提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诗歌创作是“带着格律的镣铐跳舞”。在此基础上,新月派诗人、学者闻一多提出“三美”的新诗主张,即新诗应当讲求“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
1、音乐美:善用叠词;每节押韵;节奏轻缓,韵律柔和。
2、绘画美:意象丰富,每一节画面感强,且画面充满了美感,色彩丰富、动静结合。
3、建筑美:四行一节,整齐回环。
影响:“三美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回忆我们学过的送别诗,体会徐志摩的诗歌和其他送别诗的区别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 ,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 ,作别的是 。
二、合作互学【再读课文 赏析意象】
试着欣赏英文版的《再别康桥》,通过对比感受中文诗歌的特点。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heart growing in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ur of starlight.
But I canno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l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结合原文文本,对比分析译文是否会让诗歌失去了原来的“绘画美”?
①原文的绘画美是如何体现的?(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潭”等)
②这种绘画美营造了什么意境?英文版有没有这种效果?
③从这种绘画美能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英译版会丧失哪些感情?
三、师生共读【体会差异 分析矛盾】
试着找到诗歌中你觉得矛盾的词句,分析文本内部的差异与矛盾
①诗人来康桥,就是为了“寻梦”,可是他却在后面加了个“?”,这说明什么?
②诗人想在“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说“但我不能放歌”?
③云彩本来就是带不走的,为什么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总结: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为何此诗却从“ ”下笔,整体的情感是 而 。
四、拓展延伸
欣赏徐志摩诗《偶然》,通过比较与《再别康桥》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 人 ,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 康桥 ,作别的是 云彩 。
【合作互学】
结合原文文本,对比分析译文是否会让诗歌失去了原来的“绘画美”?
(1)原文的绘画美是如何体现的?(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潭”等)
明确①词藻和意象的精心挑选②一系列动词的使用
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层次丰富动静结合、明丽和谐的画卷
(2)这种绘画美营造了什么意境?英文版有没有这种效果?
明确:①诗歌给读者留下了视觉方面的想象空间,营造出美景如慕如怨、情怀如诗如画的氛围。
②英文版:景物的叠加
(3)从这种绘画美能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英译版会丧失哪些感情?
明确①这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营造出的柔美而抒情的画面,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②丧失:留恋之情(金柳、艳影、柔波......)
【师生共学】
(1)诗人来康桥,就是为了“寻梦”,可是他却在后面加了个“?”,这说明什么?
①在此处的含义:诗人这回再别康桥,原是寻梦而来,到了就要重温旧梦时,他却似乎犹豫了。美丽的梦,却不能、不敢去重温
②为什么用问好:诗人轻轻地来一样,生怕破坏了校园的宁静,这时是不愿意破坏美好的梦境-个甜蜜的温馨的美妙的旧梦,还是让她静静地永远地封存在自己的记忆中,还是不要惊动她为妙。
(2)诗人想在“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什么又说“但我不能放歌”?
①想放歌:令人神往的心动的精神之旅让诗人真想放声歌唱
②不放歌:不惊醒了过去的最美的回忆
夏虫也都知趣地不出声不惊扰,在“为我沉默”
(3)云彩本来就是带不走的,为什么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云彩的含义:云彩是康桥最美最动人的画面的一部分,是康桥情感世界的见证。
②为什么不带走:让它连同康桥旧梦一起最完整地保留在自己无限眷念的记忆里。
【拓展延伸】
欣赏徐志摩诗《偶然》,通过比较与《再别康桥》的异同,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情感表达都很含蓄,是飘逸清淡的也是惆怅的。
异:①《偶然》之惆怅乃因人而起,而《再别康桥》之惆怅乃因地而生。
②《再别康桥》是哀而不伤的离别之情,《偶然》写的是短暂、不可捉摸,刚刚在诗人的心中激起爱的涟漪,转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