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及操纵和会的国家 对德《凡尔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约》及其内容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通过分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约,使学生认识两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以此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巴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会及操纵和会的国家。通过逐条分析《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认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组织学生讨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的条约中有关中国问题的条款,得出弱国无外交、无国际地位的结论。
②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涵和实质,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拟制表格,归纳、分析诸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与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的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在以美国为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两会中的中国均是被宰割者,从而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发愤学习的民族情感。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课教学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1919年1月
操纵国:英、法、美
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2.《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①《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时间:1919年6月
内容: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第三,关于军事问题。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拆除莱茵河以东50公里内的防御工程。第四,关于赔款问题。德国必须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
教师补充: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地位,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同奥地利、保加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和约,《凡尔赛和约》和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强调:《色佛尔条约》从未生效;《洛桑条约》是凡尔赛体系中唯一较为平等的条约。
三、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时间:1921年,地点:华盛顿
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九国
2.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①内容:《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A.《九国公约》。核心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是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B.《四国条约》。签订的国家是美、英、日、法。此条约为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扩张扫除了障碍。
C.《五国海军条约》。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约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终结,日本扩充海军计划受到限制,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这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
②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结巩固
1919~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但是它极不稳固,是注定要彻底崩溃的。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
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①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介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本上的图片、引文及小字部分生动的描述,从理论方面一般性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理解这次危机的特点,进而认识到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②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学生认识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同时,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不惜大量销毁产品,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引导学生会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③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磨砺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然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场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或措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课教学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生产过剩。
2.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年,美国)
3.经济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
①大量销毁产品,劳动成果遭到极大破坏。②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③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和其他矛盾。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
2.新政的手段和目的
手段:国家干预经济
目的:使美国经济尽快复苏
3.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②整顿农业。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补偿农场主的损失。
③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企业盲目竞争。
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新政的评价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对新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可从两个方面进行:①由于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包括罗斯福新政在内的任何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罗斯福新政由于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经济上看,避免了经济的崩溃,走出了经济的死胡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从政治上看,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从影响上看,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在20年代的繁荣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隐含着深刻的危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过实施新政,恢复了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原因、经过及内外政策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①通过分析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与世界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培养对事物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分析法西斯恐怖统治的表现,认识法西斯统治的反动本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上课所学知识,了解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内在联系,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德国和日本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都是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感知法西斯政治就是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恐怖专政,是最富侵略、最反动的独裁政权。
③感知三国轴心的形成: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重点难点
重点: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1929~1933年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危机有何特点?美国是怎样复兴经济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来复兴经济。但德、意、日却采取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政策,它们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新课教学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的原因
教师指出:法西斯专政就是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公开恐怖专政。提问:意大利为什么要建立法西斯专政?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一战”的影响
②墨索里尼法西斯党的影响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建立时间:1922年
建立者:墨索里尼
3.意大利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对内:镇压工人运到,解散议会,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对外:推行扩张主义,企图恢复古罗马的光荣,使地中海成为内湖。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1.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
③纳粹党骗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④纳粹党勾结统治集团,巴结军队。
⑤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纳粹党上台。
2.纳粹党上台:1933年,希特勒
3.纳粹党的内外政策: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严密控制思想文化教育,疯狂迫害犹太人。
对外: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1936年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
4.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三、日本法西斯化
1.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使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③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以军部为核心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
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2.影响:轴心国都热衷于对外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
小结巩固
20世纪20年代,墨索里尼首先在意大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法西斯专政。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形成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