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陆军的建设
1927.8.1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9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1928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1937-1945国共第二次合作,八路军、新四军
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1953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
(1)新中国成立时:陆军兵种较少
(2)发展: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的建设
(1)海军的成立: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舰艇的发展:百余艘陈旧舰艇——研制了多型舰艇
①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 ②1971年,导弹驱逐舰
③2012年,辽宁舰 ④2019年,山东舰
(3)兵种的完备: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空军的建设
(1)建立:1949年11月,人民空军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历经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蒋道平)
(2)发展:①飞机从国外购买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一五计划沈阳飞机制造厂)②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组建: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出于保密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2.地位: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3.任务: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4.组成: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5.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6.发展: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2013年,“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古田会议:2014年,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929年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3.成立五大战区: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五大战区(东南西北中),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4.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5.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百万大裁军:助推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1、清政府筹划海防原因:①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②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③中国海防薄弱④洋务运动兴起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吸取近代教训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③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④中国的工业化开展和科技水平进步
3、新时期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①改革开放推动②综合国力提升③科技的进步④国家对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视
意义:①巩固了海防②保卫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洋国土③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
4、20C70S我国海军窘境的原因?
①当时我国工业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基础薄弱②海军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当时我国综合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海军的发展③当时的政治环境阻碍了海军建设
5、新时期海军强大原因?①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重视②科技的发展③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1.“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人民海军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2年风雨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答案】A
2.这支掌握着“大国利剑”的神秘部队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保障中华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可以说,对于潜在的敌对势力而言,它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震慑敌人的最有力杀手锏。关于该部队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5
A.它的名称由第二炮兵部队更名
B.它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的
C.它的成立是我国重大战略决策
D.它是中国战略进攻的核心力量
【答案】D
3.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材料中没有涉及核心能,排除A;材料与外资无关,排除B;航天技术只是材料内容之一,太片面,排除D。
4.中国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战争的严峻考验。在战场上,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这场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空军诞生在1949年11月11日,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发生在空军诞生之前,故排除A、B、C项,因此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的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故选D项。
5.从开国大典到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开国大典到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自主科研能力增强。注意题目强调了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
6.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強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答案】A
7.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对美国“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纪实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B.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D
8.2014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实力,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不是弱者,打破了帝国主义核垄断,故选A。
9.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它的名称是( )
A.亚罗号 B.致远舰
C.吉野号 D.辽宁舰
【答案】D
【解析】亚罗号是19世纪50年代一艘走私船,故A选项排除。致远舰、吉野号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故B.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海军开始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故D选项正确。
10.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兵种耀眼登场。以下四大兵种中,出现较晚的是(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答案】D
【解析】最晚出现的兵种,是火箭军,于2015年正式建立,故选D项。陆军是在1927年出现的,海军产生于1949年4月,空军是1949年11月诞生,故排除A.B.C项。
11.197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道:“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别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该报道旨在强调中国“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 )
A.冲击了两极格局 B.增加了国防实力
C.开创了航天科技 D.增强了民族自信
【答案】B
12.201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在北京举行,展现了我国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我国新时代强军之路的新格局有( )
①成立火箭军 ②军委管总 ③战区主战 ④军种主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13.“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答案】D
14.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1949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建立。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成立,2015年12月31日更名为火箭军。他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1956年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因此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是②④①③,答案为C,A.B.D排除。
15.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而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人民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故选D项;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排除A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排除B项;1966年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排除C项。
16.2019年4月23日,我国在青岛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方参阅舰艇包括航母辽宁舰、新型核潜艇、新型驱逐舰等,有些舰艇是第一次亮相。从海上阅兵活动可以看出,我国海军( )
A.成立于抗美援朝期间
B.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C.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D.日益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答案】C
17.2020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该书指出,中国军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16名中国官兵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说明( )
A.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B.当今世界的地区冲突有所缓和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机构
【答案】A
18.2015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火箭军的前身是( )
A.陆军部队 B.海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答案】D
1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个军种“火箭军”改自于先前的“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20世纪60年代 D.改革开放后
【答案】C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近代中国的外交:屈辱、不平等、不独立
2.建国初期的外交背景:
(1)国内: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和禁运
3.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4.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①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②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③中苏结盟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1)二战后,亚洲和非洲诞生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美国挑拨中国同邻近国家的关系
2.目的:发展同邻国与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3.提出:1953年底,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4.发展:1954年底,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5.内容: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
6.影响:①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打破意识形态,革命外交——国家外交)②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1)时间:1954年 (2)地点:瑞士·日内瓦
(3)地位: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3)地位: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目的:反对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进行友好合作
(5)中国代表团的贡献:“求同存异”方针
同:共同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发展诉求、共同的和平愿望
异: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
(6)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7)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国家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华盛顿会议
【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形象地说:“尽管我们过去在国内谈判有经验,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是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了,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又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致力于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倡导建立不结盟组织
【答案】B
3.下表为万隆会议前后与中国建交的亚非国家总数,这说明万隆会议( )
A.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里程碑
B.使新中国获得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外交承认
C.通过不懈努力彻底消除了亚非各国的误解
D.在亚非地区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答案】A
4.自主学习时同学们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如图这组照片的主题是( )
A.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答案】D
5.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答案】A
6.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A
7.有人曾说“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下列史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B
8.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如图所示)面对如此不利的外交环境,中国政府将如何破局?( )
①倡导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②加强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③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⑤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一中一台”的主张 ⑥参加日内瓦会议,为缓和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做出重大努力 ⑦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②⑥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⑦
【答案】A
9.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答案】D
10.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充满民族自豪地宣告:“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答案】B
11.一个美国记者在万隆会议发表评论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发出这样的评论,是由于周恩来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答案】B
12.2020年3月 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项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B
13.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答案】B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1)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即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
3.意义:①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
③对美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4.原因:(1)国内: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2)国际: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②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苏攻美守)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1.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美国政府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原因:(1)美国方面:①陷入越南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②美苏争霸中的不利环境;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
(2)中国方面:①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②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③扩大国际交往,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
(3)根本原因: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
3.历程:(1)民间交流:1971年4月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2)官方接触: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元旦,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正常化
4.意义: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与和平发展
②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引发第三次建交高潮。
④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中日建交
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
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全方位外交
1.时间:改革开放后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外交理念:(1)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2)积极参与全球外交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③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5.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6.外交成就:(1)截止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中国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7.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当今政策)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1.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答案】B
2.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D
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材料考查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影响。从“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可知,本题应选A项。
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和国际争端。两国达成的共识( )
A.体现了平等互利的精神 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体现了机会均等的精神 D.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
【答案】B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里的“梅开三度”是指( )
①中美关系改善 ②中日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故①正确;1972年9月,中日建交,故②正确;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③正确;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6.186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实现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中美关系友好 D.团结一致抗击法西斯
【答案】B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答案】D
8.1949年我国护照为单页版,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我国护照语种的变化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政策出台 B.经济实力的增强
C.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 D.外交关系的变迁
【答案】D
9.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
A.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
【答案】B
10.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面对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威胁,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毛泽东在同周恩来等人的谈话中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边作战。基于上述情况,我国( )
A.改善了与美国外交关系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努力重返联合国的舞台 D.开始改革开放提升国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边作战”可知我国为了避免两边作战,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故选A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排除D项。
11.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我们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习主席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主要因为当今世界( )
A.两极的格局依然存在 B.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
C.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 D.局部地区的战火不断
【答案】C
【解析】两极格局终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C符合题意。两极格局依然存在的说法错误,排除A;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局部地区战火不断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
12.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D
13.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乒乓外交”的真正成就在于,它开创了一个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下列外交成就与“乒乓外交”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
A.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14.新中国的外交由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到打开外交新局面,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其间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
①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中苏正式建交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排序型选择题。
根据所学可知:①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中苏建交是在 1949年10月;③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④1971年10月,第26 届联大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综上所述,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故本题选择C。
15.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C
16.尼克松在回忆他访问中国时说:“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于( )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答案】C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中美关系开始打破隔绝的局面,逐步走向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题干中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于1972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
A.出席万隆会议 B.重返联合国
C.加入世贸组织 D.成功举办奥运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故选B项;1955年周恩来参加了万隆会议,排除A项;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排除D项。
18.下表是《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从中可以得知( )
A.我国成为建交国家数量最多的国家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中国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D.我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的提高
【答案】D
19.邓小平在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国内动乱,但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是受到国际上承认的。能够佐证邓小平意见的是( )
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B.中国与美国建交
C.万隆会议的成功表现 D.中苏进行深化合作
【答案】A
20.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21.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A
22.2020年3月13日,中国政府应邀向意大利国家派防疫医疗救援队,3月18日,中国同非洲24个国家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和信息,4月16日,中国政府派往非洲的防疫医疗专家组和援助物资抵达埃塞俄比亚,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 )
A.倡导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C.推动了大国协调合作发展战略
D.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答案】D
23.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质
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强烈的主权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