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3 23: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核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氢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核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原子弹)和聚变武器(氢弹)。
带有弹头和动力装置的高速飞行器
1.“两弹一星”
(1)含义: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背景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论十大关系》)
“我们也要有原子弹!”“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5年毛泽东谈话
(一)横空出世: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64年
10月16日
1970年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
第5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第4个自己研制
氢弹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成就:
1.“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在中国核武器史上永远少不了一个人的存在——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
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
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
究工作奠基者。
邓稼先(1924-1986)
“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历时5年,氢弹历时2年8个月。
苏联原子弹耗时6年9个月,氢弹4年。
美国原子弹历时6年,氢弹7年3个月。
法国原子弹耗时15年,氢弹8年6个月。
年仅62岁
(3)代表人物:
1.“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
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
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
的努力下回到中国。
我宁肯枪毙他,也不允许他回到共产党中国,他太有价值了,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抵得上3到 5 个师的力量。
——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
(3)代表人物:
1.“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 法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不到四年 2年零8个月
邓稼先
(1924—1986)
钱学森
(1911—2009)
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哪些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
精神
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结合阅读教材92页材料研读和材料三,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保卫安全,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4)意义:
1.“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毛泽东
强而不凌,威而不霸!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太空漫步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太空漫步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太空漫步
③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太空漫步
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州一号
神州五号
神州七号
神州十一号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太空漫步
空间对接
1999
2003
2008
2016
航天技术取得辉煌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2.太空漫步
神州十二号
进入自己空间站
202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
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2000年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袁隆平对外普及杂交水稻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施。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素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素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
“百家争鸣”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话剧《茶馆》
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青春之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
电影《林则徐》
反映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电影
《大决战》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艺获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制定恰当的方针政策;
顺应经济全球化,积极融入世界。
科学家、文学家的不懈努力;
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
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技
文化
国防
农业
医学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核弹:原子弹1964 氢弹1967
导弹:1966第一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一星:东方红1号1970(太空探索开始;
世界第5独立发射国家)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 杨利伟(世界第3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 2008 翟志刚(太空漫步)
神州十一 2016 空间对接
神州十二 2021 进入空间站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粮食安全;
世界饥饿贡献)
屠呦呦 青蒿素 治疗疟疾(生命健康贡献)
1956毛泽东“双百方针”:艺术:百花齐放
学术:百家争鸣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钱学森
邓稼先
科技文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