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
1.(2024·涪城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矗立(chù) 宽宥(yòu) 扣人心弦(xuán) 不省人事(xǐng)
B.拜谒(yè) 棱镜(léng) 噤若寒蝉(jìn) 抽丝剥茧(bō)
C.惊骇(hài) 瞥见(piě) 相形见绌(chù) 成吉思汗(hán)
D.坚韧(rèn) 剽悍(biāo) 冠冕堂皇(guàn) 强词夺理(qiǎ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扣人心弦”中的“弦”应读作“xián”,意思是形容事物能深深地打动人心。此选项读音有误。
B.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瞥见”中的“瞥”应读作“piē”,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此选项读音有误。
D.“剽悍”中的“剽”应读作“piāo”,意思是形容敏捷而勇猛。“冠冕堂皇”中的“冠”应读作“guān”,意思是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此选项读音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2024·黄埔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明确指出,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程度高成正相关。
B.超一千名以上徒步爱好者共聚广州·长岭赛场,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运动魅力。
C.广州鼓励企业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D.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将促进各国彼此深入了解,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成分赘余,删去“高”则可;B成分赘余,删去“超”或“以上”;C语序不当、当配不当,应该为: 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 广州鼓励企业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3.(2024·天河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点辍 长途拔涉 缥缈 轻歌曼舞
B.捷报 耐人寻味 契合 神采奕奕
C.龙统 天伦之乐 飘逸 心犷神怡
D.聪颖 丰攻伟绩 犀厉 天衣无缝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点辍——点缀 长途拔涉——长途跋涉
B.正确
C.龙统——笼统 心犷神怡——心旷神怡
D.丰攻伟绩——丰功伟绩 犀厉——犀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2024·开远模拟) 下列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能把一件事说完就完了,要说出点道理,表明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立场
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院长曹禺说过,剧作家最好也是思想家
③写作有什么路数?创作经典有什么诀窍?没有
④世上可能只有创作这个工作没有重复,不可复制
⑤写不写得了是技巧,写不写得好只有心路
A.②⑤①③④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⑥①④ D.④③⑤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④句点明创作这一工作不可复制,为总起句;③句紧承观点,以问句激发读者好奇心,引出后文;⑤紧承观点,提出“写不写得了”和“写不写得好”的内涵;①以说话为例,进一步阐述“写得好不好”这一观点;②以曹禺的话为例,进一步论证思考在写作中的意义。因此排序为:④③⑤①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衔接排序。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二、综合性学习
(2024·吉林模拟)综合性学习
5.为弘扬“和”文化,学校组织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参照示例,理解下面句子中“和”的内涵。
示例: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声律相和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 )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
6.小文同学搜集到以下一则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15字左右)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指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指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
7.小文选了两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问你喜欢哪一条,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8.班级将围绕“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举行演讲比赛,你作为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不少于60字)
【答案】5.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6.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7.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理由: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理由:内容上强调“和”“善”“诚”的重要性,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8.同学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班级也如此。“和”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为弘扬“和”文化,今天我班举行“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下面请各位选手一展风采。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解答时从分析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句子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4)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5.句意为:①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和, 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 。② 军队打胜仗,在于团结一心,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和, 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故答案为: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6.该材料首先提到“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为我们提供了“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历史背景。接着,材料通过列举秦汉之际和宋明之时的观念,进一步说明了“和”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和普及。之后,通过列举“和”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和谐、协调、顺和、平和、和蔼、调和、和解、和平等,详细解释了“和”的内涵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综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段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和”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
故答案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7.①在内容上,这句标语强调了宽容与和谐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心境,才能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实现和谐共处。而“以和为贵”则直接指出了和谐的价值,即在所有事物中,和谐是最为珍贵的。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这句标语深刻阐述了“和”的意义,即和谐是实现万事顺遂的关键。在句式上,这句标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对偶的运用也使得标语更加易于记忆和传播,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宣传效果。②从内容上来看,第②句标语突出了“和”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强调了“善”与“诚”的重要性。这三者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美德,其中“和”代表了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善”代表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诚”则代表了真诚、信实的态度。这一标语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了和谐的价值,又倡导了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品质,内容充实且富有深度。其次,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第②句标语采用了排比和押韵的修辞手法,使得标语更具节奏感和韵律美。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使得标语更加易于诵读和传播;而押韵的处理,则使得标语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从宣传效果的角度来看,第②句标语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这样的标语既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又能够引发人们对和谐、善良、真诚等美德的思考和追求,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理由: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理由:内容上强调“和”“善”“诚”的重要性,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8.开场白首先提到了“家和万事兴”这一民间俗语,以此来引出“以和为贵”的主题,并强调“和”在当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随后,通过穿插清康熙年间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之间“六尺巷”的故事,展示了和谐相处、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强化了“以和为贵”的主题。最后,明确了本次演讲比赛的目的,即弘扬“和”文化,并邀请各位选手展示自己的风采。整个开场白内容充实,主题明确,语言流畅,符合演讲比赛开场白的要求。
故答案为:同学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班级也如此。“和”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为弘扬“和”文化,今天我班举行“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下面请各位选手一展风采。
三、默写
9.(2024·萍乡模拟)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绛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 。”(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
(2)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便是风雅。(请选用《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菊 、 篱 、 悠
故答案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四、诗歌鉴赏
(2023·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③劳远梦④,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⑤,积雨浮舟减石鳞⑥。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二毛人:头发斑白的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劳远梦:忧思致远,忧惚如梦。⑤添帆腹:劲风鼓帆,使帆如大腹鼓起。⑥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0.两首作品均巧妙运用了数字。甲词画线句中的数字突出了 。乙诗首联的数字突出了 。
11.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0.作者出猎时随从之多,出猎场面宏大、壮观;作者被贬路程之遥远、神态之憔悴、处境之艰难(意思对即可。)
11.甲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乙诗中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劫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含义。注意古诗中出现数量词,它形容的对象,它写了对象何种特点,表现了诗人何种情态等。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甲】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锦缎做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就像三国孙权一样。
我痛饮美酒,心胸仍然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我将使劲力气把雕弓拉得像满月形状,朝着西北方瞄望,射向侵略者军队。
【乙】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
思念故乡山水使我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让我忧伤。
长帆受风,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不见了水流石上的波纹。
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
10.千骑卷平冈,翻译为: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翻译为: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诗人晚年被贬谪那么远,生活那么艰难的凄凉孤苦憔悴,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
故答案为:①作者出猎时随从之多,出猎场面宏大、壮观。
②作者被贬路程之遥远、神态之憔悴、处境之艰难(意思对即可。)
11.【甲】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上片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乙】前四句表现自己被政敌迫害、晚年被贬谪的凄凉情况,格调低沉。接下来的四句描写行船的情境,格调也有凄苦转为豪放,沉重转为轻快。因为,苏轼是一个性格坚韧、胸襟开阔的诗人和哲人,面对再次降临的人生劫难,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
故答案为: 甲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乙诗中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劫难。(意思对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2024·广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 ”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
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①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②,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③其税,罢榷酤④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枢密副使:古官职名。②砦:同“寨”,营垒,要塞。③蠲(juān):免除。④榷酤(què gū):官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射者中
③树林阴翳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岁大蝗旱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仲淹请遗使循行/以光先帝遗德
C.悉分遗边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高可二黍许
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从甲、乙两文中,你发现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怎样的政治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2.陈列,摆开;投壶;遮盖
13.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4.C
15.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分析句子大意,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流畅。注意对重点词语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不仅可以将语法、句式结构中的标志点作为依据进行断句,如领起句子的语气词前应该断开;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大意来辅助断句。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首先要分别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异同点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在闲暇时请求上言说:“皇宫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听后心生哀怜,就派遣范仲淹去安顿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一年以后,调任苏州知州。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完成,就被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暂时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被批准。
刚好遇到边境有军情,范仲淹和枢密副使富弼就请求巡视边防。这样,范仲淹被任命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给黄金百两,但范仲淹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领。麟州新近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进言的人多数主张放弃麟州,范仲淹却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三千多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废除当地官府对酒类的专控权,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安定下来。
12.(1)句意: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句意:投壶的人中了。射:投壶。
(3)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故答案为:陈列,摆开;投壶;遮盖
13.(1)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乎:相当于“于”,在。“……者,……也”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是……”。
(2)知:知道,了解。从:跟随。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该句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快乐。
故答案为: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4.A.大:形容词,严重/形容词,壮观;
B.遗:动词,派遣/动词,遗留;
C.悉:都是副词,全部,都;
D.许:动词,答应,允许/副词,用于表示约略的数量或程度,即“大约”的意思;
故答案为:C。
15.句意是: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州”做主语,“大水”做宾语,此处省略谓语,其后应断开;“民田”做主语,“不得”做状语,“耕”做谓语,其后应断开;“仲淹”做主语,“疏”做谓语,“五河”做宾语,其后应断开;“导太湖注之海”是“仲淹疏五河”的目的,应单独成句。据此可断句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故答案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甲文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主要体现在欧阳修对滁州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参与中。文中描绘了滁州百姓出游的欢乐场景,以及太守设宴与民同乐的情景。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因此陷入悲观彷徨,反而以积极的心态与百姓同乐,这既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关注民生、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乙文则通过范仲淹的多个事迹,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文中记述了范仲淹在灾荒之年积极赈灾救荒,兴修水利,修筑营寨,安抚流亡,奏免商税等事迹。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综合两文来看,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深厚的政治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情怀和品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他们为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行动准则。
故答案为: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新宁模拟)议论文阅读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 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⑦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犬事。
⑧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17.文章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有何作用?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9.仔细阅读第⑤段,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使句子更连贯,论证更充分。
【答案】17.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证明中心论点。
18.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9.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7.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通常有: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由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社会热点切入,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事例提出或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又自然地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并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等)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等。结合本文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所以,故事是引出本文的论点。
故答案为: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证明中心论点。
18.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要明确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等。阅读第④段,这一段,主要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其作用就是通过两个伟人的关注小节的例子,论证了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9.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补充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明确文(段)论点;然后看清楚题干是要求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再从自己平时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论据;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补充论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和严密性。本题要求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所以论据补充时,语言一定要简洁,事实有典型性。
故答案为: 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2024九下·常德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野菊花枕头
王振羽
①父母退休后,本来住在县城中学的校园里,但他们还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回到村子里待些日子会舒坦许多。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
②父母回到村里,仍旧不改勤勉的老习惯,把庭院里简单清理了一下,继续开起小菜园了。乡邻们都来帮忙,很快的,门前空地之上就已经是青枝绿叶生机勃勃了。父母在家里收拾停当,在饭后会有规律地到汝水大堤上散步遛弯,按照家乡的话说,叫悠悠。汝水多年平静安澜,河道被人抽沙,千疮百孔,疮痍满目,但河堤两侧的野菊花却开得茂盛恣肆无拘无束,尤其是深秋时节,金灿灿黄得令人迷醉的野菊花铺展开朵,逶迤在大堤两侧,如巨龙一般一直蜿蜒到远方,颇为壮观,煞是好看。
③汝水两岸的这些野菊花,高低错落,密密麻麻,满堤尽是黄金甲。这些野菊花有地下生长或越匍匐蒸条,茎或直立或铺散,其分校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苞。茎枝背面有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宽约有几厘米不等,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野菊花基部呈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不到两厘米,柄基无耳成有分裂的叶耳。野菊花的两面同色或几乎同色,起初呈淡绿色,或干后两面呈橄榄色,但主旋律卸是高调张扬的黄色。头状花序直径不到三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④汝水的野菊花总苞片约有五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呈长椭圆形,长有十多毫米。野菊花的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自然多为贵色,舌片长有十多毫米,顶端仝缘有齿、瘦果长。汝水的野菊花,花期很长,自6月开始次第开放,一直迎风招展到11月份,足足有五个多月的花期。汝水是淮河的支流的支流,在地图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因野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
⑤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清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载:“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唯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父亲还查阅百度,也说野菊花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日,还能降血压,缓解眩晕,它对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肝炎、痢疾、痛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均可入药。说干就干,父母立即行动起来,带着篮子,还有手套,镰刀,也就采摘起野菊花桌。栓义伯、韶宇哥等乡邻们也来热心参与,在汝水里拦水养鸭的小五年轻力壮,更是大刀阔斧一马当先。转眼间,院子里就销满了黄得耀人眼目的野菊花,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野菊花香扑鼻而来,洋滋弥漫了这一农家小院。
⑥待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母亲还在这些枕头上绣了一些简补生动的图案,寄予着祝福与美好。母亲当年的女红闻名乡里,她还收有一些女弟子呢。母亲说,现在年纪大了,眼力不行了,但女红的功夫底子还在。
⑦东篱采采数枝霜,包裹西风入梦凉。丰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床头未觉黄金尽,镜底难教白发长。几度醉来消不得,卧收清气入诗肠。因为疫情,几乎有家难回,虽然通讯发达,可以视频,但毕竟不在白发苍苍的爹娘身边啊。弟弟从老家来,带来了这些填满了野菊花的枕头,凑近一闻,真是神清气爽,难怪《本草纲目》中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呢。夜深难寐,枕着野菊花枕头,想着汝水边上农家小院里的爹娘,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选自《天津日报》2022年01月17日,有删改)
20.文章以“野菊花枕头”为愿,有什么作用?
21.设问读完文章后,柯柯与晨晨进行了交流,下面是他们的对语,请你结合文章补全晨晨的话。
柯柯:我觉得文章③④段与主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晨晨: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因为……
22.从修辞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23.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为什么会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4.你准备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下开设的“挚爱亲情”栏目版块,请你为这篇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答案】20.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内容与“野菊花枕头”有关;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野菊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21.这两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汝水两岸菊花的形状、开放的时间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结构上为下文写父母做野菊花枕头作铺垫。
22.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野菊花的茂盛,盛开时盛大、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①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②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③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
24.本文主要围绕“野菊花”讲述了年迈的父母为了能让儿子们睡得好,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为孩子们缝制野菊花枕头,体现了亲情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我向你们推荐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也能随着故事成长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2)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20.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根据第①段“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第②段“河堤两侧的野菊花却开得茂盛恣肆无拘无束,尤其是深秋时节,金灿灿黄得令人迷醉的野菊花铺展开朵,逶迤在大堤两侧”、第③段“汝水两岸的这些野菊花,高低错落,密密麻麻,满堤尽是黄金甲”、第④段“野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第⑥段“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和第⑦段“夜深难寐,枕着野菊花枕头,想着汝水边上农家小院里的爹娘,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可知,从父母回到老家到想到家乡汝水的野菊花,进而开始介绍汝水的野菊花,然后写父母为儿子们制作野菊花枕头,再到儿子枕着野菊花枕头思念在老家的父母,本文内容全都与“野菊花枕头”有关,以“野菊花枕头”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内容与“野菊花枕头”有关;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野菊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21.结合晨晨的话“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可以从③④段的内容、结构上分析其作用。根据第③段“这些野菊花有地下生长或越匍匐蒸条,茎或直立或铺散,其分校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苞。茎枝背面有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宽约有几厘米不等,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野菊花基部呈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不到两厘米,柄基无耳成有分裂的叶耳。野菊花的两面同色或几乎同色,起初呈淡绿色,或干后两面呈橄榄色,但主旋律卸是高调张扬的黄色。头状花序直径不到三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和第④段“汝水的野菊花总苞片约有五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呈长椭圆形,长有十多毫米。野菊花的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自然多为贵色,舌片长有十多毫米,顶端有齿、瘦果长。汝水的野菊花,花期很长,自6月开始次第开放,一直迎风招展到11月份,足足有五个多月的花期”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可知,在内容上,这两段详细介绍了汝水两岸菊花的茎叶、形状、外观、开放的时间等特点,可以看出野菊花花期长、生命力强、生长茂盛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联系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可知,在结构上,③④段为下文写父亲采野菊花、母亲做野菊花枕头的情节作出了铺垫。
故答案为: 这两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汝水两岸菊花的形状、开放的时间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结构上为下文写父母做野菊花枕头作铺垫。
2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中的“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可以看出,将野菊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生长得茂盛的样子;“排山倒海”给人一种很盛大的气势,野菊花没有排山倒海的能力,因此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盛开时的盛大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野菊花的茂盛,盛开时盛大、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①段“父母退休后,本来住在县城中学的校园里,但他们还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回到村子里待些日子会舒坦许多。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第②段“母回到村里,仍旧不改勤勉的老习惯,把庭院里简单清理了一下,继续开起小菜园了”可知,父母退休后,在县城待不住,回老家,不顾年龄已高仍然种植菜园,自给自足,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根据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第⑥段“待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可知,父母知道儿子们睡眠不好,为了儿子睡得安稳,便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缝制枕头,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根据第⑦段“因为疫情,几乎有家难回,虽然通讯发达,可以视频,但毕竟不在白发苍苍的爹娘身边啊”可知,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却不能陪伴左右,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和内疚。
故答案为: ①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②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③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
2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本题先要选取一个明确的角度,可紧扣栏目特点从文章内容或主题等角度入手,具体阐述推荐理由。结合题目中“挚爱亲情”以及本文的内容或主题均与“父母亲情”相关,可以写对“亲情”产生的独特思考等。表述时,注意理由充分,思路清晰,语言有文采。
故答案为: 本文主要围绕“野菊花”讲述了年迈的父母为了能让儿子们睡得好,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为孩子们缝制野菊花枕头,体现了亲情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我向你们推荐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也能随着故事成长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七、名著导读
25.(2023·石家庄模拟)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孙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①唐僧
我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唐僧以取经为己任,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仍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他为人善良仁慈,虽屡遭磨难和欺骗,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可亲可敬。
我不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我认为唐僧是没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唐僧在遇到白骨精时,肉眼凡胎,没有识破尸魔的本事,还在八戒的挑唆下赶走了悟空。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又不能明辨是非,还不能容忍悟空的不同观点。
②孙悟空
我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孙悟空胆识过人。他敢于向权贵发起挑战。大闹天宫、勇闯地府,他这种敢于冒险、勇于犯难的精神,充分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他也争强好胜、心高气傲、性急如火。
我不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观点: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最终走上取经路。他的脾气虽火爆,但却只是符合猴子的特性,只是顽皮、随性、爱捉弄人。性格还是很可爱的。
③八戒
我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能力有限,和悟空相比就显得憨蠢笨重。他贪吃懒惰,遇到困难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我不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是有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八戒有三十六变,擅长水战,与悟空配合默契,比如流沙河收服沙僧。但他小鸡肚肠,碰到机会就要挑拨离间,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挑唆唐僧赶走悟空。
④沙僧
我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在三个徒弟中法术最低,沉默寡言,没有主见,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①唐僧性情纯良,慈悲仁爱,取经意志坚定,但同时顽固迂腐,不明事理,屡次被妖魔所骗,身陷险境,又常偏信猪八戒谗言,两番赶走孙悟空,直至“真假美猴王”之后,唐僧才与徒弟们剪除二心,一心一意前往西天,克服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②孙悟空是一个敢于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很强的人物。在孙悟空眼里,玉皇大帝、森严的朝仪礼法,对自己根本不起约束作用。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这在取经路上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展示得最为充分。在取经的路上,即便经历再多艰难险阻,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也不畏惧退缩,总是保持积极乐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一切,即便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勇往直前。但是同时也性格急躁,争强好胜。
③猪八戒好进谗言,多次挑唆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导致唐僧两次将孙悟空赶走,直到“真假美猴王”之后,师徒之间才剪除二心,同心戮力,赶奔西天,遇到妖怪时,猪八戒开始敢于争先,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兄弟合力打败牛魔王、九头虫、豹子精、蟒蛇精等许多妖怪,虽然仍贪图美色,但定力较之前好了许多,打死玉面狐狸、万圣公主、杏仙等多个女妖。
④沙僧取经途中,沙悟净或在看守行李,或被妖怪所擒,少有在降妖除怪的事情上建功,但他时常以言语调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之间的关系,维护取经团队的和谐稳定,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虽然能力上不及两位师兄,却能自嘲“放屁添风”,在必要的时候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故答案为:①唐僧我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唐僧以取经为己任,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仍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他为人善良仁慈,虽屡遭磨难和欺骗,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可亲可敬。
我不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我认为唐僧是没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唐僧在遇到白骨精时,肉眼凡胎,没有识破尸魔的本事,还在八戒的挑唆下赶走了悟空。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又不能明辨是非,还不能容忍悟空的不同观点。
②孙悟空
我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孙悟空胆识过人。他敢于向权贵发起挑战。大闹天宫、勇闯地府,他这种敢于冒险、勇于犯难的精神,充分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他也争强好胜、心高气傲、性急如火。
我不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观点: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最终走上取经路。他的脾气虽火爆,但却只是符合猴子的特性,只是顽皮、随性、爱捉弄人。性格还是很可爱的。
③八戒
我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能力有限,和悟空相比就显得憨蠢笨重。他贪吃懒惰,遇到困难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我不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是有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八戒有三十六变,擅长水战,与悟空配合默契,比如流沙河收服沙僧。但他小鸡肚肠,碰到机会就要挑拨离间,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挑唆唐僧赶走悟空。
④沙僧
我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在三个徒弟中法术最低,沉默寡言,没有主见,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我不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沙僧在天庭是卷帘大将,被贬下凡在流沙河为妖时,也是一方霸主。他的性格刚毅木讷,沉默踏实、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人物具体情节,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6.(2023·渝北模拟)请你结合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以下任务。
(1)在读书活动中,班长小渝看见很多图书都有腰封,于是查阅了腰封的相关知识。请你根据链接材料,为《骆驼祥子》设计腰封文字,并简述设计理由。
【链接材料】
腰封就是包裹在图书封面、印有简练宣传语的一条纸带,它不仅可以起装饰作用,还可以提升图书销量。
示例:《背影》腰封文字
朱自清:“五四”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隽永优美文风树立“白话美文典范” 细腻诚挚笔触描绘至真至美世界 挥不去深沉无言的关怀 忘不了浸在骨子里的爱
腰封文字:
设计理由:
(2)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最终彻底堕落,无疑是一个悲剧。你认为祥子的悲剧是社会促成,命运招致,还是性格使然?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腰封文字:体味小人物的无奈与孤独,苍凉与怅然。设计理由:体现了小说主人公祥子曲折悲惨的人生命运。
(2)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性格、命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第二辆车被特务敲诈,第三辆车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被贱卖等,都是因为黑暗的社会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祥子的性格有其缺陷,比如面对虎妞的诱惑难以抗拒,面对小福子的表白不敢担当,这些都是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再次,祥子的悲剧也具有命运的偶然性。遇上大兵和孙侦探、虎妞的死等很多的不幸又有其偶然性,似乎是冥冥之中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祥子推向深渊。这种力量我们有时候将其称为“倒霉”,有时将称其为“命运”。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信息和内容, 结合题干所给链接材料可知,腰封要简短、起到宣传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主人公、主题、情节或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设计,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腰封文字:一个人力车夫的三起三落,一个生命的凋零。设计理由:概述小说主要情节和文章主题,让读者对小说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2)本题考查名著主题。结合作品的情节,围绕作品的主题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性格、命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第二辆车被特务敲诈,第三辆车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被贱卖等,都是因为黑暗的社会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祥子的性格有其缺陷,比如面对虎妞的诱惑难以抗拒,面对小福子的表白不敢担当,这些都是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再次,祥子的悲剧也具有命运的偶然性。遇上大兵和孙侦探、虎妞的死等很多的不幸又有其偶然性,似乎是冥冥之中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祥子推向深渊。这种力量我们有时候将其称为“倒霉”,有时将称其为“命运”。
【点评】
(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基本信息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2)本题是对名著阅读启示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属于中等难度,首先,它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故事情节,其次,还要在情节之上,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地思考,即是对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应对,一是借助题目中的情节和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出作品的主题。二是借助题目中的人物形象,以此为线索,把握作品的主题。所以,学生在平时阅读时候必须有意识地概括情节并提炼相关的主旨,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也应该恰当地引导学生掌握概括和提炼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做批注、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八、写作题
27.(2024·岳池模拟)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⑴言者无罪,出自《诗经·大序》,意思是进言的人没有罪过。交心通气,实事求是,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家说得对不对,暂时不要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实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请以“言者无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⑵何谓捷径?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请以“我找到了▲的捷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目一:“言者无罪”
本题要求以“言者无罪”为话题进行写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言者无罪”的含义,即说话的人没有罪过,这是鼓励人们敢于直言、勇于表达的一种理念。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篇点题:简要介绍“言者无罪”的出处和含义,强调其重要性。
阐述观点:分析为什么需要“言者无罪”的环境,例如:有利于发现问题、促进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等。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可以是历史故事、现实生活案例等)来论证“言者无罪”的好处,或者反例来证明缺乏这种环境可能导致的后果。
联系实际:将“言者无罪”的理念与现代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相联系,讨论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
结尾总结:重申“言者无罪”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敢于直言、勇于表达的氛围。
题目二:“我找到了▲的捷径”
本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围绕“捷径”进行写作。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补充题目:根据题目提示和自身经历,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补充题目,例如“学习”“成功”“成长”等。
开篇引入:简要介绍自己如何认识到这个“捷径”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帮助自己的。
详细阐述:详细描述自己找到这个“捷径”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以及最终的效果。
分析讨论:分析这个“捷径”为何有效,以及它对自己或其他人的启示或帮助。
结尾总结:总结全文,强调这个“捷径”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读者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捷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内容上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注重举例论证和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此外,文章还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1 / 1河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
1.(2024·涪城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矗立(chù) 宽宥(yòu) 扣人心弦(xuán) 不省人事(xǐng)
B.拜谒(yè) 棱镜(léng) 噤若寒蝉(jìn) 抽丝剥茧(bō)
C.惊骇(hài) 瞥见(piě) 相形见绌(chù) 成吉思汗(hán)
D.坚韧(rèn) 剽悍(biāo) 冠冕堂皇(guàn) 强词夺理(qiǎng)
2.(2024·黄埔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明确指出,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程度高成正相关。
B.超一千名以上徒步爱好者共聚广州·长岭赛场,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运动魅力。
C.广州鼓励企业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D.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将促进各国彼此深入了解,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3.(2024·天河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点辍 长途拔涉 缥缈 轻歌曼舞
B.捷报 耐人寻味 契合 神采奕奕
C.龙统 天伦之乐 飘逸 心犷神怡
D.聪颖 丰攻伟绩 犀厉 天衣无缝
4.(2024·开远模拟) 下列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能把一件事说完就完了,要说出点道理,表明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立场
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院长曹禺说过,剧作家最好也是思想家
③写作有什么路数?创作经典有什么诀窍?没有
④世上可能只有创作这个工作没有重复,不可复制
⑤写不写得了是技巧,写不写得好只有心路
A.②⑤①③④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⑥①④ D.④③⑤①②
二、综合性学习
(2024·吉林模拟)综合性学习
5.为弘扬“和”文化,学校组织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参照示例,理解下面句子中“和”的内涵。
示例: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声律相和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 )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
6.小文同学搜集到以下一则材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15字左右)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谐、协调,协调统一谓之“和”;顺和、平和,不刚不柔谓之“和”;和蔼、和气,即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调和,调和指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和解、和平,所谓“和解”指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
7.小文选了两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问你喜欢哪一条,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8.班级将围绕“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举行演讲比赛,你作为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不少于60字)
三、默写
9.(2024·萍乡模拟)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绛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 。”(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
(2)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 。”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便是风雅。(请选用《饮酒(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3)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四、诗歌鉴赏
(2023·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③劳远梦④,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⑤,积雨浮舟减石鳞⑥。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二毛人:头发斑白的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劳远梦:忧思致远,忧惚如梦。⑤添帆腹:劲风鼓帆,使帆如大腹鼓起。⑥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0.两首作品均巧妙运用了数字。甲词画线句中的数字突出了 。乙诗首联的数字突出了 。
11.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2024·广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 ”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
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①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②,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③其税,罢榷酤④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枢密副使:古官职名。②砦:同“寨”,营垒,要塞。③蠲(juān):免除。④榷酤(què gū):官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射者中
③树林阴翳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岁大蝗旱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仲淹请遗使循行/以光先帝遗德
C.悉分遗边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高可二黍许
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从甲、乙两文中,你发现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怎样的政治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2024·新宁模拟)议论文阅读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②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③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④“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 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⑤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⑥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⑦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犬事。
⑧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17.文章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有何作用?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9.仔细阅读第⑤段,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使句子更连贯,论证更充分。
(2024九下·常德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野菊花枕头
王振羽
①父母退休后,本来住在县城中学的校园里,但他们还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回到村子里待些日子会舒坦许多。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
②父母回到村里,仍旧不改勤勉的老习惯,把庭院里简单清理了一下,继续开起小菜园了。乡邻们都来帮忙,很快的,门前空地之上就已经是青枝绿叶生机勃勃了。父母在家里收拾停当,在饭后会有规律地到汝水大堤上散步遛弯,按照家乡的话说,叫悠悠。汝水多年平静安澜,河道被人抽沙,千疮百孔,疮痍满目,但河堤两侧的野菊花却开得茂盛恣肆无拘无束,尤其是深秋时节,金灿灿黄得令人迷醉的野菊花铺展开朵,逶迤在大堤两侧,如巨龙一般一直蜿蜒到远方,颇为壮观,煞是好看。
③汝水两岸的这些野菊花,高低错落,密密麻麻,满堤尽是黄金甲。这些野菊花有地下生长或越匍匐蒸条,茎或直立或铺散,其分校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苞。茎枝背面有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宽约有几厘米不等,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野菊花基部呈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不到两厘米,柄基无耳成有分裂的叶耳。野菊花的两面同色或几乎同色,起初呈淡绿色,或干后两面呈橄榄色,但主旋律卸是高调张扬的黄色。头状花序直径不到三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④汝水的野菊花总苞片约有五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呈长椭圆形,长有十多毫米。野菊花的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自然多为贵色,舌片长有十多毫米,顶端仝缘有齿、瘦果长。汝水的野菊花,花期很长,自6月开始次第开放,一直迎风招展到11月份,足足有五个多月的花期。汝水是淮河的支流的支流,在地图之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因野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
⑤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清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载:“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唯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父亲还查阅百度,也说野菊花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日,还能降血压,缓解眩晕,它对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肝炎、痢疾、痛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均可入药。说干就干,父母立即行动起来,带着篮子,还有手套,镰刀,也就采摘起野菊花桌。栓义伯、韶宇哥等乡邻们也来热心参与,在汝水里拦水养鸭的小五年轻力壮,更是大刀阔斧一马当先。转眼间,院子里就销满了黄得耀人眼目的野菊花,散发出来的独特的野菊花香扑鼻而来,洋滋弥漫了这一农家小院。
⑥待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母亲还在这些枕头上绣了一些简补生动的图案,寄予着祝福与美好。母亲当年的女红闻名乡里,她还收有一些女弟子呢。母亲说,现在年纪大了,眼力不行了,但女红的功夫底子还在。
⑦东篱采采数枝霜,包裹西风入梦凉。丰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床头未觉黄金尽,镜底难教白发长。几度醉来消不得,卧收清气入诗肠。因为疫情,几乎有家难回,虽然通讯发达,可以视频,但毕竟不在白发苍苍的爹娘身边啊。弟弟从老家来,带来了这些填满了野菊花的枕头,凑近一闻,真是神清气爽,难怪《本草纲目》中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呢。夜深难寐,枕着野菊花枕头,想着汝水边上农家小院里的爹娘,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选自《天津日报》2022年01月17日,有删改)
20.文章以“野菊花枕头”为愿,有什么作用?
21.设问读完文章后,柯柯与晨晨进行了交流,下面是他们的对语,请你结合文章补全晨晨的话。
柯柯:我觉得文章③④段与主题关系不大,应该删去。
晨晨: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因为……
22.从修辞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
23.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为什么会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4.你准备将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下开设的“挚爱亲情”栏目版块,请你为这篇文章写一段推荐语。
七、名著导读
25.(2023·石家庄模拟)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孙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根据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26.(2023·渝北模拟)请你结合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以下任务。
(1)在读书活动中,班长小渝看见很多图书都有腰封,于是查阅了腰封的相关知识。请你根据链接材料,为《骆驼祥子》设计腰封文字,并简述设计理由。
【链接材料】
腰封就是包裹在图书封面、印有简练宣传语的一条纸带,它不仅可以起装饰作用,还可以提升图书销量。
示例:《背影》腰封文字
朱自清:“五四”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隽永优美文风树立“白话美文典范” 细腻诚挚笔触描绘至真至美世界 挥不去深沉无言的关怀 忘不了浸在骨子里的爱
腰封文字:
设计理由:
(2)祥子的一生三起三落,最终彻底堕落,无疑是一个悲剧。你认为祥子的悲剧是社会促成,命运招致,还是性格使然?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八、写作题
27.(2024·岳池模拟)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⑴言者无罪,出自《诗经·大序》,意思是进言的人没有罪过。交心通气,实事求是,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家说得对不对,暂时不要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实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请以“言者无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⑵何谓捷径?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步伐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请以“我找到了▲的捷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扣人心弦”中的“弦”应读作“xián”,意思是形容事物能深深地打动人心。此选项读音有误。
B.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瞥见”中的“瞥”应读作“piē”,意思是很快地看一下。此选项读音有误。
D.“剽悍”中的“剽”应读作“piāo”,意思是形容敏捷而勇猛。“冠冕堂皇”中的“冠”应读作“guān”,意思是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此选项读音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成分赘余,删去“高”则可;B成分赘余,删去“超”或“以上”;C语序不当、当配不当,应该为: 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 广州鼓励企业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3.【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点辍——点缀 长途拔涉——长途跋涉
B.正确
C.龙统——笼统 心犷神怡——心旷神怡
D.丰攻伟绩——丰功伟绩 犀厉——犀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④句点明创作这一工作不可复制,为总起句;③句紧承观点,以问句激发读者好奇心,引出后文;⑤紧承观点,提出“写不写得了”和“写不写得好”的内涵;①以说话为例,进一步阐述“写得好不好”这一观点;②以曹禺的话为例,进一步论证思考在写作中的意义。因此排序为:④③⑤①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衔接排序。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
【答案】5.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6.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7.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理由: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理由:内容上强调“和”“善”“诚”的重要性,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8.同学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班级也如此。“和”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为弘扬“和”文化,今天我班举行“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下面请各位选手一展风采。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解答时从分析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句子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4)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5.句意为:①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和, 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 。② 军队打胜仗,在于团结一心,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和, 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故答案为:情感表达恰如其分、有所节制;军队上下团结一心
6.该材料首先提到“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这为我们提供了“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历史背景。接着,材料通过列举秦汉之际和宋明之时的观念,进一步说明了“和”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和普及。之后,通过列举“和”字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和谐、协调、顺和、平和、和蔼、调和、和解、和平等,详细解释了“和”的内涵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综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段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和”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
故答案为: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7.①在内容上,这句标语强调了宽容与和谐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心境,才能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实现和谐共处。而“以和为贵”则直接指出了和谐的价值,即在所有事物中,和谐是最为珍贵的。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因此,这句标语深刻阐述了“和”的意义,即和谐是实现万事顺遂的关键。在句式上,这句标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对偶的运用也使得标语更加易于记忆和传播,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宣传效果。②从内容上来看,第②句标语突出了“和”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强调了“善”与“诚”的重要性。这三者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美德,其中“和”代表了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善”代表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诚”则代表了真诚、信实的态度。这一标语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了和谐的价值,又倡导了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品质,内容充实且富有深度。其次,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第②句标语采用了排比和押韵的修辞手法,使得标语更具节奏感和韵律美。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力度和节奏感,使得标语更加易于诵读和传播;而押韵的处理,则使得标语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从宣传效果的角度来看,第②句标语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这样的标语既能够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又能够引发人们对和谐、善良、真诚等美德的思考和追求,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择第①句,理由:内容上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和平相处方能顺遂,阐述了“和”的意义;句式上运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示例2:我选择第②句,理由:内容上强调“和”“善”“诚”的重要性,句式整齐,有韵律美。
8.开场白首先提到了“家和万事兴”这一民间俗语,以此来引出“以和为贵”的主题,并强调“和”在当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随后,通过穿插清康熙年间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之间“六尺巷”的故事,展示了和谐相处、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强化了“以和为贵”的主题。最后,明确了本次演讲比赛的目的,即弘扬“和”文化,并邀请各位选手展示自己的风采。整个开场白内容充实,主题明确,语言流畅,符合演讲比赛开场白的要求。
故答案为:同学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班级也如此。“和”被认为是当今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为弘扬“和”文化,今天我班举行“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下面请各位选手一展风采。
9.【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菊 、 篱 、 悠
故答案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0.作者出猎时随从之多,出猎场面宏大、壮观;作者被贬路程之遥远、神态之憔悴、处境之艰难(意思对即可。)
11.甲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乙诗中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劫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江城子·密州出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含义。注意古诗中出现数量词,它形容的对象,它写了对象何种特点,表现了诗人何种情态等。
(2)本题考查古诗情感分析。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点。
【译文】
【甲】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锦缎做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就像三国孙权一样。
我痛饮美酒,心胸仍然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我将使劲力气把雕弓拉得像满月形状,朝着西北方瞄望,射向侵略者军队。
【乙】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
思念故乡山水使我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让我忧伤。
长帆受风,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不见了水流石上的波纹。
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
10.千骑卷平冈,翻译为: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翻译为: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诗人晚年被贬谪那么远,生活那么艰难的凄凉孤苦憔悴,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
故答案为:①作者出猎时随从之多,出猎场面宏大、壮观。
②作者被贬路程之遥远、神态之憔悴、处境之艰难(意思对即可。)
11.【甲】创作于作者知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上片开头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乙】前四句表现自己被政敌迫害、晚年被贬谪的凄凉情况,格调低沉。接下来的四句描写行船的情境,格调也有凄苦转为豪放,沉重转为轻快。因为,苏轼是一个性格坚韧、胸襟开阔的诗人和哲人,面对再次降临的人生劫难,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
故答案为: 甲词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虽年迈却依旧关心国家命运、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乙诗中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劫难。(意思对即可。)
【答案】12.陈列,摆开;投壶;遮盖
13.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4.C
15.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或语境分析句子大意,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流畅。注意对重点词语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不仅可以将语法、句式结构中的标志点作为依据进行断句,如领起句子的语气词前应该断开;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大意来辅助断句。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首先要分别理解两篇文章;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异同点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巡视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在闲暇时请求上言说:“皇宫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听后心生哀怜,就派遣范仲淹去安顿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一年以后,调任苏州知州。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他招募民众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完成,就被调任明州知州,转运使向朝廷上奏,暂时留下范仲淹完成水利工程,被批准。
刚好遇到边境有军情,范仲淹和枢密副使富弼就请求巡视边防。这样,范仲淹被任命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给黄金百两,但范仲淹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领。麟州新近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进言的人多数主张放弃麟州,范仲淹却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三千多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废除当地官府对酒类的专控权,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安定下来。
12.(1)句意: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句意:投壶的人中了。射:投壶。
(3)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故答案为:陈列,摆开;投壶;遮盖
13.(1)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乎:相当于“于”,在。“……者,……也”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是……”。
(2)知:知道,了解。从:跟随。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该句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二个“乐”:快乐。
故答案为:①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②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4.A.大:形容词,严重/形容词,壮观;
B.遗:动词,派遣/动词,遗留;
C.悉:都是副词,全部,都;
D.许:动词,答应,允许/副词,用于表示约略的数量或程度,即“大约”的意思;
故答案为:C。
15.句意是:苏州发生水灾,百姓的田地无法耕种,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州”做主语,“大水”做宾语,此处省略谓语,其后应断开;“民田”做主语,“不得”做状语,“耕”做谓语,其后应断开;“仲淹”做主语,“疏”做谓语,“五河”做宾语,其后应断开;“导太湖注之海”是“仲淹疏五河”的目的,应单独成句。据此可断句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故答案为: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16.甲文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主要体现在欧阳修对滁州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参与中。文中描绘了滁州百姓出游的欢乐场景,以及太守设宴与民同乐的情景。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因此陷入悲观彷徨,反而以积极的心态与百姓同乐,这既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关注民生、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乙文则通过范仲淹的多个事迹,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文中记述了范仲淹在灾荒之年积极赈灾救荒,兴修水利,修筑营寨,安抚流亡,奏免商税等事迹。这些行为无不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综合两文来看,欧阳修和范仲淹都有着深厚的政治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关心百姓,关注民生,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情怀和品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他们为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行动准则。
故答案为: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甲文写欧阳修被贬滁州没有悲观彷徨,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情怀。乙文写范仲淹疏通河道、减免赋税、赐金边将等作为,表现他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秀品质、崇高的人格。
【答案】17.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证明中心论点。
18.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9.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2)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17.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通常有: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由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社会热点切入,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事例提出或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又自然地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并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等)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等。结合本文开头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所以,故事是引出本文的论点。
故答案为:用陈蕃只想“扫天下”不想“扫一屋”的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证明中心论点。
18.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要明确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如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等。阅读第④段,这一段,主要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是举例论证,其作用就是通过两个伟人的关注小节的例子,论证了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举例论证的方法(摆事实),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和周恩来总理两个伟人的例子,从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这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9.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补充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明确文(段)论点;然后看清楚题干是要求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再从自己平时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论据;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补充论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和严密性。本题要求补充一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所以论据补充时,语言一定要简洁,事实有典型性。
故答案为: 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20.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内容与“野菊花枕头”有关;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野菊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21.这两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汝水两岸菊花的形状、开放的时间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结构上为下文写父母做野菊花枕头作铺垫。
22.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野菊花的茂盛,盛开时盛大、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①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②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③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
24.本文主要围绕“野菊花”讲述了年迈的父母为了能让儿子们睡得好,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为孩子们缝制野菊花枕头,体现了亲情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我向你们推荐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也能随着故事成长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2)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本题考查推荐语。“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20.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根据第①段“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第②段“河堤两侧的野菊花却开得茂盛恣肆无拘无束,尤其是深秋时节,金灿灿黄得令人迷醉的野菊花铺展开朵,逶迤在大堤两侧”、第③段“汝水两岸的这些野菊花,高低错落,密密麻麻,满堤尽是黄金甲”、第④段“野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第⑥段“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和第⑦段“夜深难寐,枕着野菊花枕头,想着汝水边上农家小院里的爹娘,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可知,从父母回到老家到想到家乡汝水的野菊花,进而开始介绍汝水的野菊花,然后写父母为儿子们制作野菊花枕头,再到儿子枕着野菊花枕头思念在老家的父母,本文内容全都与“野菊花枕头”有关,以“野菊花枕头”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内容与“野菊花枕头”有关;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野菊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21.结合晨晨的话“我觉得不应该删去”,可以从③④段的内容、结构上分析其作用。根据第③段“这些野菊花有地下生长或越匍匐蒸条,茎或直立或铺散,其分校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苞。茎枝背面有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宽约有几厘米不等,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野菊花基部呈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不到两厘米,柄基无耳成有分裂的叶耳。野菊花的两面同色或几乎同色,起初呈淡绿色,或干后两面呈橄榄色,但主旋律卸是高调张扬的黄色。头状花序直径不到三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和第④段“汝水的野菊花总苞片约有五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呈长椭圆形,长有十多毫米。野菊花的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自然多为贵色,舌片长有十多毫米,顶端有齿、瘦果长。汝水的野菊花,花期很长,自6月开始次第开放,一直迎风招展到11月份,足足有五个多月的花期”菊花喜凉爽湿润气候而又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栈培为宜,这些必要条件都为汝水两岸所得天独厚”可知,在内容上,这两段详细介绍了汝水两岸菊花的茎叶、形状、外观、开放的时间等特点,可以看出野菊花花期长、生命力强、生长茂盛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联系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可知,在结构上,③④段为下文写父亲采野菊花、母亲做野菊花枕头的情节作出了铺垫。
故答案为: 这两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汝水两岸菊花的形状、开放的时间等特点,突出了菊花旺盛的生命力;结构上为下文写父母做野菊花枕头作铺垫。
2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很有点排山倒海前呼后拥的逼人气概呢”中的“挤挤扛扛,你追我赶”可以看出,将野菊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生长得茂盛的样子;“排山倒海”给人一种很盛大的气势,野菊花没有排山倒海的能力,因此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盛开时的盛大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野菊花的茂盛,盛开时盛大、热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①段“父母退休后,本来住在县城中学的校园里,但他们还是觉得过一段时间回到村子里待些日子会舒坦许多。拗不过老人,他们把老宅拾掇了一番,也就义无反顾地搬回村里去了”、第②段“母回到村里,仍旧不改勤勉的老习惯,把庭院里简单清理了一下,继续开起小菜园了”可知,父母退休后,在县城待不住,回老家,不顾年龄已高仍然种植菜园,自给自足,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根据第⑤段“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远在江南案牍劳形睡眠效果不大理想,又听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儿子们偶尔有眩晕之症。粗通药理的父亲便说,可以采摘一些野菊花,晒干后,既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做成枕头,置于床头,伴身左右,定有奇效”、第⑥段“待这些野菊花反复晾晒,干透,老母亲截上老花镜,在缝纫机上穿针引线一番,一个个野菊花枕头就大功告成了”可知,父母知道儿子们睡眠不好,为了儿子睡得安稳,便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缝制枕头,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根据第⑦段“因为疫情,几乎有家难回,虽然通讯发达,可以视频,但毕竟不在白发苍苍的爹娘身边啊”可知,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却不能陪伴左右,作者枕着野菊花枕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和内疚。
故答案为: ①对年迈的父母从城市回到乡村,继续种菜的不舍;②对父母听说儿子们睡眠不好,便采摘野菊花,缝起野菊花枕头的感激;③对父母已是白发苍苍,自己却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自责。
2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本题先要选取一个明确的角度,可紧扣栏目特点从文章内容或主题等角度入手,具体阐述推荐理由。结合题目中“挚爱亲情”以及本文的内容或主题均与“父母亲情”相关,可以写对“亲情”产生的独特思考等。表述时,注意理由充分,思路清晰,语言有文采。
故答案为: 本文主要围绕“野菊花”讲述了年迈的父母为了能让儿子们睡得好,不辞辛苦采摘野菊花,为孩子们缝制野菊花枕头,体现了亲情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所以我向你们推荐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在读这篇文章时,也能随着故事成长从而学会感恩父母。
25.【答案】①唐僧
我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唐僧以取经为己任,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仍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他为人善良仁慈,虽屡遭磨难和欺骗,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可亲可敬。
我不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我认为唐僧是没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唐僧在遇到白骨精时,肉眼凡胎,没有识破尸魔的本事,还在八戒的挑唆下赶走了悟空。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又不能明辨是非,还不能容忍悟空的不同观点。
②孙悟空
我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孙悟空胆识过人。他敢于向权贵发起挑战。大闹天宫、勇闯地府,他这种敢于冒险、勇于犯难的精神,充分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他也争强好胜、心高气傲、性急如火。
我不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观点: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最终走上取经路。他的脾气虽火爆,但却只是符合猴子的特性,只是顽皮、随性、爱捉弄人。性格还是很可爱的。
③八戒
我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能力有限,和悟空相比就显得憨蠢笨重。他贪吃懒惰,遇到困难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我不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是有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八戒有三十六变,擅长水战,与悟空配合默契,比如流沙河收服沙僧。但他小鸡肚肠,碰到机会就要挑拨离间,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挑唆唐僧赶走悟空。
④沙僧
我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在三个徒弟中法术最低,沉默寡言,没有主见,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①唐僧性情纯良,慈悲仁爱,取经意志坚定,但同时顽固迂腐,不明事理,屡次被妖魔所骗,身陷险境,又常偏信猪八戒谗言,两番赶走孙悟空,直至“真假美猴王”之后,唐僧才与徒弟们剪除二心,一心一意前往西天,克服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②孙悟空是一个敢于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很强的人物。在孙悟空眼里,玉皇大帝、森严的朝仪礼法,对自己根本不起约束作用。孙悟空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这在取经路上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展示得最为充分。在取经的路上,即便经历再多艰难险阻,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也不畏惧退缩,总是保持积极乐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一切,即便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勇往直前。但是同时也性格急躁,争强好胜。
③猪八戒好进谗言,多次挑唆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导致唐僧两次将孙悟空赶走,直到“真假美猴王”之后,师徒之间才剪除二心,同心戮力,赶奔西天,遇到妖怪时,猪八戒开始敢于争先,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兄弟合力打败牛魔王、九头虫、豹子精、蟒蛇精等许多妖怪,虽然仍贪图美色,但定力较之前好了许多,打死玉面狐狸、万圣公主、杏仙等多个女妖。
④沙僧取经途中,沙悟净或在看守行李,或被妖怪所擒,少有在降妖除怪的事情上建功,但他时常以言语调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之间的关系,维护取经团队的和谐稳定,亦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虽然能力上不及两位师兄,却能自嘲“放屁添风”,在必要的时候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故答案为:①唐僧我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唐僧以取经为己任,坚持自己的信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仍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他为人善良仁慈,虽屡遭磨难和欺骗,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可亲可敬。
我不同意他对唐僧的评价。我认为唐僧是没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唐僧在遇到白骨精时,肉眼凡胎,没有识破尸魔的本事,还在八戒的挑唆下赶走了悟空。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又不能明辨是非,还不能容忍悟空的不同观点。
②孙悟空
我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孙悟空胆识过人。他敢于向权贵发起挑战。大闹天宫、勇闯地府,他这种敢于冒险、勇于犯难的精神,充分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他也争强好胜、心高气傲、性急如火。
我不同意他对孙悟空的评价。观点: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最终走上取经路。他的脾气虽火爆,但却只是符合猴子的特性,只是顽皮、随性、爱捉弄人。性格还是很可爱的。
③八戒
我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能力有限,和悟空相比就显得憨蠢笨重。他贪吃懒惰,遇到困难就喊散伙,无法坚持到底。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我不同意他对八戒的评价。八戒是有本事,有脾气的。理由:八戒有三十六变,擅长水战,与悟空配合默契,比如流沙河收服沙僧。但他小鸡肚肠,碰到机会就要挑拨离间,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挑唆唐僧赶走悟空。
④沙僧
我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在三个徒弟中法术最低,沉默寡言,没有主见,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我不同意他对沙僧的评价。沙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沙僧在天庭是卷帘大将,被贬下凡在流沙河为妖时,也是一方霸主。他的性格刚毅木讷,沉默踏实、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人物具体情节,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6.【答案】(1)腰封文字:体味小人物的无奈与孤独,苍凉与怅然。设计理由:体现了小说主人公祥子曲折悲惨的人生命运。
(2)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性格、命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第二辆车被特务敲诈,第三辆车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被贱卖等,都是因为黑暗的社会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祥子的性格有其缺陷,比如面对虎妞的诱惑难以抗拒,面对小福子的表白不敢担当,这些都是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再次,祥子的悲剧也具有命运的偶然性。遇上大兵和孙侦探、虎妞的死等很多的不幸又有其偶然性,似乎是冥冥之中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祥子推向深渊。这种力量我们有时候将其称为“倒霉”,有时将称其为“命运”。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骆驼祥子》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信息和内容, 结合题干所给链接材料可知,腰封要简短、起到宣传的作用,可以从小说的主人公、主题、情节或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设计,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腰封文字:一个人力车夫的三起三落,一个生命的凋零。设计理由:概述小说主要情节和文章主题,让读者对小说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2)本题考查名著主题。结合作品的情节,围绕作品的主题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性格、命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当时的社会兵荒马乱,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第二辆车被特务敲诈,第三辆车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被贱卖等,都是因为黑暗的社会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祥子的性格有其缺陷,比如面对虎妞的诱惑难以抗拒,面对小福子的表白不敢担当,这些都是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再次,祥子的悲剧也具有命运的偶然性。遇上大兵和孙侦探、虎妞的死等很多的不幸又有其偶然性,似乎是冥冥之中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将祥子推向深渊。这种力量我们有时候将其称为“倒霉”,有时将称其为“命运”。
【点评】
(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基本信息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2)本题是对名著阅读启示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属于中等难度,首先,它要求学生必须熟悉故事情节,其次,还要在情节之上,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地思考,即是对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此类题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应对,一是借助题目中的情节和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出作品的主题。二是借助题目中的人物形象,以此为线索,把握作品的主题。所以,学生在平时阅读时候必须有意识地概括情节并提炼相关的主旨,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也应该恰当地引导学生掌握概括和提炼的方法,让学生养成做批注、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7.【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目一:“言者无罪”
本题要求以“言者无罪”为话题进行写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言者无罪”的含义,即说话的人没有罪过,这是鼓励人们敢于直言、勇于表达的一种理念。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篇点题:简要介绍“言者无罪”的出处和含义,强调其重要性。
阐述观点:分析为什么需要“言者无罪”的环境,例如:有利于发现问题、促进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等。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可以是历史故事、现实生活案例等)来论证“言者无罪”的好处,或者反例来证明缺乏这种环境可能导致的后果。
联系实际:将“言者无罪”的理念与现代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相联系,讨论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
结尾总结:重申“言者无罪”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敢于直言、勇于表达的氛围。
题目二:“我找到了▲的捷径”
本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围绕“捷径”进行写作。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补充题目:根据题目提示和自身经历,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补充题目,例如“学习”“成功”“成长”等。
开篇引入:简要介绍自己如何认识到这个“捷径”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帮助自己的。
详细阐述:详细描述自己找到这个“捷径”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以及最终的效果。
分析讨论:分析这个“捷径”为何有效,以及它对自己或其他人的启示或帮助。
结尾总结:总结全文,强调这个“捷径”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读者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捷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内容上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完整的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注重举例论证和联系实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此外,文章还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