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人教统编版语文优选100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2.下列对《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吸,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文章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的。
3.选出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 )
(A)对舞者来说,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于是,年轻的舞蹈演员孟庆旸遇见了《只此青绿》。(B)为了演好“青绿”这个大写意角色,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C)从初排到走上春晚舞台,她时时刻刻都在构思着、练习着、调整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D)她及伙伴们的出色表现,得出了诸多的好评。
A.A B.B C.C D.D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B.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C.大多数人最终会大彻大悟,原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的富足与否。
D.这部著作,是作者花费大半生光阴,殚精竭虑写成的。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本文对景物、人物进行了精彩的描写,还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中通道全长约24千米左右,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大湾区超级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通车。(把“约”或“左右”去掉)
B.粤剧《将军令》大量采用蔡李佛的武打技巧并运用南北武戏的精髓,使高水准的武戏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把“运用”改为“吸收”)
C.饮食结构和运动量不足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健康管理,确保学生“吃动平衡”。(在“饮食结构”前加上“由于”)
D.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合作排练。(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互换位置)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3000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大计,为团结奋进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
B.吴京、李雪健等领衔主演的电影《流浪地球2》,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享受和硬核科幻背景下的中式浪漫。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当得起这个称号。
B.警方逮捕要犯的整个过程,真可谓惊心动魄,紧张万分。
C.垃圾的恶臭不时飘进房里,这里脏乱的环境令人叹为观止!
D.钢琴声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们都意犹未尽。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9.【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10.【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11.【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锣鼓声处是故乡》,完成后面小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钯。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朝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春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扬、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钙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2.文中拿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作用是什么?
13.家乡的锣鼓的用武之地主要有哪些?
1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1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段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
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
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
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千米,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安塞路不好走。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④汽车沿着宽阔的大路飞驰,一路上桥梁飞架,已没有奔腾的河水挡道。大路平如砥,车如响箭飞。路的两侧,有崛起不久的高楼大厦、石箍窑洞。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⑤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⑥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⑦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⑧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有删改)
17.作者第二次到安塞时,发现安塞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18.甲、乙两个句子都是作者对“安塞腰鼓”场面的描写,试从语言角度赏析它们的异同之处。
句子 赏析
甲: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 (《桃花鼓声安塞》) ①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安塞腰鼓》)
19.文章是写桃花鼓声安塞,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安塞腰鼓悠久的历史?请简要分析。
20.文章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2.答案:B
解析:《安塞腰鼓》的抒情线索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这篇文章的线索应该是安塞腰鼓,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故B错误,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D项,搭配不当,可将“得出”改为“赢得”。故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用来形容“乐声”,不恰当。B项,使用正确,“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C项,使用正确,“大彻大悟”指彻底觉悟或醒悟。D项,使用正确,“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B项,“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说法有误,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故选B。
6.答案:C
解析: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饮食结构”后加上“不合理”。故选C。
7.答案:C
解析:A项,磅礴:(气势)盛大。使用正确。B项,震撼:震动;摇撼。使用正确。C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感彩不当。D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使用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9.答案:一鼓作气;重整旗鼓;偃旗息鼓;欢欣鼓舞;紧锣密鼓
解析: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10.答案: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
解析:读材料,并从中分析提炼要点。
11.答案: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青海的热巴鼓、云南的水鼓、广西的笙鼓、辽宁满族的腰铃鼓、浙江的红妆鼓等。
古代:军旅作战,鼓舞士气;图腾崇拜,以鼓为舞;庙堂祭祀,鼓人掌教。现代: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货郎招揽生意等都要击鼓。
解析: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平时要注意积累。
12.答案:突出家乡的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
解析: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把“家乡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相对比,突出了家乡锣鼓的“别具一格,魅力难挡”。
13.答案:为农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大显身手。
解析:阅读文章,抓住第③段和第④段的开头句“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概括回答即可。
14.答案:排比、比喻。一一列出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乡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的特点。
解析:画线句子运用了四个“时而……”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蜻蜓点水”“如暴风骤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的特点。
15.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浓浓的热爱。
解析: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如文中“心弦被拨动……锣鼓声处,定是故乡”写出了作者对家乡鼓声的喜爱之情;“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蒇蕤苍翠的树林间,也索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鼓声,我要么会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会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也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爱。
16.答案:C
解析: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赞美之情,而C项“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不符合文意。
17.答案:①交通更为便利;②城市更为繁华(由县变为了区);③腰鼓成为城市的招牌与名片。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①段中“安塞在延安正北……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屈指可数”可知,以前安塞交通不便利;结合第④段中“汽车沿着宽阔的大路飞驰……车如响箭飞”可知,作者第二次到安塞时,安塞的交通变得更便利了。结合第②段中“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可知,以前的安塞不繁华;结合第④段中“路的两侧……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可知,安塞变得更为繁华。结合第④段中“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可知,腰鼓成为安塞的招牌与名片。
18.答案:①均用整齐的句子(短句)写出安塞人打腰鼓时昂扬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
②甲句运用多个主谓短语,表现孩子们的热情欢快,活力四射。乙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写出安塞后生们矫健的身姿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①相同点:分析甲、乙两句的句式特点可发现,甲句中的“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以及乙句中的“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等都是一些短句,都是用来刻画打腰鼓时的人们以及打腰鼓时的场面的,从这些短句中可看出打腰鼓时的人们精神昂扬,生命力蓬勃。②不同点:甲句中“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流苏飞舞”都是主谓短语,用于刻画打起腰鼓的孩子们,从中可看出打起腰鼓的孩子们的热情欢快和活力四射。乙句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五个分句句式相同,据此可知运用了排比修辞;同时,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运用了比喻修辞,句式工整,而且用词非常生动,既写出了后生舞姿的刚健,也写出了鼓声的雄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19.答案:①交代腰鼓艺术的历史渊源;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文化底蕴;③突出强调安塞人奋进拼搏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⑧段中“早在古代……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可知,安塞腰鼓历史悠久;结合第⑧段中“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可知,安塞腰鼓的蓬勃气势源于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交代了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结合第⑧段中“想起老人们说的……永不沉沦”,可看出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世代安塞人奋进拼搏的精神。另外,讲述安塞腰鼓悠久的历史还能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20.答案: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即“桃花鼓声”这一安塞特有的民俗风情;②“桃花鼓声”贯串全文,题文相映,使文章浑然一体;③“桃花鼓声”既喻指激越轩昂、风风火火的孩子们,也喻指安塞人蓬勃向上的精神,意蕴丰富;④“桃花鼓声”与安塞融为一体,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富有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桃花鼓声安塞”,文章也正是以“安塞的桃花鼓声”为写作对象,因此,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文章围绕“桃花鼓声”来写,“桃花鼓声”贯串全文,由此可知,标题是行文的线索,能使文章浑然一体。文章第①段中“春天的安塞……使我很是着迷”写了关于安塞的桃花的浪漫故事,由此可知,标题还能使文章充满神秘色彩和诗意。结合第⑤段中“打起腰鼓的孩子们……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可知,“桃花鼓声”还能体现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蓬勃的生命力和昂扬的精神,而孩子们蓬勃的生命力和昂扬的精神也是安塞人蓬勃向上的精神的体现,据此可知,“桃花鼓声”既喻指激越轩昂、风风火火的孩子们,也喻指安塞人蓬勃向上的精神,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