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六校联考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六校联考中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21: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4年5月22日9:00-11:30】
四川省自贡市初2024届六校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kuàng)绯红(fēi)戛然而止(jiá)
B. 拘泥(nì)稽首(qǐ)拾级而上(shè)
C. 缄默(jiān)顷刻(qīng)鲜为人知(xiǎn)
D. 盘桓(huán)炽热(chì)锲而不舍(q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缅 焦灼 附庸风雅 与日俱增
B. 烦躁 决择 彬彬有礼 孜孜不倦
C. 犀利 惶恐 不攻自破 陈词滥调
D. 屏障 奥秘 前仆后继 持之以桓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个别媒体为博眼球,所报道的内容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这种现象亟待整顿。
B. 波光粼粼的青龙湖水,与晴朗天幕上的星河融为一体,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C.小城镇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D.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35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B. 我们学习古代诗文,要注意把握它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C. 集团总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D. 为了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难题,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
学段 时间 不及格率
小学生 截止到2020年 约6.5%
初中生 截止到2019年 <10%
初中生 2020年(疫情影响) 14.5%
高中生 截止到2020年 约11.8%
【材料二】
运动者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们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请想象一下,当这种压力转换成一种愉悦,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当运动者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会是怎样的情景……
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强身健体的乐趣,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材料三】
①1941年元旦,毛泽东给延安保育院的小朋友题词:又学习,又玩耍。1941年秋,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②蔡元培先生早有藏言: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种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一代,他们才会成长为祖国建设的坚实栋梁。
③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王宗平院长认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需要强度。如果体育课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就无法磨炼学生意志品质。
④全国人大代表叶仁苏建议:各地学校要开齐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衔接和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
(1)从“材料一”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数据中,写出你探究结论。
(2)有人说:“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哪有时间锻炼身体?”请你针对此错误言论,合理使用三则材料予以反驳。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社会和经济上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和食物偏好。
粮食安全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次、四项内容。宏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国家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粮食生产量、粮食储备量、食物净进口量(包括国际粮食援助)。微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家庭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家庭的粮食获取能力来反映,主要取决于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粮食安全的四项内容,一是指粮食总量要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二是指粮食价格要能够保证所有人都买得起;三是指粮食营养要能够满足人们实现积极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四是指粮食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摘自《MBA智库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长期以来习惯于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的策略。耕地占补质量严重不平衡,耕地总体质量下降,致使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只能尽可能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利用丰年的节余弥补歉年的不足。这就带来了高额的仓储费用,形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特别是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如果连续几年歉收,就给粮食的供应带来很大压力。而“藏粮于地”战略则适时调节了这种问题,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实行土地休耕,虽然不生产粮食,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并且土地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
随着我国的农业发展,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坚持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是粮食增收的必行之路。要通过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摘自人民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1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关于农业部分是重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也是近几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到种子问题,重点强调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痛点是“三低一高”,即规模化程度低,人均耕地面积低,农业人才和从业人员储备数量低,种子对外依存度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种子的重要性作出如下表述:“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但种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如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6%。我国种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才进行了实质性的商业化、市场化改革。
有人将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一旦断供断链将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好中国传统优良种子库,提高育种技术,让好的种子实现增量商品化。其次,应加速培育各粮食品种龙头种子企业,提高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种子企业,提高各主粮品种种子行业集中度;改进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以种业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用科技力量解决育种问题,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育种是关键。
(摘自《新京智库》,作者:万喆,有删改)
【材料四】下面是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成就的统计图:
(摘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6.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四】图一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单产显著提高,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单产量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达50%以上。
B.从【材料四】图二可看出,我国居民人均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蔬菜水果等非粮食食物消费增加,膳食品种丰富多样,饮食更加健康。
C.宏观粮食安全与微观粮食安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都以其获取能力来决定,获取途径多而相同,这也是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D.“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是因为我国粮食生产存在“三低一高”问题,急需以制度规范、引领粮食生产。
7.下面有关“种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形象、精辟的语言,表述了种子的重要性,国家安全、粮食安全与种业安全有一定的关系。
B.降低我国种子对外依存度,方法途径很多,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加速培育各粮食品种龙头种子企业等。
C.我国种子产业竞争力不强,种业生产力落后,市场化改革晚,导致种子对外依存度高,直接影响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
D.之所以将种子比作粮食的“芯片”,是因为种子在粮食安全中至关重要,一旦种子断供断链将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8.结合【材料二】,说说你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解。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中的“真”
王立刚
看西方的画论史,“真”一直是一个最为主要的范畴。西方的绘画,要么去外部求真,要么钻到“自我”里面求真,是非此即彼的。当西方人面对中国绘画时就陷入到一种巨大困惑之中。中国画既好像是对自然的模仿,但同时又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受。而且中国画从古至今,似乎没什么明显变化,20世纪的作品中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与宋元画家的风格关联。
宋元之际,原来的写形追求逐渐被放弃,代之以写意的旨趣。当然元画和宋画的确在整体上有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形成明显的断裂,对于中国艺术史也不是非常关键的。形似与写意,客观真实与主观体验,对象与自我,世界与心灵,它们之间的张力或者矛盾,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哲学,就已经处理了。自从先秦以来,就调和了自然与心灵,否认二者存在认识论上的鸿沟。庄子就说了,即便是鱼类的快乐,他也是能感受的,“我知之濠上也。”这种独特的主客感通的认识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并且运用到了六朝以来的画论中。所以,中国的诗人和画家从来不认为,内在和外在是绝对割裂的,感觉和对象是绝对割裂的,像笛卡尔和贝克莱担心的那样,我们的心灵会被感觉所欺骗,被困在感官的盒子里,这种焦虑从不会在中国画家心中产生。
其实,形似与传神在中国绘画中根本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形似这个问题,虽然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低,但是它却不是一个和传神相对立的范畴,写形是一个画家必经的阶段,即便像米芾、苏轼这样强调灵感和即兴的画家,也不会否定必要的练习和描摹写生的阶段。形似当然不是最高的追求,但却是更高追求之前必经的阶段。
在北宋诞生了一个新的术语来品评绘画,那就是“理”,虽然北宋之前也有人使用,但只有在北宋由于新儒家的崛起,“理”几乎取代了“道”,成为最高的哲学范畴。最高级的文人画也是探求万物之理的。卜寿姗对这个范畴给予很大关注,并认为这可以支持形似观念的盛行。但儒家的理和西方的那种真确并不一样,苏轼等画家重视理,并不等于他们追求客观的再现,恰相反,理必须是个人“体会”出来的。
这种体会,人与人之间,可能会千差万别。所以,苏轼的枯木怪石、赵孟頫的山水、八大山人的鱼鸟,哪个更真实?在中国传统的语境里,这些大画家对世界的表现都“同样真实”,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这个世界,既是形似,也是神似。  
在中国文人看来,个体性、具体性从来就不是把握道、理的障碍,而是捷径。因为中国画的“真”不是标准化的,只能是个人化的,而且既不在物,也不在心,而是在心物之间,是一种物我的感通和交融。
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绘画不是去外部求真,就是去“自我”求真,而当西方人面对中国绘画时,就感到了困惑。
B. 中国画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受,而这是西方绘画所不具备的。
C. 中国画从古至今,似乎没什么明显变化,与西方绘画相比,这是中国画的不足之处。
D. 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画家调和了自然与心灵,所以心中从不会产生焦虑情绪。
1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从形似(写形)与传神(写意)的关系,来讨论中国画中的“真”这一话题。
B. 文章在论证中以较多篇幅来阐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这是理解中国画中的“真”所必不可少的。
C. 文章开头通过中西方绘画理论的对比,揭示出中国画中的“真”的具体内涵。
D. 文章对苏轼等大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以此证明中国画的“真”是个人化的。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元之际,写意的旨趣逐渐取代了原来写形的追求,可见中国绘画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B. 形似与传神在中国绘画中根本不是一对对立的范畴,这与西方绘画对“真”的理解确有不同。
C. 形似是更高追求之前的必经阶段,因此单纯地追求神似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D. 中国的大画家们通过形似和神似来把握道和理,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来真实地表现世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禁区”里的奇迹
①从西藏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就是从一个海拔高度走到另一个海拔高度。
②在西藏,高山反应会让你无处可逃。即便离开,你最多也只能从一个高海拔地区逃到一个海拔稍低的地方。对一个被高山反应折磨的人来说,你还是无法逃脱那种痛苦。你只能适应。
③2015年,我从日喀则出发,苍穹高远,丽日白云,大地在不知不觉中抬升,待原本模糊的喜马拉雅山脉逐渐清晰,就到了岗巴小城。看见它时,会倍感突兀,心中疑惑:这样一个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人类聚居地?随之也会惊喜,好像在荒凉的月球表面找到了人类的居所。
④岗巴县位于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地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紧靠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雪山环绕之地。全县地广人稀,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生活着万余人口,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
⑤岗巴边防营担负着近十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和近20个通外山口的边防巡逻任务。每条巡逻线路都险象环生,有些山口长年风雪弥漫,风力可达10级。
⑥人们对岗巴边防营军人的评价是;岗巴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这是他们所处环境和执行的任务决定的。以前,为方便给哨所官兵运送物资,上级为营里配了几十头骡马。这些强壮的“新战友”来到驻地没多久,就相继死去。后来,上级又送来了几十头牦牛。虽有“高原之舟”的美誉,这些牦牛也没坚持多久,就陆续倒在了运送物资的路上。
⑦肖顺海对我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感觉生命就像一块随时可能坠落到石头上的玉。但他已把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放置很多年。他1995年从四川富顺入伍后,就来到了藏南边防。2008年,他到岗巴边防营一连任指导员,后任岗巴营教导员。现在他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个岗巴人了,有了当地人的肤色、疾患、生活习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已把自己从一块玉变成了一块岗巴石,可以随便摔打了。
⑧他知道岗巴植物稀少,所以来时带了一株仙人掌。仙人掌长得很强壮,已经开花了。他说他以后离开,会把这株花留下,“只可带花来,不准带花走”,这在岗巴已相沿成习。
⑨在岗巴很难看到树,县城亦然。因为这里海拔太高,河滩上的牧草一从冰冷的泥土里冒出来,就变黄了。但在边防营四连驻地有一大片红柳,计有148棵。它是这里的森林,是岗巴军人在“生命禁区”创造的奇迹。人和树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人最早是从树上下来的,树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园和故乡。树多的地方,人就活得滋润。
⑩树苗是从300多公里外的日喀则抱回的,好几百棵。官兵们挖地三尺,掘开冻土,拌上羊粪。树苗成排成行,为抵御大风,官兵们用木棍给它们做支撑,用绳索绑束;冬天,先用旧衣服包裹枝干,再用塑料薄膜把树罩住。终于,有近200棵红柳的根扎进永冻层。最终,活下来的是这148棵。
既然树能活下来,那就能种活蔬菜。每年一到10月,大雪封山,边防营所属边防连队便与世隔绝。以前,官兵们一年有9个月只能吃罐头和干菜,于是,在“生命禁区”种出蔬菜就成了岗巴军人的新梦想。种菜的活儿比种树精细,要掘地三尺,把冻土刨开,拉走,再从绿洲上拉来熟土,撒上羊粪,建起半地下温室。岗巴风大,为防止温室玻璃和塑料大棚被风刮坏,要建两米多高的挡风墙。当年,小白菜、萝卜、青菜、洋葱、土豆就在岗巴落了户。接着,岗巴又试种了黄瓜、南瓜、青椒、茄子。现在,我看到每个连队都建了蔬菜温室,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即使外面冰天雪地,温室内也春意盎然。
植物是生命的映照。在“生命禁区”,更是如此。
如果你来到岗巴边防营,连队干部一般都会带你去参观连队的温室。在他们心目中,那不仅仅是种植蔬菜的地方,还是他们的花园,是个可以看到绿色、看到花朵、看到春意、寄托乡愁的地方。
(节选自《雪线上的边关》,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无处可逃”和“无法逃脱”表明高原反应折磨人时欲罢不能的痛苦和无奈。
B.第④段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介绍了岗巴边防营所在的岗巴县的所在位置、地理环境、县域面积和人口。
C.第⑦⑧两段直接引用了肖顺海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更加有力地表现了岗巴边防哨所官兵无私无畏的精神。
D.“当年,小白菜、萝卜、青菜、洋葱、土豆就在岗巴落了户”中“落了户”这里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蔬菜在岗巴的成功种植。
13.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岗巴边防哨所官兵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哪些奇迹?
14. 请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肖顺海对我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感觉生命就像一块随时可能坠落到石头上的玉。(从修辞手法角度)
(2)种菜的活儿比种树精细,要掘地三尺,把冻土刨开,拉走,再从绿洲上拉来熟土,撒上羊粪,建起半地下温室。(从词语运用角度)
15. 岗巴边防哨所官兵的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并简述理由。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差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节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B.犹幸预君子之列∶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
C.上感悟,遽起∶立即,匆忙。
D.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侍从,近旁的人。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B.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C.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D.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18.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三段中,作者将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B. (甲)文作者详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目的是勉励后辈要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专心治学。
C. (乙)文朱元璋在孝慈皇后的劝谏下,两次免了宋濂的死罪。孝慈皇后前后两次劝谏的方式如出一辙。
D. 甲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对比鲜明,很有说服力;乙文主要通过对朱元璋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他复杂的性格。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①,予客济源②,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释】①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2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以“荷叶荷花何处好”这一设问开篇,引出昔日与友人畅游大明湖的回忆。
B.上阕将荷花、荷叶喻为“红妆”“翠盖”,抓住了“新秋”的景物特征。
C.下阕“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点出了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
D.这首词上下两阕所记出游,既不同时也不同地,但都表现了词人的欢欣、愉悦之情。
21. 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一句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四、名著阅读(6分)
23. 如果鲁智深建了一个朋友群,下列这些名著中的人物,谁最有可能发展成为鲁智深的兄弟,谁最有可能被鲁智深踢出群?请简述理由。
曹先生 严贡生 贺龙 凤四老爹 孙侦探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与国的关系,亦如人与人的交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合作,根深叶茂;往来,辅车相依;信任,坚如磐石;目标,大道同行——当一切都已就绪,双边关系的换挡提速,水到渠成。”
《人民日报》(2024年05月13日)
【注】辅车相依: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一、语言知识与应用(20分)
1.B (3分) 2.C (3分) 3.B (3分) 4.B (3分)
5.(8分)
(1).随着学段的递升不及格率不断增大,同时也看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不及格率远高于小学生,其中初中生在疫情期间不及格率大幅上升。(3分)
(2)作答示例:体育运动能获得美好的体验,而非苦事。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它会带给我们健康、美好和快乐。不要辜负生命赐予我们的活力,让我们享受运动,享受生活吧!
(5分)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一)(10分)
6.B (3分) 7.C (3分)
8.(4分)【答案】“藏粮于地”指严守耕地面积,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的方式,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藏粮于技”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品种优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二)(9分)
9.A(3分) 10.C(3分)11.A(3分)
(三)(18分)
12.C(3分)
13.(5分)①他们适应了当地的恶劣条件、生活习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并把自己锤炼成为意志坚强的战士。②他们在边防营地种活一大片红柳,使得岗巴有了树,拥有了绿色。③他们建起了半地下蔬菜温室,在“生命禁区”种出蔬菜。可以看到绿色、看到花朵、看到春意、寄托乡愁。(共5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4.(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一块随时可以能坠落到石头上的玉”,生动形象写出了岗巴城人的生命受到环境的严峻考验和威胁,随时可能失去,凸显岗巴生存条件的恶劣,为下文表现官兵们在这“生命禁区”里勇创“奇迹”的精神埋下伏笔。(修辞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3分)运用了“掘”“刨”“拉”“撒”“建”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战士们建起半地下温室种菜的过程,形象地写出了种菜的活儿精细,以及在高原上种菜的不易、艰难。(动词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示例:①勇斗高寒、坚韧不拔:如他们在我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守卫祖国疆土,每条巡逻线路都险象环生。
②拼搏奉献、艰苦奋斗:如他们在如此高寒地区,种上树,种上温室蔬菜,让“生命禁区”有了生命。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6、B (3分)17、A (3分)18、C(3分)
(6分)
(1)又忧虑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3分)
(2)(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 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20. D(3分)
21、(3分)示例一: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示例二:作者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化为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桥下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默写名句名篇
(6分)(每空一分,有错字、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1)不义而富且贵 (2)独怆然而涕下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金樽清酒斗十千
(6)赢得生前身后名
四、名著阅读(6分)
23、(6分)【参考示例】
兄弟:选贺龙(1分)(英勇善战、幽默风趣、同情穷人),与鲁智深最契合。(2分)
踢群:选严贡生(1分)(奸诈、贪婪、卑劣无耻、欺压百姓),鲁智深最恨这类人。(2分)
五、作文(60分)
24.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内容 表达 书写 备注
一类卷 (54—60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表达准确、有创意 语句通顺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字迹工整 书写正确 卷面整洁 以57分为基准分
二类卷 (48—53分) 符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 表达准确 语句较通顺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字迹较工整 错别字少 卷面干净 以50分为基准分
三类卷 (36—47分) 基本符合题意 有中心但不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思想感情基本真实健康 表达基本清楚 语句不够通顺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 字迹清楚 错别字较多 以42分为基准分
四类卷 (27—35分) 严重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思想感情不够真实健康 表达不清楚 语句不通顺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字迹难以辨认 错别字多 以31分为基准分
五类卷 (26分以下)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五类卷: ①文不对题;②文理不通,语无伦次; ③思想观点确有错误;④抄袭
【说明】
1.未写标题或没按要求写标题,均扣2分。只有标题,且符合题意给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200字,得分不超过10分;不足100字,给1—5分。
3.偏题作文总分在24分以下,离题作文在10分以下。
4.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5.标点错误多,最多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