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推理(1)
学习内容 教材P106例1,完成教科书P106~107“做一做”,P108“练习二十一”第3题。
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 在实际或模拟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使用逻辑推理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连线、列表等辅助工具进行推理的方法。 思维与表达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鼓励他们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有序、全面地阐述推理过程。 交流与反思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交流各自的推理方法和发现,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学习难点 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游戏导入,感受简单推理 一、游戏导入,感受简单推理 “猜一猜”游戏。 (1)“随意”猜。 教师任意选取两样文具作为礼物(不告诉学生包含的品种),然后两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让学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礼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礼物? (2)“犹豫”猜。 师:礼物是橡皮和卷笔刀。让学生再次猜上面手中是什么,下面手中是什么。 (3)“确定”猜。 教师继续提示:下面手中不是橡皮。 在猜物品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这么猜呢? 教师打开双手,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 师:从这个游戏可以看出,只要动脑筋,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这种思考方法通常叫作“推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推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推理(1)] 1. 参与“随意”猜的环节,观察教师的动作,猜测上面手中和下面手中的礼物分别是什么。 2. 在“犹豫”猜的环节,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示(礼物是橡皮和卷笔刀),再次猜测上面手中和下面手中的礼物。 3. 在“确定”猜的环节,根据教师给出的进一步提示(下面手中不是橡皮),进行最终的猜测。 4. 在教师提问时,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这样猜测,尝试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 观察教师打开双手后的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6. 通过这个游戏,理解并体会推理的过程,认识到动脑筋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7. 在教师板书课题后,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是学习推理方法,准备投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是一种既实用、又好玩的数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
分析推理,探究新知识 出示教科书P106例1。 1.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从题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互动互议,精讲引导。 师: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全班汇报解题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推理的思路说出结果。 教师注意多找几个同学起来问一问:“你听明白了吗?”“谁听懂了他是怎样想的?” 如果后期没有出现连线法或列表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师:只有语言表达好像还是不够清楚,怎样可以更简洁直观地表达呢? 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混合在一起时不好观察,收集信息后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有助于厘清思路。 学生整理信息,教师板书,然后边表达边连线,体会连线法的优点。 预设1:边写边画,用连线法叙述。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并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解决问题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期解决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表述连线法的过程。 预设2:边展示表格边叙述。(如下图,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 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指名多名学生表达列表法的过程。 3.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是从“小雨拿的是语文书”开始的? 以此使学生体会到推理时应先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板书) 师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雪拿了道德与法治书?说说你的想法。 师:从同学们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在用推理解决问题时,往往不只一种方法,但不论用什么方法,一般先找到一个关键的信息(用手指向“小雨拿的是语文书”),由这个信息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1. 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学生首先阅读题目,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如人物和书本的对应关系。 独立思考每个人拿的是哪本书,并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解题过程(可能是排除法、连线法或列表法)。 2. 互动互议,精讲引导。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小组成员,听取其他同学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如何用逻辑推理来表述解题结果,比如通过排除法确定每个人拿的书。 如果未出现连线法或列表法,老师将适时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方法。 3. 整理信息,体会不同表述方法的优点。 学生尝试使用连线法或列表法来整理信息,体会这些方法带来的直观性和清晰性。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用连线法展示人名和书名之间的关系,或者用列表法列出每个人对应的书。 4. 总结方法,求同引思。 学生反思为什么自己的推理过程从“小雨拿的是语文书”这个关键信息开始,并讨论这种策略的重要性。 学生解释自己如何确定小雪拿的是道德与法治书,并讨论在多种推理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信息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来辅助推理。
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6“做一做”第1题。 关注:从哪里入手?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怎么表达让这题的推理过程更简洁呢? 2.完成教科书107上面“做一做”第2题。 师:信息比较多,也比较乱,如何来整理呢? 关注: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推理的全过程。 3.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提醒学生借助合适的数学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用表格的方法降低思维难度。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师:把小东说的话改成“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小松的成绩比我的差”,最后的结果变了吗? 指名学生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灵活推理的能力。 4.游戏——猜图形。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1. 完成教科书P106“做一做”第1题。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题目,然后向全班分享解题方法。 在交流时,学生应注意使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老师将关注学生如何入手解题,能得出什么结论,以及如何简洁表达推理过程。 2. 完成教科书P107“做一做”第2题。 面对信息量大且混乱的题目,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类整理信息,并向全班说明自己的整理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共同讨论,重点是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完整的推理过程。 3. 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首先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讨论从哪里开始解题。 如果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使用合适的数学策略,比如列表法,以简化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汇报并交流各自的推理过程。 老师可能会变更小东的话为“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小松的成绩比我的差”,让学生探讨这样的改变是否影响了最终结果,并口头表达他们的推理。 4. 游戏——猜图形(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后,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梳理中内化知识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思维(口头表述)的接受比较困难,但形象思维(连线、表格)就显得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不论是讲授例题,还是让学生练习,当题目比较简单时,可以让学生用口头表述的方法进行推理,当题目比较复杂时,就引导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连线或表格去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知道结果,但是要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推理过程还有些困难,需要多引导,让他们能很好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