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暑期三年级 修辞放大招--教师版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暑期三年级 修辞放大招--教师版讲 课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20: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修辞放大招
语文课上,老师让小明用“好像”造句。
小明抓耳挠腮,一时紧张想不起来。
于是,满脸通红地说了句:“我……我好像忘记了。”
老师:“回答得很好,坐下吧,别紧张。”
定义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二、分类
修辞方法 含义 特点 例子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本体 喻体 喻词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表达更肯定、无疑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者结论,先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典题探究 笔记(解题要点、技巧、重难点)
考点一:修辞辨析 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
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都要抖三抖。 ( )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红。 ( )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 考点二:比喻句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写A,不是的写B。 小明和他妈妈长得很像。 ( ) 我好像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 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飞落下来。 ( ) 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 6. 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题目 总结(错因)
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你知道吗?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 )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 )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 ) 参考答案 1答案:1.比喻 2.比喻 3.反问 4.夸张 5.排比 6.设问 7.拟人 2答案:1.B 2.B 3.A 4.A 5.A 6.A 3 答案: 比喻 拟人 比喻 排比 比喻 设问 比喻 反问 拟人 拟人 排比 比喻 反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