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4.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入主中原。
5.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知道雅克萨之战。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7.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8.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
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主。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历史是客观真实地把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不包含主观的感触想法,而历史小说大多以历史背景中的人与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再创作,可增减、虚构,虽有一定史实作基础,但不能当作历史。
史学基础素养
天干地支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概念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推一位,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如2023年是癸卯年、2024年是甲辰年 干支纪年
史学基础素养
干支纪年
中国古代史时空线索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既有统一,又有分裂,但分裂只是暂时的,而且在局部分裂中依然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时空建构
时空建构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核心
事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对外交往
科 技
文学艺术
反侵略斗争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 《红楼梦》
董其昌 徐渭 昆曲《牡丹亭》 昆曲《长生殿》《桃花扇》 京剧
君主专制
1368年
16世纪中期
1636年
1644年
1653年
1684年
1727年
18世纪中期
1840年
1405年
1713年
1685、168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
册封达赖
明朝
清朝前、中期
设置驻藏大臣
1433年
顺治帝
1662年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册封班禅
设台湾府
平定大、
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
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废丞相、设三司、厂卫
设军机处
郑和下
西洋
“闭关锁国”政策
思 想
八股取士 文字狱
考点排查一: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标: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1.明朝的建立、与灭亡(1368-1644) 建立
灭亡
2.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
中央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①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与明成祖时设立的东厂合称“厂卫”。
3.八股取士 概况
影响
4.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内容变化: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②文体变化: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盛产青花瓷器的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考点定向突破1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发展趋势
坐
站
跪
秦汉时期
丞相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宋朝
宰相、副宰相
元朝
中书省
明朝
废丞相制度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强化,相权在逐渐削弱,直至废除
考点定向突破2
隋文帝开始
隋炀帝
设置
唐太宗
增加
武则天
创立
宋朝
明清
考试选拔人才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考试人数、科目 进士科
殿试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八股取士
1905年
科举制废除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清
僵化、直至废除
以积极影响为主
以消极影响为主
科举取士制度的演变
影响:
作用①科举制的创立的前期,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有利于稳固统治,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局限:后期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考点定向突破3
(1)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自主性
(2)统治者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也让社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3)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但又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考点排查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郑和下西洋 条件
目的
时间
规模
影响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换取海外奇珍
1405-1433年
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原因
事迹
评价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的“倭患”日益严重
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又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课标: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考点排查三: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科技名著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末的农业科学巨著
3.建筑 明长城
北京城
4.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5.艺术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①营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②构成: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③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并对称展开,均衡布局。以宫殿为重点。
④紫禁城: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作者是施耐庵,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明朝时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考点定向突破4
变化:一度领先直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
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日益没落的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③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统治(或大兴“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
④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
⑤中国传统科技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注重实用忽视理论研究,注重经验、缺少实验等特点,也阻碍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突破;
⑥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考点排查四: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标: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入主中原。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
明朝灭亡
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后金建立
清朝建立
清兵入关
明代中后期,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起义最后失败
考点排查五: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知道雅克萨之战。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廷在台湾的建制 收复 建制 概况
作用
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统治者以北京为都城,推崇儒家学说,逐步确立统治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3.清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4.巩固西北边疆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2)设置机构: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3)颁布法律: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事务。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4)乾隆帝礼待六世班禅为其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1)平定叛乱:①康熙帝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②乾隆帝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2)设置机构: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领导下从沙俄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5.雅克萨之战
清朝中国的疆域:
对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的认识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①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入侵的光荣传统。
②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③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考点定向突破5
中国古代边疆主要管理机构
地区 时间 机构
新疆 西汉
唐朝
清朝
台湾 元朝
清朝
西藏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
伊犁将军(乾隆帝)设新疆行省(1884年)
澎湖巡检司
台湾府(1684年)、台湾行省(1885年)
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驻藏大臣(雍正帝1727年)、噶厦(1751年乾隆帝)
考点定向突破6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
统一的
多民族
国家不
断巩固
和发展,
民族融
合不断
增强,
共同创
造辉煌
的中华
文明
趋势
中央对边疆民族的管辖逐渐
加强;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不
断加强;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增强
阶段
夏商周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阶段特点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考点排查六: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
表现
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商业
人口的增长 原因
表现
影响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耕地面积扩大;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与改良新品种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朝前期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形成一些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大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
清朝前期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考点排查七: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君主专制的强化 政治 设立 职能 影响 思想文化 文字狱 目的
时期
影响
文化专制 课标: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2)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收缴并销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
2.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政治 经济 社会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含义
表现
影响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②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限制通商口岸。③1757年,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清朝的官僚体制腐败,军备废弛;
官僚机构臃肿,财政危机: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考点定向突破7
历代王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宋朝
清朝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设立市舶司
广州十三行
西汉
丝绸之路开辟
明朝
郑和下西洋
考点定向突破8
明清时期分别实行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有何启示
考点定向突破9
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特点:
①和平友好交往达到顶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②殖民者(日本、荷兰、沙俄、葡萄牙等国)开始展开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③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殖民的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启示:对外开放促进社会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考点排查八: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
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小说 代表作
作者
内容
地位
昆曲 兴衰
代表作
京剧 《红楼梦》
曹雪芹和高鹗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
明朝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清朝中期以后走向衰落
明朝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清朝有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政治历史剧
徽调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成为清朝最主要的剧种
考点定向突破10
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 原因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体裁发展
名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作者
成书 时期
特点或 地位
四大名著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清朝
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要求更加自由的精神文化作品
中考真题速递
1.(2023·宜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2.(2023·烟台)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D.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2023·温州)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
A
《盛世滋生图》局部
C
4.(2023·郴州)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指(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
5.(2023·宜昌)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6.(2023邵阳)康熙年间的《江宁县志·墓园》载:“……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乐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宣德中复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之处也。”这座墓葬的主人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7.(2023临沂)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B
B
D
A
8.(2023广西)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A.泽被天下的农业 B.灿若星辰的文坛 C.四通八达的交通 D.光耀千古的科技
《齐民要术》书影 泥活字版(模型)
《天工开物》插图
D
9.(2023包头)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千米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
10.(2023广东)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11.(2023武威)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这些措施( )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
C.规范了地方行政体制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2.(2023枣庄)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的一部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该小说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3.(2023天津)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A.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4.(2023滨州)明朝时,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苏州是著名的丝织印染中心,蜚声中外;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C. 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 D.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B
D
D
C
B
15.(2023苏州)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A. 八王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 B.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C. 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D. 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
16.(2023成都)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A. 设西域都护府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金瓶掣签 D. 设置中书省
17.(2023福建)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A. 水陆交通发达 B.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 商帮资本雄厚 D. 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D
C
B
18.(2023江西)下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
小说 《红楼梦》的内容和创作特点
戏剧 昆曲的发展演变
京剧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A.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B.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C. 清朝的文学艺术 D. 清朝的科学技术
C
19. (2023呼和浩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二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
(1)材料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宋应星
(3)说明《天工开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
(2)主要内容: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3)时代特点: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 长城的修建自春秋战国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秦、明两代修建的长城均长逾万里。明长城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技术最先进,也最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长城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变迁。
秦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示意图
(4)比较两幅地图,找一找秦、明长城屏障对象的变化,想一想其中不变的是什么?
(1)秦主要是抵御匈奴,明主要是防御蒙古贵族南扰(后期女真)。功能未变,一直起着军事防御和保护作用。
(5)比较两幅地图,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其走向和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5)变化:向西北延伸;位置更加靠南。
20.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六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图片搜集]
图一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图二 郑和宝船(模型) 图三 广州十三行
[材料搜集]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的信函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史实探究]
(1)请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1)图一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图二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三则材料共同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推行了怎样的政策 产生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3)图三中广州十三行承担了什么职能 说一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危害。
(3)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4)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
21.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了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栏目一] 杰出的古代工程
①这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②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1)栏目一图中A、B、C三个地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①②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哪两项建筑成就
(1)涿郡、洛阳、余杭。故宫(或宫城;或紫禁城),明长城。
[栏目二] 伟大的发明创造
(2)发明:指南针。推荐:造纸术或印刷术。理由:造纸术或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或火药。理由: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上图)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2)栏目二中图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 除此之外,另外三项发明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再推荐另外三项中的一项发明,并说出理由。
[栏目三] 光辉的科技巨著
图一 李时珍像 图二 宋应星像 图三 徐光启像
(3)分别写出栏目三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3)图一:《本草纲目》。图二:《天工开物》。图三:《农政全书》。
(4)综合上述三个栏目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杰出的科技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中国历史小丛书”(1)材料一中这段话反映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做法 “丞相”是在哪个朝代开始设置的
(1)朱元璋。秦朝。
(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 “它”的设立有何意义
(2)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材料二中的“它”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依据材料二说出“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雍正帝。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可能被删除的一位英雄人物。说出清朝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的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这种做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岳飞。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呈现的特点。
(5)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逐渐达到顶峰。
23.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管辖地区 措施
西藏 建立对① 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朝设置② .
新疆 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来设立③ .
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④ ,隶属福建省。
(1)请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①达赖和班禅。②驻藏大臣。③伊犁将军。④台湾府。
材料二 1771年秋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依山面湖的万树园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蒙古族某一部落的首领,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接连几天,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2)材料二中受到乾隆帝盛宴款待的部落首领是谁 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礼遇
(2)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材料三 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康熙帝决定用武力保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水陆并进,围攻沙俄侵略军,俄军伤亡惨重,战败投降。清军走后,俄军再次进犯,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被击毙。800多名入侵者仅剩60多人,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三所述的中俄之战的名称是什么 “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最终是怎样被解决的
(3)雅克萨之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材料四 清朝前期疆域简易图示(下图)
(4)请写出A、B、C处对应的内容。
A: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B: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C:南海诸岛。
24.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为加强君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图一
图二
图三
(1)人物:朱元璋(明太祖)。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立“三司”,使行省权利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图二是明朝什么机构的印信 明成祖设立的与此相似的机构是什么 这两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机构:锦衣卫。机构:东厂。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监视官民等。
(3)图三反映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到明朝时有了什么变化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一制度
制度:科举制度。变化:明朝采用“八股取士”。评价:“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4)结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君权的发展趋势,总结这些措施对明朝的影响。
趋势:明朝君权不断强化。影响:加强了君主权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统治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