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1.古诗二首
乡村
居住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居住在乡村时,看到了乡村动人的春景后写下的一首诗。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乡村美景打动了诗人,让他诗兴勃发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村居》这首诗。
读古诗,看插图,找一找诗人在乡村居住时都看到了什么?
村 居
【清】 高 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村 居
dǐnɡ
【清】 高 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莺
yīng
zuì
yān
fú dī
sàn
chèn
yuān
yīng
村 居
【清】 高 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看图猜字词
堤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杨柳 柳条
吹拂
春风拂面
河堤 堤岸
提
堤
dī
tí
扌
(河堤)
(堤岸)
(提包)
(提醒)
题
tí
(题目)
(做题)
村 居
【清】 高 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村 居
【清】 高 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看图猜字词
鸢
纸鸢?
纸鸢
风筝
制作风筝历史悠久
木鸢→纸鸢→风筝
风筝在古代就出现,由木板或竹片做成,主要用于军事,称为“木鸢”。造纸术出现后,才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后有人在风筝上加竹笛,风吹后发出古筝的声音,故叫“风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读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
村 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二月,天空 ,小草 ,黄莺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轻轻地擦,扫
迷醉,陶醉
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醉”字左边表示酒,右边像一个站立不稳的人,表示喝酒喝多了。
草长莺飞 二月天,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
黄莺飞来飞去。
拂堤杨柳 醉春烟。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的抚摸着堤岸;水汽如同烟雾般凝聚着,杨柳似乎陶醉在这浓丽的春景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
自然景物 时间
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仿佛感受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写村中堤岸边上的杨柳
“拂”和“醉”把静止的杨柳拟人化了,写活了杨柳的柔美姿态和神韵。“醉”也是诗人自身对这浓郁春意的心理感受。
拂堤/ 杨柳/ 醉春烟。
拂堤/ 杨柳/ 醉春烟。
诗中出现的虽然只是黄莺飞、春草长,杨柳春烟这些简单的事物,然而读来却使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的世界,嗅到了花香袭人的春的气息。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 归来早,
天色尚早,村里的孩子放了学急忙跑回家,
忙趁东风 放纸鸢。
忙着借这轻柔的春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群孩子早早地放学回了家,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如果是你,你一回到家,天气好,春光好,几个小伙伴要一起去放风筝,你的心情怎么样?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写出了儿童的迫不及待和期待的愉悦心情。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由景及人,写出了活泼可爱的孩童们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欢声笑语中兴致勃勃地放着风筝,是春天更加充满生机,富有朝气。
草___莺___二月天,
___堤___柳醉春___。
______散学归来早,
忙趁______放______。
长
飞
拂
杨
烟
儿童
东风
纸鸢
背
熟读成诵。
村 居
[清] 高 鼎
童
醉
柳
堤
拂
莺
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景图
乐春图
看图读诗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童年 儿童
造句:我们的童年多么欢乐。
音序:T 部首:立
tóng
这首诗勾画了一副优美的田园春景图,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富乐趣的事,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草长 莺飞 杨柳醉
写人:
写景:
儿童(放风筝)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唐] 贺知章
咏 柳
赞美、歌颂
赞美柳树。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春天除了色彩绚丽的百花,生机勃勃的小草和活泼可爱的小鸟外,诗人们赞美歌咏最多的应当属柳树了,微风吹拂,柳树抽条,枝条摇曳,好一副春意盎然的画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咏柳》。一起去看看贺知章是怎么写柳树的吧!
组词:咏雪 咏梅
认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他的诗现存二十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广为传颂。
知作者
猜一猜:妆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女字?
“妆”是指女子起床后梳妆打扮,也指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结构:左右结构
化妆 梳妆打扮
音序:Z 部首:丬
zhuāng
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
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字理识字:丝的演变
丝:会意字。“丝”和“糸”原本同字同源同义。现在,它们在用法上已经发生
了分化,“丝”可以独立成字,“糸”(作左偏旁时简化为“纟”)仅作组字
构件使用,由它组成的字,大都表示与线绳、纺织物有关的意义,如:绦、
紧、絮、线、绳、绸。
丝线、丝绦、蚕丝
周金
秦篆
汉隶
丝
今楷
周金
裁:裁剪。我们经常用剪刀来裁剪东西。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 载
观察“裁”和“载”的异同。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剪刀 剪纸
造句: 爸爸买的这把剪刀非常锋利。
音序:J 部首:刀
jiǎn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读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
碧玉
柳叶
柳条
一树
满树
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绿丝绦
柳树鲜嫩的新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万条垂下 绿丝绦。
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用碧玉写柳树,突出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亮度,有了光泽感,展现了春天柳树的勃勃生机。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千丝万缕,随风披拂的柳枝犹如美人身上的万千丝带,轻柔迷人,摇曳生姿。“垂”字生动传神的写出依依舞动的柳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细长
柔美
漂亮
生命力,诗人对柳树的喜爱之情
碧绿
形态
色彩
不知细叶 谁裁出,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柳叶的精巧
春风的神奇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动态美
问
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后两句由“绿丝绦”引发联想,诗人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带来绿色的春天。
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
小草
花朵
树叶
思考
裁
绦
咏
妆
丝
童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背
熟读成诵。
这是一首咏物的七言绝句,借柳树歌颂春风,描绘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悦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诗歌主题
咏柳
描绘
碧柳玉树
春风裁叶
碧玉
一树高
比喻
万条
绿丝绦
想象
柳叶
谁裁出
自问自答
春风
似剪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