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12: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个书写爱的诗行的诗人,
一个被学界称为“民族诗人”的爱国者。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理清本诗结构,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3.品味现代自由体诗特点,鉴赏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4.体悟诗歌主旨,体会诗人对劳动妇女的讴歌、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揭露。

预习案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作品简介
艾青的诗歌多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意象,表现出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紧密结合现实、富于战斗精神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性;形式比较自由,很少注意诗句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呈现出变化中的统一。
文学常识·自由诗
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自由诗是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艾青的《光的赞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都是自由诗的优秀之作。抗日战争时期,因艾青等人的提倡,自由诗极为繁荣。
诗歌创作背景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一户地主家庭,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养母即“大堰河”。艾青5岁时才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所以艾青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天然的隔阂,但他的保姆“大堰河”却给予了他博大而无私的爱,艾青与大堰河以及大堰河的家庭有着天然的亲密。
艾青自己曾说:“我是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成长的”,“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
诗歌创作背景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
被捕之后,在狱中他想起了曾经照顾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于是饱含深情写作了这首诗歌。诗歌一经发表就轰动诗坛,此诗既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关于“大堰河”
情节 内容 情感




(1-3)引起回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
(4─8)生前:大堰河生前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
(9─11)死后: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12─13)直接赞美: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怀念、痛悼
眷恋、尊敬
同情、控诉
怀念、赞美
探究案
1.阅读全诗,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① 勤劳 ,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
② 善良、乐观 ,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事,乐天安命,质朴乐观;
③ 慈爱 ,即使终日劳作,仍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④有博大的爱,她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她的乳儿”;
⑤ 悲苦 ,贫穷、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生命。
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
诗人塑造大堰河这一形象,是把大堰河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民世代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有力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诗歌中,有哪些人称代词 这些人称代词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人称代词 诗节 表达效果
对大堰河的称呼
对自己的称呼
1-2“她”
3-5 “你”
7-11 “她”
12-13“你”
第 8 节 “他”
其他节 “我”
第 1-2 节 、7-11 节用第三人称代词“她”称谓大堰河,刻意拉开与大堰河之间的距离,陈述客观事实,如实讲述大堰河卑微的出身与悲惨的命运。
第 3-5 节、第 12-13 节用第二人称代词“你”称谓大堰河,拉近与大堰河之间的距离,仿佛面对面诉说一般,便于直接抒情。“她” “你”两种人称代词的交织变换,使得诗人对大堰河的想念,礼赞之情与对不公平世界的控诉交织重叠,诗歌更耐咀嚼回味。
“他” :增加了抒情的客观性和故事性。凸显大堰河对他的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显而易见的。
“我” :直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思念之情以及对旧世界的憎恶。
1、妙用对比(衬托)2、巧用反复
3、多用排比 4、借景抒情
5、细节描写
3、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对比
两个家庭物质条件对比(3、6;穷苦、富裕)
诗人在两个家庭感受的对比(6、11;亲密、陌生)
大堰河生前操劳和死后凄惨的对比(10)
大堰河美好梦境和悲惨结局的对比(8、9)
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3节首尾句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对大堰河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第4、6、8等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反复
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如:第5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第8节,写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猎、熬汤、收麦晒豆……“含着笑”(细节描写)不停歇地劳动,突出了她勤劳、纯朴、宽厚、善良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借景抒情(第3节)
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意境
荒寂破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深沉的哀思
深切的同情
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第12节中,诗人把这首诗赞美诗呈给哪些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堰河:紫色的灵魂、手等
兄弟们
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以及她们的儿子
好处:升华情感与主题
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
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美好品质的歌颂,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也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主旨探究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大堰河生前
寄养: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回家: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帮佣:乐观慈爱,宽厚善良
大堰河死后
死后:命运凄苦,一生悲凉
身后: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眷恋感激)
(同情控诉)
动妇女的赞美 对千千万万劳
大堰河 我的保姆
(追怀痛悼)
(赞颂讴歌)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