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松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12: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读懂言语密码,写出文体风格——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课例分享
教学内容: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
一、特殊单元——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独立设置、并自成体系,八个习作单元体现了这一特殊单元的整体架构。
《松鼠》这篇课文所在的习作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学生之前虽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经验(如《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但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让学生集中、用一个单元的专题板块来学、写说明性文章,这样的教材编排也和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培养学生初步的文体意识”的目标一致。
二、特别要素——读、写说明性文章
打开单元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单元的要素有两个,从“读”和“写”两个角度共同指向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
本单元五个板块彼此关联,互为整体。“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让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此外,从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中我们也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
1. 说明文可以用多种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
2. 说明文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因此,学习本单元我们不仅要学习说明方法,还要让学生体验到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为学生发展不同的阅读经验、学写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提供可能。
三、独特文本价值——学习说明文的不同表达风格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封所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和传统意义上的说明文比较,除了科学、准确说明的特点,还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风格。这是此篇说明文和本单元其他说明文相比较的特别之处。
通过单元板块的设置、课后习题的安排,我们可以获知本课独特的习作价值:
独特价值一:提取梳理信息并分条记录。看似与习作关联不大,但其实这种方法是学生“分类整理”“把握要点”的重要方法!分析本单元习作要求《介绍一种事物》可知:提取信息并分条记录也是本单元习作“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本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奠定了基础。
独特价值二:感受说明文的不同表达风格。在和《太阳》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课文原文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多次关联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说明性文章的不同语言风格。发现的是异同,比较的是语言风格,建立的是一种对比阅读的方法和习惯。得出的结论是语言风格因说明对象和应用语境不同而各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表达方式可以丰富多样,运用方法重在灵活适当。
由此,我们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驯、骄”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而所执教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课文中准确而清楚的说明,生动而有趣的描写,感受说明语言的不同风格。
2.试着将散文《白鹭》的部分段落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体会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在30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如何通过“读”和“练”达成上述教学目标?下面请看我们的课例设计。
《松鼠》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布封的《松鼠》,上课!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8页。
上节课,我们把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进了表格中,归纳出课文是从这些方面介绍松鼠。
1.请一位同学将信息送回表格里。
2.师总结:我们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要关注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事物的,可以用分条目的方式,把重要的信息梳理出来。
二、比较阅读,明晰风格
(一).对比《太阳》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 太阳 一课,了解了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说明文的语言——准确而清楚。
板书:准确而清楚
(二)对比《中国大百科全书》
1.想象画面比。
(1)师:作为文艺性说明文的《松鼠》,布封是如何将小松鼠的特点说明白的?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1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
(2)生自由读文,整体感受松鼠的形象。
师: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生汇报。
师:这么漂亮、可爱的小松鼠,老师还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去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找到的资料。
(4)生齐读。我们发现,这份资料也是在介绍松鼠的——外形。
(5)随机采访: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的脑海中还能出现刚才那样的画面吗?
师小结:同样是介绍松鼠的外形,《中国大百科全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布封的文字,不仅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画面感,语言的表达还很有意思。
2.品析语言比。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觉得哪里写得最有意思?
(1)生汇报。
预设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1.师:同学们,这就是帽缨。 (出示多张帽缨图片)看,它是帽子上的装饰物,在18世纪布封生活的欧洲,这样的帽子可是热门的时尚单品,不仅女性争相佩戴,男性也纷纷想洋气一把。
2.布封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了人们喜爱的帽缨,给你什么感受?
3.生自由说,读出感受。
预设2:“它们面容清秀……”
1. 师:标红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这好像不是在写松鼠,而是在——写人。这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谁?
2.生自由联想说理由。
3. 带上我们的想象,再来读这个句子。
预设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
1. 你见过松鼠吃东西吗?那见过人吃东西吗?松鼠吃东西就像人们用手一样。谁来演演看。
2. 视频演示。
3. 全班同学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
(2)你们找的句子都太有意思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吗?它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同样是介绍松鼠外形的说明性文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松鼠》一课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板书:生动而有趣
3.角色扮演比。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1) 描述场景,学生选择文段。
场景一:动物园有一批小朋友来参观,松鼠讲解员要为他们介绍,哪一段更合适呢?
场景二:云龙大学正在召开一场关于松鼠的科学研讨会,X博士要发言了,他会需要哪种风格的发言稿?
(2) 个别学生扮演介绍。
师小结:各有各的精彩!你们的介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这两种鲜明的语言风格。
三、合作探究,体会不同
师:刚刚我们通过读、比、说等方式,体会到布封笔下,说明性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的风格。
1. 静思默读:默读下列句子,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内容;圈一圈,比一比,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2. 汇报对应段落。
3.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
4.小组派代表汇报:
(1)对比,学生自由谈感受到的不同,教师相机点拨对比。
(2)生对比朗读,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
师:同学们,经过一轮一轮的对比,我们发现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一样简洁,更可以像《松鼠》一样生动。虽然它们风格各异,但都很准确、清楚地介绍了事物。
四、初试身手,学有所获
师:如果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白鹭,你想选用什么风格?说说你的选择理由。
1.学生自由表达。
2.那让我们将自己喜欢的风格落于笔尖,试着将散文《白鹭》的第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3.生读,找出改写要点。
师:想要改写成功,你还需要什么吗?比如说。
4.生根据改写要点,思考需要的资料信息。
师: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现在去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那自然是没办法的。你们需要的都在这。
5.学生自由写作。
6.交流,评价。
师: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 不同的语言风格从来没有优劣之分,无论哪种风格,我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将事物说明白了。说明文的语言密码,你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