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精选题22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7.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8.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经过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化学变化
9.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佩戴口罩
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1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12.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
1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14.下列制作传统工艺品过程中,原料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黏土烧制青花瓷 B.布料缝制香荷包
C.丝线编制中国结 D.玉石雕刻玉如意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5.以下化学名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滤 B.催化 C.碳化 D.吸附
(多选)16.下列关于水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中加入氧化钙,放出热量
B.用蒸馏的方法净化水
C.水中溶解硝酸铵,温度降低
D.用硬水和软水区分肥皂水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②正常雨水呈酸性,含的酸是 ;
③幼儿和青少年缺 会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得侏儒症。
④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
⑤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气体NO等,测出恰好反应时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玻璃钢属于 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性。
②家用汽车燃料通常是汽油,它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得到的,该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序号)。
A.柠檬
B.猪肉
C.面粉
②樟木、桧木由复杂的多种有机物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中纤维素 (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明矾[KAl(SO4)m 12H2O]能做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
④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Cl2+H2O=HCl+X,物质X具有杀菌消毒作用,X由 种元素组成。取HCl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观察到由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8.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和放热,许多物质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的现象。小李同学认为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b.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c.手摸烧杯外壁热的感觉;d.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直到熄灭。
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有 ,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属于 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 。
(2)观察白炽灯泡(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猜想 (填“—”或“二”)正确的。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9.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去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描述镁带燃烧的现象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0.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六.选择填充题(共1小题)
21.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与“干冰升华”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燃烧爆竹
C.用米酿酒
D.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2.化学变化中通常有明显现象,如有气泡产生。有气体产生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化学兴趣小组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气体产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1)【猜想假设】猜想1:一定是化学变化
猜想2: ;
【实验探究】完成填空;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一:水的沸腾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玻璃片上有 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 变化。
实验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颗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 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 (填“—”或“二”)正确。
(2)【实验拓展】①有气体产生的物理变化除汽化外,还有 。
②实验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精选题22道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D.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燃放一般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云消雾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3.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①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需要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制取纯碱,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杂质除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需要用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用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再将氯化镁通电分解,制取镁,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爆竹声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增火燃回春浩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是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B、用石灰浆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
C、石油分馏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获得物质都需经过化学变化
B.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发生了化学变化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化学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海水晒盐是利用了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这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固体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正确;
C.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出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佩戴口罩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保持社交距离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佩戴口罩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分析】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1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了两个化学变化,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故C错;
D、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是由于水分蒸发,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2.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清风徐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伐薪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愚公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破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下列制作传统工艺品过程中,原料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黏土烧制青花瓷 B.布料缝制香荷包
C.丝线编制中国结 D.玉石雕刻玉如意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黏土烧制青花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布料缝制香荷包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丝线编制中国结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玉石雕刻玉如意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5.以下化学名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滤 B.催化 C.碳化 D.吸附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过滤、吸附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催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碳化过程中有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多选)16.下列关于水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中加入氧化钙,放出热量
B.用蒸馏的方法净化水
C.水中溶解硝酸铵,温度降低
D.用硬水和软水区分肥皂水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用蒸馏的方法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用硬水和软水区分肥皂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三.填空题(共1小题)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CH4 ;
②正常雨水呈酸性,含的酸是 H2CO3 ;
③幼儿和青少年缺 Zn 会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得侏儒症。
④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
⑤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气体NO等,测出恰好反应时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玻璃钢属于 复合 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导电 性。
②家用汽车燃料通常是汽油,它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得到的,该过程中发生了 物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坏血病 。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 A (填序号)。
A.柠檬
B.猪肉
C.面粉
②樟木、桧木由复杂的多种有机物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中纤维素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明矾[KAl(SO4)m 12H2O]能做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2 。
④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Cl2+H2O=HCl+X,物质X具有杀菌消毒作用,X由 3 种元素组成。取HCl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观察到由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gNO3+HCl=AgCl↓+HNO3 。
【分析】(1)根据所学化学用语进行解答;
(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材料的知识进行解答;
(3)①根据维生素C的知识进行解答;
②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进行解答;
③根据化合价的知识进行解答;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CH4;
②正常雨水呈酸性,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生成了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H2CO3;
③幼儿和青少年缺锌(其元素符号为Zn)会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得侏儒症;
故答案为:Zn;
④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故答案为:OH﹣;
⑤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气体NO和水,测出恰好反应时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则参加反应的铜和稀硝酸的粒子个数比为,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而制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叫做复合材料,玻璃钢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而制成的,所以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因为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故答案为:复合;导电;
②汽油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得到的,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
(3)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故答案为:坏血病;
A.柠檬中富含维生素C,故A正确;
B.猪肉中富含油脂,故B错误;
C.面粉中富含糖类,故C错误;
故选:A;
②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属于;
③明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硫酸根化合价为﹣2价,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3)+(﹣2)×m=0,解得m=2;
故答案为:2;
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氯原子、1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ClO,则X由3种元素组成;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3;AgNO3+HCl=AgCl↓+HNO3。
【点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此题所考查知识点难度适中,是中考化学常见的知识。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8.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和放热,许多物质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的现象。小李同学认为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b.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c.手摸烧杯外壁热的感觉;d.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直到熄灭。
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属于 化学 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 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
(2)观察白炽灯泡(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物理 变化。
(获得结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猜想 一 (填“—”或“二”)正确的。
【分析】(收集证据)
(1)根据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以及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根据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来分析;
(2)根据通电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
(获得结论):根据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来分析。
【解答】解:(收集证据)
(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b.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只是能量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获得结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可知,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所以猜想一正确。
故答案为:
(收集证据)
(1)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物理;
(获得结论):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判别,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五.解答题(共2小题)
19.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去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描述镁带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氧化镁 。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变化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分析】(1)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1)镁带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故答案为: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学变化;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镁+氧气氧化镁;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一定;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不一定;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1)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3)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4)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是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2)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4)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是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六.选择填充题(共1小题)
21.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生活中的变化与“干冰升华”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A
A.湿衣晾干
B.燃烧爆竹
C.用米酿酒
D. 冰雪融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湿衣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燃烧爆竹,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用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A;冰雪融化。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22.化学变化中通常有明显现象,如有气泡产生。有气体产生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化学兴趣小组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气体产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1)【猜想假设】猜想1:一定是化学变化
猜想2: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实验探究】完成填空;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一:水的沸腾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玻璃片上有 水珠 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 物理 变化。
实验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颗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 化学 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 二 (填“—”或“二”)正确。
(2)【实验拓展】①有气体产生的物理变化除汽化外,还有 升华 。
②实验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 。
【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实验探究。
【解答】解:(1)猜想1:一定是化学变化,那么我们可以反向思维,故可以判定猜想2: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在实验一水沸腾实验中,根据教材中已学知识可知,水沸腾产生水蒸气,要想验证水蒸气的产生,可在试管口放一块玻璃瓶,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故可观察到玻璃片有水珠生成,此过程中水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故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在实验二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对比两个实验可知,水沸腾有气体产生但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猜想二正确。
(2)有气体产生的物理变化除汽化外,还有升华。实验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使水蒸气遇冷液化,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1)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水珠;物理变化;变浑浊;化学变化;二;
(2)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中等,考查学生对教材中两个实验的探究,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