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蜀相》
教 学 目 标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 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炼字”类题型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古诗词 “炼字”类题型鉴赏方法(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逐步引导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序号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诵读感悟,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听示范朗读音频,纠正字音,把握朗读情感和节奏停顿。 三、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1.讨论探究 (1)提问:如果对原诗做如下的改动,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①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将诗的题目“蜀相”改成“诸葛祠”可不可以? ②将颈联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可不可以? (2)诗中哪一联概述了诸葛亮的功绩?“英雄”一词的概念你是如何去理解的? 2.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将诗的题目“蜀相”改成“诸葛祠”可不可以? 明确:诸葛祠——地点;蜀相——官职,表示其政治身份 诸葛亮因其蜀相身份得以成就功业,而诗人自己却报国无门,“蜀相”为题暗含着诗人的政治期许。 3.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明确:自——独自;空——白白地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意境→冷寂凄清→寄寓→落寞和感伤 融情于景,以乐衬哀→炼字题型 四、答题锦囊,学法点拨 1. 关于炼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作用】 第四步,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析情感】 3.知识迁移,习题练习 ①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将前面的结构图转化为规范的文字答案) 答: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步骤1)。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步骤2)。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步骤3),表现了心中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步骤3)。 ②例题:早发[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① “背”,背离,相反。②深秋时节,自己独自朝北方大漠前行,而大雁正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故曰:背行。③诗人朝寒冷辽阔的朔北艰难前行,大雁朝温暖的南方轻快飞跃,形成强烈对比,写出了自己旅程的艰辛和内心的愁苦。 五、探究文本,感悟诗情 1. 颈联上下句概述了诸葛亮的哪些功绩?“英雄”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三顾——三顾茅庐,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天下形势 小结:【尽智】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为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小结:【尽忠】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概念的界定? 英雄:①诸葛亮 ②杜甫 ③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但功业未就之人 抒景仰之情,叹壮志未酬 六、思考交流,觅得诗心 1. 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寻”字。有急切之意,带有明确目的性,心怀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泪”字。饱含感伤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感伤。 2.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唐诗钞》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自由朗读诗文,教师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小组活动,问题探讨) (学生当堂提笔练习“炼字”题型完整语段,同时进行知识迁移,自主完成课外诗歌中的同类题型) (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自主判断) 以读促学,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诵读初步感悟诗境,有意营造吟诵古诗词的氛围,调动学生兴趣 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化理论为实践,当堂练习,巩固知识,同时老师能够及时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且以本课为简单示范,以课外篇目做主要练习,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有效课堂训练 接近课堂尾声,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味时间,由学生总结代替教师总结,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形成性 练习 技法练习: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练习
课后作业 微写作练习: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为诸葛亮和杜甫写一段颁奖词
教学反思 课堂内容做了大量精简,将本课重点集中在“炼字”题型的探究上。 一课时正好可以完成。 课堂问题做了精简和融合,减少了课堂容量。 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同类型的古诗篇目,有效性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