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3 20: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选用教科书\课题\节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本课立意 通过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理解强化君主专制与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相违背,认识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明线:朱元璋的不同面孔贯通本课内容 暗线:认识皇权强化与与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相违背。
一、设计思路、备课依据
设计思路: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强化皇权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改革科举考试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的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皇权强化的利弊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运用时空定位、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从朱元璋不同的面孔,了解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皇权强化的利弊。 重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教的引导作用,通过提供史料、创设新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 备课依据: 备课标: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理解明清时期强化皇权与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相违背,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备教材: 单元标题:第三单元标题为“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揭示了这一时期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暗含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导言:明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指出了皇权强化下的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明朝的统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本课既上承宋、元时期君主加强统治的相关内容,又下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内容,十分重要。明朝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 本课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四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改革科举考试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皇权强化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再通过中国视角,纵向比较秦到明时期的政治制度,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世界视角,横向与同时期的西方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强化落后于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潮流。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为理解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三、教学目标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识读地图《明朝形势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填充唐朝和明朝科举考试制度的表格,认识到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创设历史情境,以及补充史料让学生了解皇权强化的措施,以及种种弊端。 3.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视角分析皇权强化带来的种种弊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的利弊;皇权强化的利弊。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14课作为第三单元的章头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章内容的引领,有丰富的教学价值,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对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和全局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观察图像史料,以问题驱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2分钟)
导入 新课 展示:第三单元以及目录和朱元璋两幅不同的画像 师说:前面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但是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本单元中,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面纱。 师问:请同学们观察两幅画像,有何不同? 生自由发言。 过渡:其实这两张画像都来自同一个人——朱元璋。从留存至今的朱元璋画像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圆脸正相,姿貌雄杰”,另一类却是“长脸异像,奇骨贯顶”。朱元璋真实相貌究竟是什么样?几百年过去到今天依旧是个谜,也许有些历史的原因!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明朝的统治,了解朱元璋更多的面孔。 展示目录和课标。
一、起义建国的开创者 师讲述:朱元璋的名字,引出朱元璋少年时期的悲惨经历,不过是元朝末年统治下普通百姓的缩影。 师提问:阅读教材66页,元朝末年统治下的社会状况如何? 生回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展示:《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师讲述:走投无路的流民拿起武器,头裹红巾,杀向了腐朽残暴的元朝政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起义军分支众多,请看地图,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就是在群雄并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当时各地起义军不断,徐寿辉起兵初建立政权,自立为帝,而此时,朱元璋占据着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他该不该称帝? 生自由回答。 师:朱元璋采纳了谋臣朱升的策略,齐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什么意思? 生:加强防御,储备粮草,不急着称王。 师:朱元璋不显山不露水地逐渐发展壮大,在打败东南各地割据势力之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了朱元璋的势力范围,1368年,朱元璋发布即位诏书,登基称帝,一个新的王朝——明朝建立了。(地图引导学生) 生阅读教材,批注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师:同年八月,明军挥师北伐,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 过渡:朱元璋就是起义建国的开创者,并完成了全国统一。 展示《明朝形势图(1433年)》 师提问:结合材料,找出明朝的疆域四至。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结合材料后回答:明朝疆域十分辽阔。 师过渡:这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他的建立者从出身寒微的放牛娃逆袭成为坐拥天下的统治者,可谓时势造英雄,而他也开创一个崭新的高度集权的大明王朝,请看他的第二张面孔——集权治国的开创者。 2.通过讲述朱元璋的名字和少年时期的悲惨经历,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理解朱元璋走上起义建国的原因和元末统治相关。渗透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3.借助元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红巾军起义以及明朝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分钟) 4.出示《明朝形势图(1433年)》 ,具体感知明朝疆域辽阔。认识到明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1分钟)
二、集权治国的统治者 二、 集权治国的统治者 二、 集权治国的统治者 二、 集权治国的统治者 【愚民统治——八股取士】 师:朱元璋将如何统治明朝?让我们感受历史,假设你是明朝时期的读书人,一心想科考做官,造福百姓,但你发现明朝的科考和前朝的大不一样,有哪些变化?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8页,根据所给提示词,选词填空,对比唐朝与明朝科举考试的不同。 展示:唐朝与明朝科举考试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回答 师讲述: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形式,又称八股取士。 过渡:历史证明,唐朝的科举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唐朝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对比之下,明朝的八股取士限制内容,限定格式,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阅读教材回答 展示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材料思考有何弊端? 生:培养了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有利于加强皇权。 师提问: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共同点? 生:禁锢人们的思想。 师:材料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八股取士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师: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宋朝发展,到明朝却走向僵化,八股取士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落后的原因之一。 过渡:你终于披荆斩棘,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去到中央做了朝中重臣,但你发现,明朝的行政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和前朝不太一样,有哪些变化?阅读教材梳理朱元璋全面改革官制的措施。 【集权统治——改革官制】 展示:秦、隋唐,明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度建设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明朝改革官制的措施。 生看书后回答。 师提问:有何变化? 生回答:中央废除了丞相,分散了兵权,地方取消了行中书省,权力被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封诸子为王。 师提问: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分权与制衡,通过分化朝臣和地方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师提问:为什么朱元璋要分化权力,甚至废除丞相?这和一个人——胡惟庸有联系,什么联系?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去找寻答案。 师提问: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视频提到他有哪些罪行? 生回答:贪污受贿、排除异己、无视君权。 师提问:这和朱元璋废除丞相有何联系? 生自由发言。 师:尤其是胡惟庸无视君权,激化了相权和皇权之间的矛盾,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所以朱元璋不光是想杀掉胡惟庸,更想借此废除赋予他大权的丞相制度,他还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生: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师:但是问题来了,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朱元璋在独揽大权之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发出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的感叹。他曾下令设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又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请同学们思考: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何弊端? 生:效率低下、无法广泛吸收建议,决策容易出错。 过渡:你一心为民,官越做越大,随着职位的提高,你却成天提心吊胆,比如你的好友宋学士昨日在自己家中生气,皇上竟然全都知道,还拿出了他生气的画像,皇上是怎么知道? 【特务统治——设立厂卫】 生:设立锦衣卫 展示:锦衣卫印和关系图。 师:这是锦衣卫印,是作为锦衣卫的身份象征,别小看这块木印,它却是让人一见就胆战心惊,为什么?锦衣卫有哪些职能? 生: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师:后来,明成祖设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厂卫成了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对明朝统治有一定稳定作用,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但是厂卫侵犯了人民的哪些权力? 生自由回答。 师:明朝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后期的宦官专权也给明朝统治埋下了危机。 展示: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和影响的表格 师小结: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为了后代长治久安,可谓煞费苦心,通过集权统治、特务统治、愚民统治,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过渡:你看清了朱元璋极端集权统治者的面孔,伴君如伴虎,你过够了提心吊胆的为官生活,决定辞官回乡,辞官后的生活是怎样的?请看朱元璋的第三张面孔——经济兴国的奠基者。 5.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材料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5分钟) 阅读史料,在预习梳理表格的基础上掌握元代的制度建设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提升史料实证和归纳能力。认识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7分钟) 出示锦衣卫皇帝以及官员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捋顺关系,提升历史解释。 (3分钟)
三、 经济兴国的奠基者 展示: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师提问:辞官回乡后,你可以从事哪些行业维持生活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 师:明朝经济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有哪些表现?阅读教材回答。 生看书回答。 师:据英国经济学家研究所称:“1600年明朝生产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约600美元。”为什么明朝经济得到发展? 正是由于皇权强化促使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由此可见,皇权强化有何积极作用? 生:皇权强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师: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历史,你认为生活在明朝的官员、读书人幸福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发言(讨论2分钟),小组代表发言。 师:这些不幸福感的来源正是明朝强化皇权。皇权强化虽促进了统一多民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但是皇权统治下政治腐败,思想禁锢,使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从秦代以来纵向比较,明清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可是影响力远不如汉、唐、宋。 过渡:秦汉时期的世界是隔绝的,世界各地区独自发展,互相没有什么影响,而明清时期世界处于全球化起步阶段,用全球视野来看,朱元璋是世界潮流的保守者,横向比较,同时期的西方正发生着什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配合相关图文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从而认识到皇权强化的积极作用。 (3分钟) 9.合作探究,通过学生感受历史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将知识内化,又能培养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4分钟)
四、 世界潮流的保守者 本课知识总结 生:文艺复兴。 师:什么是文艺复兴? 生: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师:有何意义? 生:促使欧洲人从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师:当西方的文艺复兴发出生而为人的呼唤,它们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人的思想的时候,此时明朝却在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八股取士,西方的自由解放和中国的专制保守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史学家黄仁宇曾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带有很大的乌托邦色彩,整个王朝看起来更像一座大村庄,而不是一个国家。”以世界视角来看,君主专制落后于世界政治文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学着用不同视角看待历史,才能感受到历史的鲜活,历史的智慧和历史的魅力,那么本节课通过朱元璋的四张面孔你收获了什么? 本课知识结构呈现。生发言。 师:回看两张不同的画像,颜值背后究竟有何寓意?老师查阅资料发现清代思想家赵翼说了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复杂性,齐读。 师总结:他集权治国,一心想做比肩圣贤的统治者;他起义建国,一心想做救世济民的豪杰,可即使创造了洪武盛世的局面,他并没有走出焦虑和猜疑,导致了朱元璋复杂的个性,也许这些截然不同的画像正是他人性复杂的表现吧!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个朝代。至于他的相貌之谜,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最后推荐一本书《倒退的帝国》,阅读书籍后请写一篇“如何评价朱元璋”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10.通过中国和世界不同的视角,横向纵向比较,讲解皇权强化的利弊。拓宽学生的历史思维,体现大单元教学,渗透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素养。 (5分钟) 回扣主题和导入,评价朱元璋,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渗透历史核心素养。 (2分钟) 拓展与思考。 课后作业,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板书 14.明朝的统治 起义建国的开创者(基础) 集权治国的统治者(措施) 经济兴国的发展者(利) 世界潮流的保守者(弊)
6.教学反思及其评语
教学反思: 本课在知识层面,学生应当重点认识到,皇权强化的弊端。 本课知识点晦涩难懂,应该以更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