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极地地区(第2课时)(课件33张)-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0 极地地区(第2课时)(课件33张)-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4 07: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同步课堂】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
学习目标
01
结合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价值,了解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历程和意义。
02
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的价值观。
科学考察的宝地
内容概要
02
0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02 科学考察的宝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 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 000多人。
中山站
长城站
泰山站
昆仑站
秦岭站
1985年2月14日,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
1989年2月26日,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建成
2024年2月28日,第二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
2009年2月2日,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开站
2014年2月8日,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成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秦岭站
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泰山站
极地多狂风,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为什么南极科考站大多采用架空设计?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11月-次年2月份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稍高;
又是极昼期,白昼时间长,便于科学考察活动的进行。
从飞机上发送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测量南极大陆岩石上的冰层厚度。
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冰芯,可以获得南极过去降水、气温等地理信息。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演化而成,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南极洲过去可能位于一个温暖的地区,后来因为大陆漂移逐渐到达南极地区森林被埋地下,形成煤炭。
南极·淡水资源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雪总量约2500—30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饮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南极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海洋之一。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拥有超过1000种鱼类、100种海洋哺乳动物和数千种海洋无脊椎动物。
阅读材料
穿越南极
1989~1990年,由中国、美国、苏联、法国、日本五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 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 完成了
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
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沟谷
深达数米直至数十米,随时都 有可能
吞没拉着雪橇奔跑的狗群和 滑着雪橇
的探险队员。除了地形的 险恶外,气
候的恶劣也是考察队面 临的一个恶魔。
风的吼啸,令人心 惊胆寒;雪的弥漫,
使人昏眩迷途; 酷冷的严寒,给考察
队员们留下了 无情的冻伤印记。但是,
五国勇敢 的开拓者,卧寒冰,浴风雪,
置生 死于度外,终于在 1989 年 12 月
12 日,到达了南极极点,在南极考察
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 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黄河站
中国黄河站
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
1986年7月9日,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2004年7月28日,中国首座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建成。
0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冰帽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当地赖以为生的陆海生物的栖息。
近年来,由于人们乱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鲸已陷入危机之中。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此外石油泄漏的重大事件发生,给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禁止商业捕杀,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南极公约》
《全球禁止捕鲸公约》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演讲: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以下是两幅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其濒临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图为中国南极秦岭站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的设计是为了( )
A.隔绝寒冷空气 B.防止被积雪淹埋
C.便于北极熊活动 D.节省建筑材料
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的行为是( )
A.建材全部就地取材 B.掩埋施工建设垃圾
C.使用风能和太阳能 D.废弃物品就地焚烧
B
C
随堂检测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作为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越冬考察站,秦岭站将在我国南极科考中发挥重大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秦岭站位于( )
A.(85°N,147°W) B.(75°S,164°E)
C.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D.南极大陆最高处
4.我国南极科考站开站时间多集中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 )
①处于极昼,白昼时间长便于施工
②正处暖季,气候较为适宜人员活动
③进入雨季,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④大型食肉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A
随堂检测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也是中国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中国北极科考队先后多次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图为中国黄河站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黄河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6.黄河站所在地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如春 B.四季分明 C.终年湿热 D.终年严寒
7.下列关于北极及其附近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位于白令海峡北方 B.北冰洋沿岸生活着大量企鹅
C.格陵兰岛有极昼极夜现象 D.我国的冬季是到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B
D
C
随堂检测
“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除了用来防御危险,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下面左图为北极地区略图,图为“苹果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黄河站能够看到众多的企鹅
B.纬度高,气温极低,无常住居民
C.常年被冰雪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D.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D
随堂检测
11.“苹果屋”外观选用绿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12.北极科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北极、保护北极,下列不属于北极科考关注的是( )
A.旅游资源开发 B.冰川考察 C.生物多样性保护 D.气象监测
B
A
随堂检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