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故都的秋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课时
2课时
设计者
王 晖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故都的秋》凭借精巧独特的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细腻描绘了北平的秋声、秋色、秋味,抒写了作者清、静、悲凉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秋深沉的眷恋之情。文字清新雅致,感情深挚动人,文化底蕴深厚。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具体分析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抓住作者描写景物“清、静、悲凉”的特点,理解情与景关系。
(2)过程方法:21世纪教育网
品读重点语段,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三、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学生接触这类情景交融的长篇散文少;其次,本文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快餐时代,很难静下心来品读,他们的情感和人生阅历与作者及文章有很大的距离。如果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读进去,且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也就是教学的成功之处。
四、教学过程
资源准备、教师活动、预计时间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学生作业展示
二、解题
三、研读课文
1、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
2、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3、在这些描写故都的秋的段落中,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故都的秋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不乏明艳之色,也有繁闹景象,可是作者为何偏偏来表现秋的“清、静、悲凉”呢?
5、文章2、12、13段的作用是什么?
约5分钟
约3分钟21世纪教育网
约55分钟
贴近学生
创设情境
从题目入手,对文章初步感知
抓情感线
抓景物特点
拉近学生和作者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知人论世
体会写作手法
四、教师总结
约5分钟
五、学生作业交流
约10分钟21世纪教育网
六、布置作业
约2分钟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清 静 悲凉
爱之深 爱之切
课堂小结: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