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页 共 9 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作业纸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中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2.如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中②代表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3.(2022·四川雅安模拟)传统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为独霸美洲大陆而提出的,而“门户开放”政策则是美国作为姗姗来迟者为了在侵华上分得一杯羹而炮制的。由此可见,美国( )
A.与欧洲国家关系紧张 B.外交政策根本改变
C.世界霸权最终确立 D.国家实力不断增长
4.1884年,英、德等15国召开柏林会议,主要议题为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是“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明”“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上自由通航的利益”。这次会议( )
A.解决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B.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C.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5.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6.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 )
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
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2022·江西宜春市联考)“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8.1876年,埃及统治者颁布命令,成立由14个西方国家组成的“混合法庭”。混合法庭可处理各国侨民与埃及人民之间的纠纷,有权指导埃及政府的施政。这一措施( )
A.推动了埃及司法独立
B.说明埃及已沦为西方国家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C.加剧了埃及的民族危机
D.说明阿拉比反英起义沉重打击了埃及旧势力
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10.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如果从世界全局角度来观察,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而且也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这表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提高了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11.墨西哥独裁者迪亚斯统治期间,铁路和电报线路连接了整个墨西哥,采矿业产量激增,企业家们还建立起了炼钢、玻璃、化工和纺织行业,首都墨西哥城也经历了一次转变。然而1910年暴力革命突然爆发,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这说明( )
A.工业化造就新型革命力量
B.贫富差距引爆暴力革命
C.独裁统治落后于时代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12.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13.(2022·浙江北斗星盟联考)有学者认为,若把中国清朝视为近代早期以陆地为基础之欧亚帝国的典型范例,我们可以说其在1911年最终走向灭亡正是时候。罗曼诺夫帝国在几年后的1917年瓦解,奥斯曼帝国在1922年正式结束前的10多年间便已先行解体。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初期,亚欧封建帝国的灭亡成为必然
②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7年,罗曼诺夫帝国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
④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5.《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一书中指出:非洲的反殖民斗争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期,反帝斗争表现为局部和零星的斗争;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帝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造成两个时期情况不同的原因是( )
A.国际黑奴贸易愈演愈烈
B.非洲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C.帝国主义侵略程度不同
D.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发生变化
16.1889年,埃及开罗几家卷烟厂工人联合举行罢工斗争,参加人数900人,斗争坚持了两个多月,迫使英国资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1895年,尼日利亚拉各斯发生了抗征房捐和地产税的群众示威运动,参加者达5 000人。这表明( )
A.群众性反帝斗争规模较大
B.城市反帝运动兴起与发展
C.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
D.民族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
二、非选择题
17.(2022·山东日照模拟)19世纪80年代,欧洲殖民者展开了瓜分非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的皇家尼日尔公司起草了所谓“标准条约”,这是一种填空文件,交由尼日利亚的部落首领填写。获得帝国委任的特许公司——皇家尼日尔公司,在攫取权益后,再交给英国政府。以下是文件主体内容。
我们,________的酋长,意在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条件更好,从今天开始,永远将我们在________的全部土地割让给皇家尼日尔公司。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以在我们国家的任何部分进行采矿、耕种和建设。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去解决由于任何原因而出现的本国纠纷,我们宣誓如果没有皇家尼日尔公司的批准,不会与其他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除非皇家尼日尔公司允许,我们约束自身不去与任何陌生人或外来者进行交流。
皇家尼日尔公司约束自身,不干涉本国的本土法律和习俗。也绝不干涉有序的和良好的政府的运作。
皇家尼日尔公司同意因他们需要的有关土地向本地的土地所有者支付合理的金额。
皇家尼日尔公司保护上述酋长免受邻近部落的攻击。
(酋长、翻译等人的签字)
本条约一式三份,188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14年,非洲被瓜分完毕。下图为各国在非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
——据刘猛《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当时英国殖民活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
18.(2022·优生联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
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
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中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解析:D 材料“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中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对外殖民扩张以及与荷兰之间的殖民斗争,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葡萄牙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故A、B、C三项排除。
2.如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中②代表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750年处于清朝盛世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①是中国;印度国土面积大,因此在1750年前仅次于中国,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②是印度;英国在17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因此③是英国;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因此1860年后快速增加的④是美国。故选B项。
3.(2022·四川雅安模拟)传统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为独霸美洲大陆而提出的,而“门户开放”政策则是美国作为姗姗来迟者为了在侵华上分得一杯羹而炮制的。由此可见,美国( )
A.与欧洲国家关系紧张 B.外交政策根本改变
C.世界霸权最终确立 D.国家实力不断增长
解析:D 不论是想要独霸美洲,还是想要在侵华上分得利益,都反映出美国自身实力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关系紧张与否,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此时美国并不是世界霸主,排除C项。
4.1884年,英、德等15国召开柏林会议,主要议题为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会议签署的《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是“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明”“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上自由通航的利益”。这次会议( )
A.解决了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B.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C.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解析:D 柏林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即“有效占领”原则,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故选D项;A项表述绝对,排除;柏林会议是列强协商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的会议,目的并非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柏林会议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落实,排除C项。
5.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解析:D 材料表明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黑奴贸易促进非洲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融合,并未表明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被隔断;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不是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黑奴贸易对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
6.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 )
A.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
C.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解析:A 根据材料“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可知这些公司大大促进了英国、荷兰和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符合题意;17世纪时主要是以重商主义为主,还没有建立起自由贸易体制,排除B项;17世纪时世界市场刚开始出现雏形,经济全球化尚未出现,排除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项。
7.(2022·江西宜春市联考)“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解析:A 题干中“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等信息说明科恩是17世纪海上霸权的荷兰官员,A项正确。
8.1876年,埃及统治者颁布命令,成立由14个西方国家组成的“混合法庭”。混合法庭可处理各国侨民与埃及人民之间的纠纷,有权指导埃及政府的施政。这一措施( )
A.推动了埃及司法独立
B.说明埃及已沦为西方国家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C.加剧了埃及的民族危机
D.说明阿拉比反英起义沉重打击了埃及旧势力
解析:C 根据材料“14个西方国家组成”“可处理各国侨民与埃及人民之间的纠纷,有权指导埃及政府的施政”可知,这些规定侵犯了埃及的司法主权等,加剧了埃及的民族危机,故选C项;埃及的司法权被西方控制,不利于埃及司法独立,故排除A项;埃及当时是受英国控制,故排除B项;当时阿拉比尚未领导反英起义,故排除D项。
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解析:D 全球商品流通只是其形成条件而非根源,故A项错误;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
10.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如果从世界全局角度来观察,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变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而且也猛烈冲击了欧洲和美洲的封建制度。这表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提高了拉美地区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解析:C 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有利于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它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彻底”表述绝对,排除D项。
11.墨西哥独裁者迪亚斯统治期间,铁路和电报线路连接了整个墨西哥,采矿业产量激增,企业家们还建立起了炼钢、玻璃、化工和纺织行业,首都墨西哥城也经历了一次转变。然而1910年暴力革命突然爆发,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这说明( )
A.工业化造就新型革命力量
B.贫富差距引爆暴力革命
C.独裁统治落后于时代发展
D.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迪亚斯统治期间,企业家们积极投资工业生产,墨西哥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工业化发展成果未能惠及人民,从而导致暴力革命突然爆发,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0年墨西哥的暴力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力量在此之前已经存在,A项表述错误;B项“贫富差距”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迪亚斯统治时期实行的发展工业的措施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C项错误。
12.1907年,亚洲许多国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明确提出:“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并约定:“亚洲诸国,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这表明( )
A.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
B.亚洲各国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C.联合斗争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D.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
解析:B 由材料可以看出,亚洲许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也促使各国在革命斗争中加强联合,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亚洲国家实现了革命斗争的联合,A项错误;联合斗争不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亚洲革命运动多数失败了,C项错误;在日本成立“亚洲和亲会”并非说明日本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指挥中心,D项错误。
13.(2022·浙江北斗星盟联考)有学者认为,若把中国清朝视为近代早期以陆地为基础之欧亚帝国的典型范例,我们可以说其在1911年最终走向灭亡正是时候。罗曼诺夫帝国在几年后的1917年瓦解,奥斯曼帝国在1922年正式结束前的10多年间便已先行解体。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初期,亚欧封建帝国的灭亡成为必然
②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7年,罗曼诺夫帝国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
④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 ①作为对题干整体意思的解读是正确的;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②解读正确;1917年,罗曼诺夫帝国是在二月革命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的,③解读有误;奥斯曼帝国是在1922年正式结束前的10多年间即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日益衰落并先行解体的,④解读正确。故答案为C项。
14.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解析:A 辛亥革命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增强,故选A项。
15.《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一书中指出:非洲的反殖民斗争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到19世纪后半期,反帝斗争表现为局部和零星的斗争;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帝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燃遍了整个大陆。造成两个时期情况不同的原因是( )
A.国际黑奴贸易愈演愈烈
B.非洲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C.帝国主义侵略程度不同
D.西方殖民扩张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C 非洲的反殖民斗争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反帝斗争表现为局部、零星的斗争和反帝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原因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非洲)的狂潮,民族矛盾激化,非洲人民也纷纷掀起了反侵略斗争,故C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黑奴贸易就被废除,A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B;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殖民扩张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性质的行为,D错误。
16.1889年,埃及开罗几家卷烟厂工人联合举行罢工斗争,参加人数900人,斗争坚持了两个多月,迫使英国资本家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1895年,尼日利亚拉各斯发生了抗征房捐和地产税的群众示威运动,参加者达5 000人。这表明( )
A.群众性反帝斗争规模较大
B.城市反帝运动兴起与发展
C.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
D.民族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
解析:B 由材料可以看出,非洲城市的斗争,以工人、市民斗争的反帝运动为主要内容,主要反对殖民者的压迫,体现了城市反帝运动兴起与发展这一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为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由材料无法看出工人阶级是斗争的主力,排除C项;非洲的民族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且材料中的罢工与示威运动并非完全受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2·山东日照模拟)19世纪80年代,欧洲殖民者展开了瓜分非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的皇家尼日尔公司起草了所谓“标准条约”,这是一种填空文件,交由尼日利亚的部落首领填写。获得帝国委任的特许公司——皇家尼日尔公司,在攫取权益后,再交给英国政府。以下是文件主体内容。
我们,________的酋长,意在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条件更好,从今天开始,永远将我们在________的全部土地割让给皇家尼日尔公司。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以在我们国家的任何部分进行采矿、耕种和建设。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去解决由于任何原因而出现的本国纠纷,我们宣誓如果没有皇家尼日尔公司的批准,不会与其他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除非皇家尼日尔公司允许,我们约束自身不去与任何陌生人或外来者进行交流。
皇家尼日尔公司约束自身,不干涉本国的本土法律和习俗。也绝不干涉有序的和良好的政府的运作。
皇家尼日尔公司同意因他们需要的有关土地向本地的土地所有者支付合理的金额。
皇家尼日尔公司保护上述酋长免受邻近部落的攻击。
(酋长、翻译等人的签字)
本条约一式三份,188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14年,非洲被瓜分完毕。下图为各国在非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
——据刘猛《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当时英国殖民活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材料来源来看,材料一为殖民者与当地统治者所签条约的原文,所以它是研究英国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一手史料。通过皇家尼日尔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作出的承诺等,可用于研究英国殖民活动的特点及手段;有关皇家尼日尔公司获得权力的条文,可用于研究英国殖民活动的目的。第(2)问,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应该从不同角度作答,从非洲的角度来看,是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看,是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是激化了非洲与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答案:(1)史料价值:从材料来源来看,材料为殖民者与当地统治者所签条约的原文,是研究英国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一手史料。皇家尼日尔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作出的承诺等,可用于研究英国殖民活动的特点及手段;有关皇家尼日尔公司获得权力的条文,可用于研究英国殖民活动的目的。
(2)影响:给非洲带来灾难;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激化了非洲与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18.(2022·优生联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是欧洲人完成了现代化的扩张,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
在这个问题上,戴蒙德提出了“最优分裂原则”。他认为,欧洲在近现代的崛起,正是得益于它的长期分裂。这种分裂促成了思想的多元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各国竞争。正是这种“分裂”孕育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双重原因,它在很长时间里维持了超稳定结构,并在明清时代,形成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成熟的高度专制政体,“由此带来的国家体制压制了现代科学出现所必需的多数条件”。
与欧洲和中国相比,印度是另外一个极端,它在地理和语言上,比欧洲更为分裂。戴蒙德的“最优分裂原则”便是——创新在带有最优中间程度分裂的社会里发展得最快:太过统一的社会处于劣势,太过分裂的社会也不占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作者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明发展进程的对比,意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答题时应首先注意到作者要讨论的问题是欧洲、中国和印度走向现代的差异。作者提到了三个方面的比较,论述时既可以聚焦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近代欧洲的崛起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的合理性。
欧洲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有许多差异,但都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共同源头,从而形成了“最优分裂局面”,即欧洲各国相互独立,又相互学习借鉴。欧洲“最优分裂局面”推动各国展开激烈竞争,从 15 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洲这种恰到好处的分裂程度,推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欧洲率先完成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欧洲的崛起过程验证了“最优分裂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