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3 23:4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冲突与重构
——一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8.第一次世界大战
9.社会主义道路
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道路
新秩序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人类永远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九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重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程标准
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仿效欧美
——背景
二、民变纷起
——过程
三、引领世界
——影响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俄国革命爆发的背景.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内容,根据时间轴梳理俄国革命的爆发过程。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对十月革命的影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仿效欧美
——背景
任务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俄国革命爆发的背景。
“(革命前)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列宁
1640年
1861年
1918年
1868年
(一)十月革命,为何发生?
1914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917年
178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775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仿效欧美——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怎样效仿欧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时空观念
俄国彼得大帝 改革
一战前,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如何?
一、仿效欧美——背景
经济上: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西欧、北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史料实证
一战前,俄国国内社会状况如何?
一、仿效欧美——背景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材料1
在俄国统治阶级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1861年获得解放后,繁重的捐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使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
在工业领域,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甚至16-18小时,1914年经济罢工达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政治上:沙皇封建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俄国有150多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
国际上:一战中俄国失利,激化国内社会矛盾。
一、仿效欧美——背景
材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俄国有150多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
一战对俄国造成怎样影响?
俄国在“一战”的状况
“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
——列宁
二、民变纷起
——过程
任务二:阅读教材39-40页图文内容,根据时间轴梳理并讲述俄国革命的爆发过程。
1917年3月
(俄历2月)
1917年4月
1917年7月
1917年11月
(俄历10月)
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临时政府继续一战,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
列宁返回彼得格勒
十月革命爆发,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倒沙皇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民变纷起——过程
任务二: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9-40页图文内容,根据时间轴梳理并讲述俄国革命的爆发过程。
时空观念
1.沙皇专制统治是如何被推翻的?
2.新政权是否满足俄国广大人民的心声?
3.谁真正代表了俄国广大人民的心声?提出怎样要求?
二月革命之背景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至1917年,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造成300万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
1916年罢工有1500起,参加人数超过100万。农村头5个月就有510次起义。
——(苏)明茨主编《世界通史》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沙皇专制
反饥饿、反一战和反沙皇制度的斗争结合起来,
革命力量壮大
反抗
镇压
群众
反抗
镇压
二、民变纷起——过程
时间
地点
结果
1917年3月
(俄历2月)
俄国首都
彼得格勒
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民变纷起——过程
二月革命之过程
政权名称 代表利益 实力
苏维埃政府
临时政府
工人士兵(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拥有武装力量
掌握各级行政机关
课堂讨论
二月革命的目标有没有实现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民变纷起——过程
《四月提纲》
1917年4月,列宁辗转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二、民变纷起——过程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军队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要求苏维埃中央执委会立即夺取政权。下午2时,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
二、民变纷起——过程
课堂讨论
和平过渡已不在可能,接下来该怎么办?
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
——列宁
工人和农民示威
和平过渡
暴力革命
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二、民变纷起——过程
1.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仍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2.沙皇封建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4.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遭到人民反抗。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总结十月革命爆发原因
二、民变纷起——过程
人民选择了苏维埃!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夜,列宁化装来到斯莫尔尼宫。
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号占领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1917年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斯莫尔尼宫
十月革命之过程
二、民变纷起——过程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1月7日晚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
第二次代表大会
斯莫尔尼宫
①《和平法令》
②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二、民变纷起——过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一说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愿望
满足了人民和平的愿望
保卫了新生政权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民变纷起——过程
说一说
布尔什维克党为粉碎1918-1920年叛乱所采取的措施?
粉碎
粉碎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巩固了新生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
扼杀
联合起来
国外
国内
采用
经济上
二、民变纷起——过程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革命任务
结果
革命性质
对比探究: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唯物史观: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是其革命任务决定。
1917年3月(俄历二月)
1917年11月(俄历三月)
三、引领世界
——影响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
任务三:结合所学分析史料,多维度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材料1 十月革命有着巨大的国际意义。它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开拓了一个社会主义基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使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和斗争,也提供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互吸取经验,促进各自的繁荣。十月革命的胜利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榜样,可以不通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对俄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
对世界: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模式)。
对社会主义运动: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中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实现革命胜利和国家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三、引领世界——影响
为什么俄国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史料实证
合作探究:中俄两国革命道路选择有何异同?简要说明原因。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材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材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冲突与重构
——一战及战后初期的世界
8.第一次世界大战
9.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探索
——十月革命
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道路
新秩序
11.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新力量
单元回顾
纵观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从推翻沙皇体制到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开辟一条新的社会主义道路,
每一次抉择,每一个历史的岔路口,看似出人意料,
却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俄国人民在1917年这个十字路口的选择,
改变了俄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反观当下,国际局势变幻莫测,
当人类再次面临历史的十字路口,
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
1861年
1917年3月
1915年
11月
1914年
1918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
世界
中国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请从下列时间轴中任选两个及以上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论证上述观点。(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例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埃及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运动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发表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共一大召开
评价标准:(5分制)
一等(5~4分) ①题目恰当,有新意;②史实运用正确,论述充分,能明显感受到所论述观点;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3~2分) ①题目恰当;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论述较为充分,能基本感受到所论述观点;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1~0分) ①题目不恰当;②史实运用不正确,论述不充分,不能感受到所论述观点;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结合课本第42页和第11课,在表格中梳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7-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4) 苏联模式
(20世纪30年代中)
农业
工业
商业
经济体制
我的理解:
追踪学习:“钢铁巨国”(苏联)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