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
1.(2024·新宁模拟)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人墨客好像都摆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匿,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自杀,如睥睨天下的屈原;有人选择了抗争,如狂放不羁、性情刚毅的嵇康……他们放弃了雕梁画栋的房屋,选择了竹庐草屋;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大志,但现实让他们无可奈何。
依次给文段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pì ruò nài B.bēi ruò lài
C.pì nuò nài D.bēi nuò lài
2.(2024·华蓥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端详 漫不经心 粗制烂造
B.浑浊 嵌入 不可明状 针锋相对
C.条幅 消蚀 变化莫测 提心吊胆
D.皱纹 焚烧 愧不敢当 辨伪去妄
3.(2024·益阳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D.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4.(202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
②如心爱的诗歌、精彩的文章等,多读多背,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有良好的影响。
③我们现在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背诵的必要。
④常用的读书方法中有一条是“口到”,即一句一句地念出来。
⑤读此外的书,虽不需要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地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也是如此。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④⑤
二、综合性学习
(2024·金牛模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山水”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5.【山水 歌】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勾起了许多人春日踏青的游兴。请依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
6.【山水 画】下面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段介绍。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人们常说“江山如画”,其实早在千年之前,① 。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以说,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② 。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有趣的是,③ ,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你看,“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④ ;“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这浩如烟海的山水画,筑就了中国画者的心灵居所,更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大观。
7.【山水 言】请参照示例,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和提示补充语句,注意语言表达耍简洁、鲜明、生动。
面对考了高分骄傲自大的同学,你想以山或水为喻提醒他,你可以这样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者这样说①“ 。”
面对考试失利灰心沮丧的同学,你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他,你可以这样说:“今日逆水行舟,明朝登凌绝顶”,或者这样说②“ 。”
三、默写
8.(2024·保山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
成长路上,我们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自己。面对万物,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我们看到了“ , ”的莺燕争春的景象;面对个人成长,杜甫的《望岳》中我们看到了“ , ”的豪情; 面对学与思的关系,《论语》中我们看到了“ , ” 的思考。
四、诗歌鉴赏
(2024·巴中模拟)阅读《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 北陂杏花①
龚自珍 王安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贬居江宁时。陂(bēi),池塘。②南陌:指热闹的道路边。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中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B.《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C.《北陂杏花》中,前两句写景状物,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影,都是娇媚动人。
D.《北陂杏花》中,“北陂”喻指远离俗世喧嚣的隐逸之地,“南陌”与之形成对比,喻指熙来攘往的名利物欲之所。
10.《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都属于咏物诗,请从写作手法和情感角度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2024·永善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④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wò):锦绣织成的篷帐。④陟(zhì):登高,上升。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渔人甚异之 异 ;
处处志之 志 ;
桃可千余树 可 ;
石为泉啮 啮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13.【甲】文中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色分别是怎样的?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4.袁中道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文山会考)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各题。
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
乔兆军
①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强调做事要完整到位,不找借口、不拖延,雷厉风行,这确实是积极向上的。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概而论,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有的事,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这时候, “拖”就显得尤为必要。
②朋友在一家养老院工作,他说老人在脑萎缩状态下向你提要求,用“拖字诀”很管用。一天,有位老奶奶伤心地向他诉苦,说自己的儿女结婚没房子(实际她的儿女都快七十岁了),这显然是老人记忆与现实出现了混淆。朋友承诺马上帮忙解决问题,老人止住了悲伤。朋友避开老人两三日,再次见面,老人完全忘了这事,还乐呵呵地跟朋友谈其他事情。
③单位要提拔一名科室负责人,小李和小刘都是合适人选,且能力不分伯仲。提谁不提谁,领导班子成员各抒己见,一时难以定夺,最后局长拍板,两个人都纳入推荐人选,先拖上一段时间再说。时间一长,有小道消息说小李已内定,小刘沉不住气了,酒后跑到单位里大闹一场,捉拔的事也黄了,小李顺利当选。你看,谁沉得住气,谁拖得住,谁就占了主动权。而且在拖的过程中,人一着急就容易暴露问题,也就顺便解决了问题。
④1860年,曾国藩正在跟太平军鏖战,突然接到圣旨,英法联军兵锋直指北京,朝廷令他火速派鲍超①带兵北上勤王②。曾国藩接到圣旨,很是头痛。奉旨行事,此时战局必然逆转,后果不堪设想;抗旨不遵, 自已难免有杀头之罪。
⑤李鸿章说: “现在,恭亲王已与洋人谈判,不出意外,不日将签署合约。若奉命北上,可能还没走到半路,双方已息戈罢兵。那时,北进没意义,这边又坐失战机,朝廷必然追究大帅之责。不如先向皇帝上一道奏折,说鲍超品级太低,在指挥作战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请求朝廷在您和胡林翼③二人中选定一人带兵进京。皇上再批复回来,一去一回,就得十天半个月,那时,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也就不用挥师北上了。”曾国藩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果然,奏折发出没几天,新圣旨又到了:不用北上了……
⑥还有个以“拖”解决巨大难题的典型事例。东晋大司马桓温让时任宰相的谢安帮他写推荐书, “加九锡”④。桓温是想先得到九锡之礼,为下一步篡位过渡。报告打到朝廷那儿,朝廷也不能说不办,毕竟桓温权大势大。谢安有招,拖。桓温一问,谢安就说,啊,正办着呢,那么多的礼器还没准备好,再催,就说,得写一写诏书啊。就这么拖来拖去,硬生生拖了好几个月,直到桓温去世,诏书还没写好, “加九锡”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谢安以非血腥的方式“拖”字诀,粉碎大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保住了司马家的皇位。
⑦曹操在夺取荆州后,急于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在士兵疲惫,粮草缺少,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出兵,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⑧“拖”不是消极怠工,不是懈怠人生,换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以理解为“理性” “迂回”,以柔克刚。做事不要“拖”,但是要“会拖”,技巧万千,存乎一心。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调整自己,静待时机,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更理智。
【注】①鲍超:清末曾国藩所带湘军主干之一,与太平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官至提督,封子爵,后与淮军镇压捻军,卒谥忠壮。②勤王:指作为臣子的下属,带兵救助君王。③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④加九锡:指九种礼器,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15.选文②~⑤段用了三个例子论证中心论点,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6.第⑥段加点的“硬生生”能否删掉?为什么?
17.同学小舟做事雷厉风行,不拘小节,但总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读了本文,你会用下面哪句名言来劝说他?理由是什么?
a.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024·沅江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②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只铁皮小炉,烧蜂窝煤来取暖,铁皮小炉美观大方,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不过经济适用,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充满温情和欢乐。
③漆桶很好找,家具厂多的是,选择一个比水桶小,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要想制成蜂窝煤炉,还得买两样,一是炉胆,二是顶上的盖盘,土产商店都有卖,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算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④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⑤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
⑥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冰天雪地的清晨,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常常喊好几遍,我还贪念温暖舒适的被窝,迟迟不愿起来,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⑦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⑧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他的肚里却装着许多民间传说,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抗金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过了两口烟瘾后,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
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父母早已去世,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可是一到冬季,每当我坐在取暖器前,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爱的温暖时光。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18.文章围绕“小火炉”,回忆“温情故事”。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写“温情故事”。
①玩雪后在火炉上烤冻僵的小手。→② →③ →④寒冷冬夜围坐在小火炉旁听父亲讲故事。
19.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木炭没有烟、火叉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
②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20.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算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其表达效果。)
②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1.有人认为文章的①②两段所写内容与题目“温情的小火炉”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七、名著导读
(2024·广水模拟)学校开展“走进名著,悦享时光”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2.读贵有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如《水浒传》中有“林冲三取投名状”,《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等故事。
23.读贵有法。在阅读《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时,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你运用了何种方法阅读《海底两万里》?请结合内容说说。(不得照抄示例)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采用圈点批注法。在阅读时运用不同的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对描写祥子的重点段落进行勾画,并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疑惑、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24. 读贵有疑。阅读名著时常有疑惑,带着疑惑读下去会更有收获。在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你有什么疑惑?请写出你读《西游记》时的疑惑。(提示:思想健康;提问角度不限,可针对名著中的矛盾、关联处等提问;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朝花夕拾》 《西游记》
阿长和衍太太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为什么作者对两人的态度大大不同?
25.读贵有得。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书写从中获得的启迪,请你试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红军、红小鬼们,怀着唤醒、拯救贫苦大众的初心,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八、写作题
26.(2024·雅安模拟) 作文
因为有阳光,大地更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生活中,万事万物总相关联。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你以“因为有▲,我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加线字“睥睨”。这个字应读作“pì nì”,其中“睥”读作“pì”,意思是斜着眼睛看,表示傲慢或轻视;“睨”读作“nì”,意为斜视。因此,选项A和B中的“ruò”都是错误的。接下来,看第二个加线字“懦弱”。这个字应读作“nuò ruò”,其中“懦”读作“nuò”,表示缺乏勇气和坚定;“弱”读作“ruò”,表示力量小或能力不足。最后,第三个加线字“无可奈何”。这个词应读作“wú kě nài hé”,其中“奈”读作“nài”,表示对某事没有办法、无法处理;“何”读作“hé”,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选项C中的“nài”是正确的,而选项B中的“lài”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项,“粗制烂造”中的“烂”使用错误,应改为“滥”,意思是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B项,“不可明状”中的“明”使用错误,应改为“名”,意思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描述或表达。
C项,“消蚀”中的“消”使用错误,应改为“销”,意思是(金属或其他固体物质)因熔化、挥发或升华而损耗减少;“变化莫测”中的“莫”使用错误,应改为“莫”,意思是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此选项有错别字。
D项,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项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使得留守儿童李明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父母,这个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B项中,“故弄玄虚”意为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在句子中用来形容“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欺骗公众,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准确的。
C项中,“循循善诱”意思是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这是一个褒义词,通常用来赞扬某人耐心、有方法地引导他人。但在句子中,它用来描述同桌引导小明迷上电脑游戏,这与成语的本意相悖。因此,这个成语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是错误的。
D项中,“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在句子中用来描述遇到挫折时不应有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选项,首句可能是④或①。对比两句,④句提到了“常用的读书方法中有一条是‘口到’”,这是引出话题的句子,适合作为首句,而①句是具体解释“口到”的含义,更适合放在④句之后,所以排除C、D两项。接下来,对比A、B两项,关键区别在于②句的位置。在A项中,②句放在③句之后,作为对③句所提“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背诵的必要”的具体举例;而在B项中,②句放在④句之后,与上下文联系不够紧密。因此,A项的排序更为合理。最后,验证A项的排序。首先,④句引出话题,介绍“口到”的读书方法;接着,①句解释“口到”的含义,即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然后,③句转折,指出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仍有必要熟读背诵某些书籍;随后,②句举例说明哪些书籍需要熟读背诵;最后,⑤句补充说明读其他书也需要一句一句地念出来。整个排序逻辑清晰,内容连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答案】5.① 绚丽画卷展示缤纷世界;②. 句句表游春雅意;③. 一曲《春山》,一段风雅颂;④. 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美丽
6.①. 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②. 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③. 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④. “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7.①. 山峦无尽头,谦逊方长久;②. 水穷之境期云生,危崖之边觅坦程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主题活动;语言连贯
【解析】【点评】(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①需要补全的是《上春山》这首歌如何展示缤纷世界的内容。考虑到“春日踏青”的主题,可以联想到春天的景色丰富多彩,如同绚丽的画卷一般。② 需要与“游春”主题相关联,并且要体现歌曲表达的内容。考虑到歌曲往往会用诗意的方式表达情感,体现了游春的雅致,又符合歌曲表达的情感。③ 是对整个龙年春晚中《上春山》一曲的总结。可以从歌曲的传播和受欢迎程度入手,既概括了歌曲在春晚中的表现,又体现了其广泛传播的特点。④ 需要补全的是歌曲如何展现特色文化的内容。考虑到歌曲往往会融入民族元素来展现特色,既体现了歌曲的文化内涵,又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歌曲的特点。故答案为: ① 绚丽画卷展示缤纷世界;②. 句句表游春雅意;③. 一曲《春山》,一段风雅颂;④. 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美丽
6.①此空需填的内容应与前文“江山如画”和后文“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相呼应。由于前文提到“江山如画”,暗示了山水之美可以通过画来展现;后文提到画家们如何描绘山水,因此此空应填写画家们把山水搬上画卷的意思。②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 解析:此空的前一句提到“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表示画家不仅描绘山水的外在形态,还赋予其灵性。因此,此空应填写与画家自身情感或心灵相关的内容,以表达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心灵。③此空后文提到“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这表示画作的品质和画家的品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相通之处。④此空与后文“‘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形成对应关系,前一句提到“‘山’是静,‘水’是动”,表明山水之间既有动静之分,又有刚柔之别。因此,此空应填写与“山”的刚性特质相关的内容,以与后文的“水”的柔性特质相对应。
故答案为:①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②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③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④“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7.①此空需要表达的是以山为喻,提醒骄傲自大的同学要谦虚。因此,可以使用来形容山的广阔和深远,暗指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从而提醒他不能过于自大;同时,再来强调谦虚的重要性,提醒他只有保持谦逊才能持续进步。②此空需要表达的是用与水相关的诗文来鼓励考试失利的同学。可以借用古诗文的意境,表达在困境中期待转机,于挑战中寻找出路的意思。来暗指即便目前处于困境,也期待着转机的到来;同时,表达了在挑战和危险面前,我们要积极寻找平坦的道路,鼓励同学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面对挑战,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故答案为:①山峦无尽头,谦逊方长久;②水穷之境期云生,危崖之边觅坦程
8.【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莺 、 啄 、 凌 、 罔 。
故答案为: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9.A
10.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异:《已亥杂诗》中诗人借落红甘愿化泥护花,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北陂杏花》中诗人借北陂杏花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9.A.有误,“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表述错误,应该是“叙事、抒情”。既描写了“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又抒发了“浩荡离愁”和“吟鞭东指”的情绪。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已亥杂诗》首句中“白日斜”既是眼前实写也喻指当时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藏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作者托物言志,其实自己也是这样,即使已经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仍然要报效家国,表理了一种报国情怀,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北陂杏花》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其中由“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确成尘”可知,杏花即使零落也要在清波中保持高洁,不要碾成尘士,任人践踏,满身污秽也要在清波中保持高洁。全诗运用了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北陂杏花来自喻,赞美杏花甘于静默、淡泊自赏,体现出作者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综合来看,两首诗虽然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在情感表达上,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更多关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则体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故答案为: 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异:《已亥杂诗》中诗人借落红甘愿化泥护花,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北陂杏花》中诗人借北陂杏花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答案】11.对……感到惊异;做标记、做记号;大约;冲刷、侵蚀
12.①(桃源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我们)到了白马雪涛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13.桃花林的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中的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桃花林中的优美景色从侧面烘托桃花源的美。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作者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刚开始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兴而满足。
这里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人出去过,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桃花源的见闻。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标记,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隐士,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乙】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异”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对……感到惊异”,整句的意思是,渔夫对这个景象感到非常惊异;“志”是一个动词,意为“做标记、做记号”,整句的意思是,渔夫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做上记号; 可”在这里作为副词使用,意思是“大约”,整句的意思是,桃树大约有千余棵;“啮”是一个动词,表示“冲刷、侵蚀”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石头被泉水冲刷、侵蚀。
故答案为:对……感到惊异;做标记、做记号;大约;冲刷、侵蚀
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重点词为:①“ 问”意为“询问”;“今”是“现在”的意思;②“至”表示到达;“白马雪涛”是指有白色骏马般奔腾汹涌的急流;“处”意为地点或所在之处;
故答案为: ①(桃源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我们)到了白马雪涛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13.首先,我们来看桃花林的景色。文中描述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句话呈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机盎然的画面:两岸都是盛开的桃花,绵延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杂树,只有芬芳的芳草和缤纷的落花。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桃花林的美丽,更从侧面烘托了即将出现的桃花源的神秘与美好。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使得读者对即将进入的桃花源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接着,我们再看桃花源中的景色。文中描述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富饶的乡村景象: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茂盛的桑竹。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这种自然、安宁的环境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这样描写桃花林和桃花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描绘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作者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场做了铺垫,使得桃花源的出现更加自然、合理。故答案为:桃花林的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中的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桃花林中的优美景色从侧面烘托桃花源的美。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作者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首先,我们来看袁中道的甲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并非现实中的景致,而是作者心中虚构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和平与美好,人们生活在其中,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虚构的世界与作者所生活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这使得作者心生不满,渴望逃离现实的苦难,寻求一个可以寄托理想的地方。因此,甲文中的桃花源实际上是作者心中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思。而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则不同。陶渊明的桃花源更多地是对眼前真实美景的描绘与赞美。他没有像袁中道那样借助虚构的世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眼前的景色之中。他的桃花源中,有平旷的土地、整齐的屋舍、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茂盛的桑竹,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富饶的乡村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中,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故答案为: 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答案】15.不能。第②段中的例子论证了中心论点中的“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第③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④~⑤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三个例子与中心论点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16.不能删。 “硬生生”的意思是很不容易地做到某件很困难的事,在文中强调了谢安顶着桓温的巨大压力,故意拖延处理“加九锡”这件事,最后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选a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设法应对,则事情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本文中的“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会理性、迂回、以柔克刚地解决问题,小舟雷厉风行却总是出错,就需要缓一缓,慢慢把细节做好。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论证的顺序。议论文论证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逻辑顺序,段与段之间往往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解答时分析每一段的内容,看看之间有没有一种逻辑关系,最后再次强调态度。
(2) 本题考查理解议论文语言的能力。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词语的意思,再比较删去之后有什么变化,最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15.首先,从时间顺序上看,这三个例子依次跨越了古代和现代,展现了“拖”这一策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和效果。这样的顺序符合逻辑发展的规律,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拖”作为一种策略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其次,从论证的角度上看,这三个例子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个例子通过谢玄拖延时间击败敌军的故事,强调了“拖”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例子通过秦国拖延时间解决楚国的威胁,展示了“拖”在解决国家危机时的智慧;第三个例子则通过谢安拖延“加九锡”之事粉碎篡位阴谋,揭示了“拖”在政治斗争中的巧妙运用。这些例子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如果调换顺序,将会打乱这种逻辑结构,影响论证的严密性。最后,从读者的阅读体验上看,这种按照时间顺序和论证角度安排的例子顺序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逻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不能。第②段中的例子论证了中心论点中的“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第③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④~⑤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三个例子与中心论点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16.在这段文字中,“硬生生”被用来修饰谢安如何“拖”了好几个月,直到桓温去世,诏书还没写好的情况。这一描述强调了谢安在桓温权大势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顶住压力,采取拖延的策略,最后成功粉碎了桓温的篡位阴谋。如果我们尝试删除“硬生生”这个词,那么句子的描述就会变得相对平淡,无法充分表达出谢安在面临强大压力时,依然能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和不易。这不仅削弱了文章对谢安这一行为的赞扬和肯定,也降低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故答案为: 不能删。 “硬生生”的意思是很不容易地做到某件很困难的事,在文中强调了谢安顶着桓温的巨大压力,故意拖延处理“加九锡”这件事,最后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a.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这句话强调的是做事稳重、不急不躁的重要性。对于小舟这种雷厉风行、不拘小节的性格,这句话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提醒,告诉他有时候做事过于急躁可能会导致细节上的疏忽,进而导致错误。因此,这句话既可以肯定他做事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醒他注意稳重和细节。b.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虽然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小舟继续发挥他雷厉风行的特点,但对于他小错不断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有效的提醒或建议。因此,这句话并不适合用来劝说他。故答案为: 选a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设法应对,则事情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本文中的“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会理性、迂回、以柔克刚地解决问题,小舟雷厉风行却总是出错,就需要缓一缓,慢慢把细节做好。
【答案】18.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19.①(小火炉)暖气扩散。②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20.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熬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比喻,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美丽场景和对小孩子的巨大吸引力。
21.不能删去。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②概括为: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结合“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③概括为: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故答案为: 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 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19.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烘托”原指用一种事物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在对比之下更为明显突出。这里写出小火炉暖气扩散的状态。②“召唤”原指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这里指蜂窝煤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故答案为: ①(小火炉)暖气扩散。②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度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从修辞角度赏析。“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可知是比喻的修辞,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场景像用冰雕刻出来,用白玉砌成样,写出了雪景的素洁美丽;“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写出了小孩子们贪玩的天性。
故答案为: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熬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比喻,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美丽场景和对小孩子的巨大吸引力。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结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大雪迎门”“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分析,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结合“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分析,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故答案为: 不能删去。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答案】22.孙行者(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三僧大战青龙山等)
23.采用浏览和跳读的方法。我通过浏览和跳读绘制航行路线图,提取“鹦鹉螺”号的航行踪迹及沿途奇遇。(结合内容,有可行的读书方法即可)
24.示例一:《西游记》中为什么多个故事情节为三个阶段来写?
示例二: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示例三: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后本领为什么由强变弱了呢?
(思想健康,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即可)
25.示例一:“困难与成长”,保尔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成长为一位革命战士,他激励着无数青年。
示例二 :“生活与生命”,保尔的生活充满磨难,但是他积极乐观、不惧困难,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他告诉我们人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问题中提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得情节变得曲折生动。这是因为在文学中,重复的结构或情节能够加强故事的节奏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这种“三”的重复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的哲学含义,常常代表着完整、多次尝试或某种转变。接着,问题给出了两个具体的例子《水浒传》中的林冲三取投名状”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两个例子都清晰地展示了“三“字在叙述故事中的应用, 即通过三次的尝试或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现在,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同样符合这种叙述模式的《西游记》中的故事。
故答案为: 孙行者(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三僧大战青龙山等)
2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阅读该书时,应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地阅读。
故答案为: 采用浏览和跳读的方法。我通过浏览和跳读绘制航行路线图,提取“鹦鹉螺”号的航行踪迹及沿途奇遇。(结合内容,有可行的读书方法即可)
24.本题考查名著评价。写出你读《西游记》时的疑惑即可。孙悟空为什么不直接驾着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故答案为: 示例一:《西游记》中为什么多个故事情节为三个阶段来写?
示例二: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示例三: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后本领为什么由强变弱了呢?(思想健康,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即可)
2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要求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的理解,并书写从中获得的启迪。 “苦难与理想”,保尔从一个苦难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心怀理想的勇敢坚韧的革命者,他四次出生入死,每次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当中,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所说的话——“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故答案为: 示例一:“困难与成长”,保尔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成长为一位革命战士,他激励着无数青年。
示例二 :“生活与生命”,保尔的生活充满磨难,但是他积极乐观、不惧困难,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他告诉我们人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26.【答案】范文: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描述阳光、雨露、希望、关爱等对大地、禾苗、生命、心灵等的积极影响,以及个人的进步与同学帮助、成长与老师引导等的关联,强调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写作思路】首先,要根据补充的内容理解其含义,比如“因为有梦想,我更坚定”,要明确梦想是什么以及如何让自己更坚定。可从“是什么”,即具体的梦想和坚定的表现;“为什么”,即梦想带来坚定的原因和意义;“怎么做”,即如何在梦想的指引下保持坚定等角度展开。学生可能容易出现详略不当,比如在阐述关联时过于简略,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上花费过多笔墨。作文开头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或自身经历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择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结尾可以总结升华,强调这种关联的重要性。
【立意提取】因为有鼓励,我更勇敢:从鼓励是什么,为什么鼓励能让自己更勇敢,如何获得鼓励等角度来写。因为有目标,我更努力:阐述目标的具体内容,目标促使自己努力的原因和具体做法等。
例文: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
1.(2024·新宁模拟)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文人墨客好像都摆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在这样的命运面前,有人选择了隐匿,如“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有人选择了自杀,如睥睨天下的屈原;有人选择了抗争,如狂放不羁、性情刚毅的嵇康……他们放弃了雕梁画栋的房屋,选择了竹庐草屋;放弃了锦衣玉食,选择了短褐粗食。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与怯懦无关。他们也曾胸怀大志,但现实让他们无可奈何。
依次给文段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pì ruò nài B.bēi ruò lài
C.pì nuò nài D.bēi nuò lài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加线字“睥睨”。这个字应读作“pì nì”,其中“睥”读作“pì”,意思是斜着眼睛看,表示傲慢或轻视;“睨”读作“nì”,意为斜视。因此,选项A和B中的“ruò”都是错误的。接下来,看第二个加线字“懦弱”。这个字应读作“nuò ruò”,其中“懦”读作“nuò”,表示缺乏勇气和坚定;“弱”读作“ruò”,表示力量小或能力不足。最后,第三个加线字“无可奈何”。这个词应读作“wú kě nài hé”,其中“奈”读作“nài”,表示对某事没有办法、无法处理;“何”读作“hé”,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选项C中的“nài”是正确的,而选项B中的“lài”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4·华蓥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 端详 漫不经心 粗制烂造
B.浑浊 嵌入 不可明状 针锋相对
C.条幅 消蚀 变化莫测 提心吊胆
D.皱纹 焚烧 愧不敢当 辨伪去妄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项,“粗制烂造”中的“烂”使用错误,应改为“滥”,意思是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B项,“不可明状”中的“明”使用错误,应改为“名”,意思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描述或表达。
C项,“消蚀”中的“消”使用错误,应改为“销”,意思是(金属或其他固体物质)因熔化、挥发或升华而损耗减少;“变化莫测”中的“莫”使用错误,应改为“莫”,意思是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此选项有错别字。
D项,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4·益阳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D.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项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在句子中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使得留守儿童李明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父母,这个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B项中,“故弄玄虚”意为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在句子中用来形容“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欺骗公众,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准确的。
C项中,“循循善诱”意思是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这是一个褒义词,通常用来赞扬某人耐心、有方法地引导他人。但在句子中,它用来描述同桌引导小明迷上电脑游戏,这与成语的本意相悖。因此,这个成语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是错误的。
D项中,“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在句子中用来描述遇到挫折时不应有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的使用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2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
②如心爱的诗歌、精彩的文章等,多读多背,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有良好的影响。
③我们现在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背诵的必要。
④常用的读书方法中有一条是“口到”,即一句一句地念出来。
⑤读此外的书,虽不需要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地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也是如此。
A.④①③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选项,首句可能是④或①。对比两句,④句提到了“常用的读书方法中有一条是‘口到’”,这是引出话题的句子,适合作为首句,而①句是具体解释“口到”的含义,更适合放在④句之后,所以排除C、D两项。接下来,对比A、B两项,关键区别在于②句的位置。在A项中,②句放在③句之后,作为对③句所提“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背诵的必要”的具体举例;而在B项中,②句放在④句之后,与上下文联系不够紧密。因此,A项的排序更为合理。最后,验证A项的排序。首先,④句引出话题,介绍“口到”的读书方法;接着,①句解释“口到”的含义,即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然后,③句转折,指出虽然不提倡死记硬背,但仍有必要熟读背诵某些书籍;随后,②句举例说明哪些书籍需要熟读背诵;最后,⑤句补充说明读其他书也需要一句一句地念出来。整个排序逻辑清晰,内容连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综合性学习
(2024·金牛模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山水”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5.【山水 歌】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勾起了许多人春日踏青的游兴。请依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
6.【山水 画】下面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段介绍。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人们常说“江山如画”,其实早在千年之前,① 。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以说,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② 。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有趣的是,③ ,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你看,“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④ ;“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这浩如烟海的山水画,筑就了中国画者的心灵居所,更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大观。
7.【山水 言】请参照示例,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和提示补充语句,注意语言表达耍简洁、鲜明、生动。
面对考了高分骄傲自大的同学,你想以山或水为喻提醒他,你可以这样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者这样说①“ 。”
面对考试失利灰心沮丧的同学,你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他,你可以这样说:“今日逆水行舟,明朝登凌绝顶”,或者这样说②“ 。”
【答案】5.① 绚丽画卷展示缤纷世界;②. 句句表游春雅意;③. 一曲《春山》,一段风雅颂;④. 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美丽
6.①. 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②. 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③. 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④. “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7.①. 山峦无尽头,谦逊方长久;②. 水穷之境期云生,危崖之边觅坦程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主题活动;语言连贯
【解析】【点评】(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①需要补全的是《上春山》这首歌如何展示缤纷世界的内容。考虑到“春日踏青”的主题,可以联想到春天的景色丰富多彩,如同绚丽的画卷一般。② 需要与“游春”主题相关联,并且要体现歌曲表达的内容。考虑到歌曲往往会用诗意的方式表达情感,体现了游春的雅致,又符合歌曲表达的情感。③ 是对整个龙年春晚中《上春山》一曲的总结。可以从歌曲的传播和受欢迎程度入手,既概括了歌曲在春晚中的表现,又体现了其广泛传播的特点。④ 需要补全的是歌曲如何展现特色文化的内容。考虑到歌曲往往会融入民族元素来展现特色,既体现了歌曲的文化内涵,又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歌曲的特点。故答案为: ① 绚丽画卷展示缤纷世界;②. 句句表游春雅意;③. 一曲《春山》,一段风雅颂;④. 特色文化展现独特美丽
6.①此空需填的内容应与前文“江山如画”和后文“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相呼应。由于前文提到“江山如画”,暗示了山水之美可以通过画来展现;后文提到画家们如何描绘山水,因此此空应填写画家们把山水搬上画卷的意思。②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 解析:此空的前一句提到“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表示画家不仅描绘山水的外在形态,还赋予其灵性。因此,此空应填写与画家自身情感或心灵相关的内容,以表达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心灵。③此空后文提到“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这表示画作的品质和画家的品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相通之处。④此空与后文“‘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形成对应关系,前一句提到“‘山’是静,‘水’是动”,表明山水之间既有动静之分,又有刚柔之别。因此,此空应填写与“山”的刚性特质相关的内容,以与后文的“水”的柔性特质相对应。
故答案为:①中国的画家就已经把山水搬上了画卷;②也绘出了自己的心灵;③画品和人品是相通的;④“山”是刚,“水”是柔,含刚柔并济之理
7.①此空需要表达的是以山为喻,提醒骄傲自大的同学要谦虚。因此,可以使用来形容山的广阔和深远,暗指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从而提醒他不能过于自大;同时,再来强调谦虚的重要性,提醒他只有保持谦逊才能持续进步。②此空需要表达的是用与水相关的诗文来鼓励考试失利的同学。可以借用古诗文的意境,表达在困境中期待转机,于挑战中寻找出路的意思。来暗指即便目前处于困境,也期待着转机的到来;同时,表达了在挑战和危险面前,我们要积极寻找平坦的道路,鼓励同学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面对挑战,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故答案为:①山峦无尽头,谦逊方长久;②水穷之境期云生,危崖之边觅坦程
三、默写
8.(2024·保山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
成长路上,我们一只眼睛看世界,一只眼睛看自己。面对万物,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我们看到了“ , ”的莺燕争春的景象;面对个人成长,杜甫的《望岳》中我们看到了“ , ”的豪情; 面对学与思的关系,《论语》中我们看到了“ , ” 的思考。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莺 、 啄 、 凌 、 罔 。
故答案为: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四、诗歌鉴赏
(2024·巴中模拟)阅读《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 北陂杏花①
龚自珍 王安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②碾成尘。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贬居江宁时。陂(bēi),池塘。②南陌:指热闹的道路边。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中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B.《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C.《北陂杏花》中,前两句写景状物,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影,都是娇媚动人。
D.《北陂杏花》中,“北陂”喻指远离俗世喧嚣的隐逸之地,“南陌”与之形成对比,喻指熙来攘往的名利物欲之所。
10.《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都属于咏物诗,请从写作手法和情感角度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答案】9.A
10.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异:《已亥杂诗》中诗人借落红甘愿化泥护花,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北陂杏花》中诗人借北陂杏花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9.A.有误,“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表述错误,应该是“叙事、抒情”。既描写了“白日西斜"和“广阔天涯”,又抒发了“浩荡离愁”和“吟鞭东指”的情绪。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已亥杂诗》首句中“白日斜”既是眼前实写也喻指当时清王朝国势日颓,离愁之中隐藏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第三、四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肥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作者托物言志,其实自己也是这样,即使已经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民族尽心尽力,仍然要报效家国,表理了一种报国情怀,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北陂杏花》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其中由“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确成尘”可知,杏花即使零落也要在清波中保持高洁,不要碾成尘士,任人践踏,满身污秽也要在清波中保持高洁。全诗运用了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北陂杏花来自喻,赞美杏花甘于静默、淡泊自赏,体现出作者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综合来看,两首诗虽然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在情感表达上,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更多关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则体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坚守。
故答案为: 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异:《已亥杂诗》中诗人借落红甘愿化泥护花,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北陂杏花》中诗人借北陂杏花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五、文言文阅读
(2024·永善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④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wò):锦绣织成的篷帐。④陟(zhì):登高,上升。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渔人甚异之 异 ;
处处志之 志 ;
桃可千余树 可 ;
石为泉啮 啮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13.【甲】文中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色分别是怎样的?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4.袁中道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对……感到惊异;做标记、做记号;大约;冲刷、侵蚀
12.①(桃源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②(我们)到了白马雪涛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13.桃花林的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中的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桃花林中的优美景色从侧面烘托桃花源的美。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作者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刚开始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兴而满足。
这里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人出去过,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桃花源的见闻。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标记,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隐士,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乙】 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异”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对……感到惊异”,整句的意思是,渔夫对这个景象感到非常惊异;“志”是一个动词,意为“做标记、做记号”,整句的意思是,渔夫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做上记号; 可”在这里作为副词使用,意思是“大约”,整句的意思是,桃树大约有千余棵;“啮”是一个动词,表示“冲刷、侵蚀”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石头被泉水冲刷、侵蚀。
故答案为:对……感到惊异;做标记、做记号;大约;冲刷、侵蚀
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重点词为:①“ 问”意为“询问”;“今”是“现在”的意思;②“至”表示到达;“白马雪涛”是指有白色骏马般奔腾汹涌的急流;“处”意为地点或所在之处;
故答案为: ①(桃源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我们)到了白马雪涛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13.首先,我们来看桃花林的景色。文中描述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句话呈现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机盎然的画面:两岸都是盛开的桃花,绵延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杂树,只有芬芳的芳草和缤纷的落花。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桃花林的美丽,更从侧面烘托了即将出现的桃花源的神秘与美好。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使得读者对即将进入的桃花源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接着,我们再看桃花源中的景色。文中描述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富饶的乡村景象: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茂盛的桑竹。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这种自然、安宁的环境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这样描写桃花林和桃花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描绘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作者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为桃花源的出场做了铺垫,使得桃花源的出现更加自然、合理。故答案为:桃花林的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中的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桃花林中的优美景色从侧面烘托桃花源的美。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作者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首先,我们来看袁中道的甲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并非现实中的景致,而是作者心中虚构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和平与美好,人们生活在其中,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然而,这种虚构的世界与作者所生活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这使得作者心生不满,渴望逃离现实的苦难,寻求一个可以寄托理想的地方。因此,甲文中的桃花源实际上是作者心中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思。而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则不同。陶渊明的桃花源更多地是对眼前真实美景的描绘与赞美。他没有像袁中道那样借助虚构的世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眼前的景色之中。他的桃花源中,有平旷的土地、整齐的屋舍、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茂盛的桑竹,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富饶的乡村画卷。在这样的环境中,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故答案为: 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文山会考)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各题。
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
乔兆军
①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强调做事要完整到位,不找借口、不拖延,雷厉风行,这确实是积极向上的。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概而论,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有的事,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这时候, “拖”就显得尤为必要。
②朋友在一家养老院工作,他说老人在脑萎缩状态下向你提要求,用“拖字诀”很管用。一天,有位老奶奶伤心地向他诉苦,说自己的儿女结婚没房子(实际她的儿女都快七十岁了),这显然是老人记忆与现实出现了混淆。朋友承诺马上帮忙解决问题,老人止住了悲伤。朋友避开老人两三日,再次见面,老人完全忘了这事,还乐呵呵地跟朋友谈其他事情。
③单位要提拔一名科室负责人,小李和小刘都是合适人选,且能力不分伯仲。提谁不提谁,领导班子成员各抒己见,一时难以定夺,最后局长拍板,两个人都纳入推荐人选,先拖上一段时间再说。时间一长,有小道消息说小李已内定,小刘沉不住气了,酒后跑到单位里大闹一场,捉拔的事也黄了,小李顺利当选。你看,谁沉得住气,谁拖得住,谁就占了主动权。而且在拖的过程中,人一着急就容易暴露问题,也就顺便解决了问题。
④1860年,曾国藩正在跟太平军鏖战,突然接到圣旨,英法联军兵锋直指北京,朝廷令他火速派鲍超①带兵北上勤王②。曾国藩接到圣旨,很是头痛。奉旨行事,此时战局必然逆转,后果不堪设想;抗旨不遵, 自已难免有杀头之罪。
⑤李鸿章说: “现在,恭亲王已与洋人谈判,不出意外,不日将签署合约。若奉命北上,可能还没走到半路,双方已息戈罢兵。那时,北进没意义,这边又坐失战机,朝廷必然追究大帅之责。不如先向皇帝上一道奏折,说鲍超品级太低,在指挥作战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请求朝廷在您和胡林翼③二人中选定一人带兵进京。皇上再批复回来,一去一回,就得十天半个月,那时,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也就不用挥师北上了。”曾国藩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果然,奏折发出没几天,新圣旨又到了:不用北上了……
⑥还有个以“拖”解决巨大难题的典型事例。东晋大司马桓温让时任宰相的谢安帮他写推荐书, “加九锡”④。桓温是想先得到九锡之礼,为下一步篡位过渡。报告打到朝廷那儿,朝廷也不能说不办,毕竟桓温权大势大。谢安有招,拖。桓温一问,谢安就说,啊,正办着呢,那么多的礼器还没准备好,再催,就说,得写一写诏书啊。就这么拖来拖去,硬生生拖了好几个月,直到桓温去世,诏书还没写好, “加九锡”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谢安以非血腥的方式“拖”字诀,粉碎大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保住了司马家的皇位。
⑦曹操在夺取荆州后,急于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在士兵疲惫,粮草缺少,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出兵,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皇溃逃,败走华容道,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⑧“拖”不是消极怠工,不是懈怠人生,换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以理解为“理性” “迂回”,以柔克刚。做事不要“拖”,但是要“会拖”,技巧万千,存乎一心。学会在“拖”中沉淀自己,调整自己,静待时机,久而久之,人也会变得更理智。
【注】①鲍超:清末曾国藩所带湘军主干之一,与太平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官至提督,封子爵,后与淮军镇压捻军,卒谥忠壮。②勤王:指作为臣子的下属,带兵救助君王。③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④加九锡:指九种礼器,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15.选文②~⑤段用了三个例子论证中心论点,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6.第⑥段加点的“硬生生”能否删掉?为什么?
17.同学小舟做事雷厉风行,不拘小节,但总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读了本文,你会用下面哪句名言来劝说他?理由是什么?
a.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5.不能。第②段中的例子论证了中心论点中的“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第③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④~⑤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三个例子与中心论点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16.不能删。 “硬生生”的意思是很不容易地做到某件很困难的事,在文中强调了谢安顶着桓温的巨大压力,故意拖延处理“加九锡”这件事,最后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选a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设法应对,则事情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本文中的“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会理性、迂回、以柔克刚地解决问题,小舟雷厉风行却总是出错,就需要缓一缓,慢慢把细节做好。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论证的顺序。议论文论证的过程中一般采用逻辑顺序,段与段之间往往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解答时分析每一段的内容,看看之间有没有一种逻辑关系,最后再次强调态度。
(2) 本题考查理解议论文语言的能力。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词语的意思,再比较删去之后有什么变化,最后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15.首先,从时间顺序上看,这三个例子依次跨越了古代和现代,展现了“拖”这一策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和效果。这样的顺序符合逻辑发展的规律,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拖”作为一种策略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其次,从论证的角度上看,这三个例子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个例子通过谢玄拖延时间击败敌军的故事,强调了“拖”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例子通过秦国拖延时间解决楚国的威胁,展示了“拖”在解决国家危机时的智慧;第三个例子则通过谢安拖延“加九锡”之事粉碎篡位阴谋,揭示了“拖”在政治斗争中的巧妙运用。这些例子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证体系,如果调换顺序,将会打乱这种逻辑结构,影响论证的严密性。最后,从读者的阅读体验上看,这种按照时间顺序和论证角度安排的例子顺序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逻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不能。第②段中的例子论证了中心论点中的“有的事不去做反而更好”,第③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等一段时间再去做,时机更成熟,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④~⑤段中的例子论证了“有的事适当地拖延一下,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三个例子与中心论点一一对应,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16.在这段文字中,“硬生生”被用来修饰谢安如何“拖”了好几个月,直到桓温去世,诏书还没写好的情况。这一描述强调了谢安在桓温权大势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顶住压力,采取拖延的策略,最后成功粉碎了桓温的篡位阴谋。如果我们尝试删除“硬生生”这个词,那么句子的描述就会变得相对平淡,无法充分表达出谢安在面临强大压力时,依然能够坚韧不拔、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和不易。这不仅削弱了文章对谢安这一行为的赞扬和肯定,也降低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故答案为: 不能删。 “硬生生”的意思是很不容易地做到某件很困难的事,在文中强调了谢安顶着桓温的巨大压力,故意拖延处理“加九锡”这件事,最后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7.a.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这句话强调的是做事稳重、不急不躁的重要性。对于小舟这种雷厉风行、不拘小节的性格,这句话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提醒,告诉他有时候做事过于急躁可能会导致细节上的疏忽,进而导致错误。因此,这句话既可以肯定他做事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醒他注意稳重和细节。b.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虽然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小舟继续发挥他雷厉风行的特点,但对于他小错不断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有效的提醒或建议。因此,这句话并不适合用来劝说他。故答案为: 选a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设法应对,则事情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本文中的“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会理性、迂回、以柔克刚地解决问题,小舟雷厉风行却总是出错,就需要缓一缓,慢慢把细节做好。
(2024·沅江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②那时受条件限制,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烧木炭来烤火取暖,木炭没有烟、火又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只铁皮小炉,烧蜂窝煤来取暖,铁皮小炉美观大方,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不过经济适用,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充满温情和欢乐。
③漆桶很好找,家具厂多的是,选择一个比水桶小,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要想制成蜂窝煤炉,还得买两样,一是炉胆,二是顶上的盖盘,土产商店都有卖,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算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每当这时,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为父亲的杰作欢欣雀跃,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④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⑤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像紫芽姜,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赶快拉我到炉边,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并帮我不住使劲搓,不多时,我的手掌热乎乎,指头也灵活如初。
⑥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冰天雪地的清晨,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常常喊好几遍,我还贪念温暖舒适的被窝,迟迟不愿起来,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⑦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⑧寒冷的冬夜,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他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他的肚里却装着许多民间传说,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抗金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过了两口烟瘾后,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精彩的讲述,英雄们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思想,在我小小的心里牢牢烙下印记。
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父母早已去世,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可是一到冬季,每当我坐在取暖器前,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就会回忆漆桶小炉身上发生的许多温情故事,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爱的温暖时光。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18.文章围绕“小火炉”,回忆“温情故事”。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写“温情故事”。
①玩雪后在火炉上烤冻僵的小手。→② →③ →④寒冷冬夜围坐在小火炉旁听父亲讲故事。
19.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木炭没有烟、火叉旺,关紧门窗,即使门外大雪飘飘,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托得温暖如春。
②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20.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小孩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作为算子,炉胆坐在算子上安放在桶中央,然后再和一小滩黄泥,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直没到炉顶,斜抹平,放上合适的炉盖盘,一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其表达效果。)
②下雪了,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1.有人认为文章的①②两段所写内容与题目“温情的小火炉”关系不大,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8.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19.①(小火炉)暖气扩散。②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20.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熬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比喻,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美丽场景和对小孩子的巨大吸引力。
21.不能删去。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母亲就走到床边,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翻过来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直到烤温热了,才递给我,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②概括为: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结合“冬季饭菜容易凉,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把饭菜坐在上面,等我们一放学,热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像吃火锅一样,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虽然都是平平常常饭蔬,但只要人人能吃饱,也就津津有味了,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③概括为: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故答案为: 冬天起床前母亲在小火炉上为我烤棉衣棉裤; 冬天一家人围着小火炉吃热乎乎的饭菜。
19.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烘托”原指用一种事物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在对比之下更为明显突出。这里写出小火炉暖气扩散的状态。②“召唤”原指叫人来(多用于抽象方面)。这里指蜂窝煤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故答案为: ①(小火炉)暖气扩散。②到小火炉里燃烧发热。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度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从修辞角度赏析。“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冰雕玉砌”可知是比喻的修辞,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场景像用冰雕刻出来,用白玉砌成样,写出了雪景的素洁美丽;“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写出了小孩子们贪玩的天性。
故答案为:①作者使用“开、穿、安放、和、填满、抹平、放”一组连贯动词,简练准确地写出父亲自制小火炉的全过程,表现父亲的聪明能干和为了家人熬过寒冷冬天的悉心付出。②比喻,将铺在地上的雪比作“银装”,将屋檐上地上结的冰比作雕塑和玉,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下雪后的美丽场景和对小孩子的巨大吸引力。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结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大雪迎门”“那时家家生活清贫,没有暖气,也不烧炕,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我家生活困难,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分析,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结合“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分析,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故答案为: 不能删去。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活清贫和我们的家庭状况更加困难,为后文父亲自制小火炉为一家人温暖过冬作铺垫,越是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温情的小火炉越显得弥足珍贵。
七、名著导读
(2024·广水模拟)学校开展“走进名著,悦享时光”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2.读贵有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如《水浒传》中有“林冲三取投名状”,《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等故事。
23.读贵有法。在阅读《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时,同学们采用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你运用了何种方法阅读《海底两万里》?请结合内容说说。(不得照抄示例)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采用圈点批注法。在阅读时运用不同的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对描写祥子的重点段落进行勾画,并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疑惑、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24. 读贵有疑。阅读名著时常有疑惑,带着疑惑读下去会更有收获。在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时,你有什么疑惑?请写出你读《西游记》时的疑惑。(提示:思想健康;提问角度不限,可针对名著中的矛盾、关联处等提问;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朝花夕拾》 《西游记》
阿长和衍太太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为什么作者对两人的态度大大不同?
25.读贵有得。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可以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对主题的理解,书写从中获得的启迪,请你试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初心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红军、红小鬼们,怀着唤醒、拯救贫苦大众的初心,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答案】22.孙行者(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三僧大战青龙山等)
23.采用浏览和跳读的方法。我通过浏览和跳读绘制航行路线图,提取“鹦鹉螺”号的航行踪迹及沿途奇遇。(结合内容,有可行的读书方法即可)
24.示例一:《西游记》中为什么多个故事情节为三个阶段来写?
示例二: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示例三: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后本领为什么由强变弱了呢?
(思想健康,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即可)
25.示例一:“困难与成长”,保尔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成长为一位革命战士,他激励着无数青年。
示例二 :“生活与生命”,保尔的生活充满磨难,但是他积极乐观、不惧困难,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他告诉我们人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情节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问题中提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得情节变得曲折生动。这是因为在文学中,重复的结构或情节能够加强故事的节奏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这种“三”的重复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的哲学含义,常常代表着完整、多次尝试或某种转变。接着,问题给出了两个具体的例子《水浒传》中的林冲三取投名状”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两个例子都清晰地展示了“三“字在叙述故事中的应用, 即通过三次的尝试或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现在,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同样符合这种叙述模式的《西游记》中的故事。
故答案为: 孙行者(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三僧大战青龙山等)
2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阅读该书时,应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地阅读。
故答案为: 采用浏览和跳读的方法。我通过浏览和跳读绘制航行路线图,提取“鹦鹉螺”号的航行踪迹及沿途奇遇。(结合内容,有可行的读书方法即可)
24.本题考查名著评价。写出你读《西游记》时的疑惑即可。孙悟空为什么不直接驾着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故答案为: 示例一:《西游记》中为什么多个故事情节为三个阶段来写?
示例二: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示例三: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后本领为什么由强变弱了呢?(思想健康,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即可)
2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要求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表达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的理解,并书写从中获得的启迪。 “苦难与理想”,保尔从一个苦难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心怀理想的勇敢坚韧的革命者,他四次出生入死,每次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重新回到革命队伍当中,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所说的话——“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故答案为: 示例一:“困难与成长”,保尔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最后成长为一位革命战士,他激励着无数青年。
示例二 :“生活与生命”,保尔的生活充满磨难,但是他积极乐观、不惧困难,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他告诉我们人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八、写作题
26.(2024·雅安模拟) 作文
因为有阳光,大地更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生活中,万事万物总相关联。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
请你以“因为有▲,我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中心明确,感情真实,600字以上,书写工整;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代替。
【答案】范文: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通过描述阳光、雨露、希望、关爱等对大地、禾苗、生命、心灵等的积极影响,以及个人的进步与同学帮助、成长与老师引导等的关联,强调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写作思路】首先,要根据补充的内容理解其含义,比如“因为有梦想,我更坚定”,要明确梦想是什么以及如何让自己更坚定。可从“是什么”,即具体的梦想和坚定的表现;“为什么”,即梦想带来坚定的原因和意义;“怎么做”,即如何在梦想的指引下保持坚定等角度展开。学生可能容易出现详略不当,比如在阐述关联时过于简略,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上花费过多笔墨。作文开头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或自身经历引出主题,事例素材可以选择自己追逐梦想的过程,结尾可以总结升华,强调这种关联的重要性。
【立意提取】因为有鼓励,我更勇敢:从鼓励是什么,为什么鼓励能让自己更勇敢,如何获得鼓励等角度来写。因为有目标,我更努力:阐述目标的具体内容,目标促使自己努力的原因和具体做法等。
例文: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的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深夜时的窗外异常寂静,除了时不时的微风声,便是我奋笔的刷刷声了,一个人在题海中孤独游着,伴随的更多的是焦灼和疲惫,每过一秒,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便减弱一份,此时的母亲便会悄然拿一本书,坐在书桌前默默翻阅着,她不过问我的情况,也不喊累,她是怕影响到我,而当我偷偷瞅一眼她时,发现她正悄悄揉着眼睛…母亲无声的陪伴令我闻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气息……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因为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因为有你,我更好的前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