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 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美苏争霸的影响
①结合史实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阶段特征,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美苏争霸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知识的学习,从总体上认识美国“二战”后的“冷战”政策。
②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消长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③组织学生会讨论美苏争霸对世界政局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综合国力。
②通过对美国在“二战”后的霸权政策之一的“冷战”政策的学习,联系实际来说明美国现今仍然在全球推行其霸权政策。
③使学生认识到,美苏,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和美苏争霸
难点:美苏展开“冷战”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空前强大,与美国针锋相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争霸斗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苏冷战”。
新课教学
一、杜鲁门主义
1.“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其重点
“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重点在欧洲。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初步完成。
5.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美苏争霸
阶 段
时 间
特 征
对 华 政 策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苏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美国孤立、反对中国;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加紧对华威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美国与华关系时好时坏;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小结巩固
“二战”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美国试图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美国霸权政策的重点在欧洲,主要推行“冷战”政策,以实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要表现;在亚洲则主要实行“热战”,先后发动了对朝鲜和越南的侵略战争。随着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
第18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被打破 华约解散 两极格局的终结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世界形势的总特点 “911”事件 科索沃危机 科索沃战争 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多极化趋势 一超多强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联合国
①通过分析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认识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从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中整理和把握历史线索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培养学生全面地、一分为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指导学生会自学阅读,让学生会自主领悟和探索自学的方法,初步掌握从历史素材中提取历史线索的方法。
②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会在课前或课后开展资料收集活动,使学生从中尝试、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讲述当今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深刻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政治态度。
②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多极化趋势 科索沃战争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难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必然性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复习提问: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上形成了哪两个相互对峙的阵营?这两大阵营分别由哪个国家领头?显示《“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指出:两大阵营形成以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以各自的阵营为依托,相互对峙,相互争霸,而且势均力敌,共同操纵世界舞台,这就形成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维持了30多年后,美苏的力量对比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的那种均势已经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就宣告终结。
提问导入: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形势的总特点是什么?
新课教学
一、两极格局的终结
1.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性事件
1991年底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
2.当今世界形势总的特点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目前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二、科索沃战争
1.战争的起因——科索沃危机
2.战争的大致过程及所造成的危害
课中题:就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谈谈你的感受。
3.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指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挑战世界多极化,旨在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
进一步延伸:尽管美国到处插手国际事务,竭力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试图“建立一种以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欧亚)大陆均势”,“阻止出现能够统治欧亚大陆从而也能够对美国进行挑战的挑战者”,但美国这种企图独霸世界的美梦终将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三、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美国
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
2.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思考:①当今世界应怎样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②为了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取得有利地位,你认为中国应作哪些努力?
小结巩固
课文最后一段
第19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表现及特征 世界经济的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欧盟、日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世界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
①通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两种表现形式——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解答课中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成和全球一体化之间是否有矛盾?请说明理由”,培养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完成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播放有关图片或录像片段,使学生辨别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②分析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出现的原因,探究在经济全球化中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到经济全区化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在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懂得顺应历史潮流的重要性。
②了解到经济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形成立足自身,关心社会的观念。
③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讲解,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增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难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多媒体播放有关欧盟活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年会、东盟会议的录像,要求学生概括出录像的内容并思考它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在学生讨论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得出结论: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新课教学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回答课中题:“你知道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性集团有哪些?”
重点介绍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2.区域集团化的原因
①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西欧的兴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抗衡的局面转变。
②随着世界军事和政治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③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3.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经济区域化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增长,促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它在促进参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多极世界的形成。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指出: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出现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趋势。
2.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复杂性
①各国、各区域集团间的矛盾和斗争
思考: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下,第三世界国家为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发展本国经济,主要应进哪些方面的努力?
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使得全球文化交融、全球民俗和生活方式趋同,全球文明共同体和人类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结巩固
联系第18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说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指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