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专题09: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中国现代史)
2024年中考考前抢分攻略
跨越
使用指导:考前20天也是提升分数的黄金期。“快中考了,要怎么安排学习内容啊?”本专辑打破原来考前20天回扣课标复习方法,对知识点从新的角度整合,复习方便快捷,迅速掌握基本知识,提升专题能力,助力中考!
CONTENTS
目录
强化体系
强化单元体系(掌握主干知识)
强化中外时空(把握时空观念)
强化主题观点(针对观点论述)
奋战中考
强化整体概念(突出时代特征)
强化纵横联系(串讲核心专题)
实用+高效
第一部分
COMPANY SLOGAN
强化整体概念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整体感知
鸦片战争
1840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2017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三大改造完成
过渡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 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主主义社会
历史坐标感知:中国现代史分期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新时代
时间界限:
一条主线:
两大阶段:
一条道路:
三个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史与成就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整体感知
中国现代史知识的总体认知一:
1949年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政权:军事独裁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多种经济并存)
政权: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
1956年
▲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多种经济并存成分:固有经济、个体经济(农业手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合作社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等经济成分。
整体感知
中国现代史知识的总体认知二:
1956年
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制度:政协代行职权,
《共同纲领》(1954年)
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不发达市场经济)
阶级:多种阶级成分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
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经济: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阶级: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78年
▲经济体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混合型经济体制;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基本建立。2017年中共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体感知
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总体认识:
1.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基础。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
织形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第二部分
COMPANY SLOGAN
强化单元体系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
—《共同纲领》
成立标志:1949.10.1举行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措施:
1950.10—1953.7
彭德怀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1950—1952年底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底)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确立标志: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1953—1956年底
①所有制: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②社会性质: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良好开端:1956,中共八大
失误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会运动、文革
社会主义建设代表: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十四大提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新发展理念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问题归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
1950—1952年底,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1956年底,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8年开始,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繁荣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92年:九二共识
2008年:两岸达成“三通”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③1971年,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外交政策: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主题归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创新举措?(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制度创新(政治智慧)
外交创新(外交智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创新(经济智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制度创新(政治智慧)
外交创新(外交智慧)
经济创新(经济智慧)
中现史单元核心知识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技:
“两弹一星”:1964原子弹、1966导弹、
1967氢弹、1970东方红一号
载人航天工程:1999神舟一号、2003神舟
五号杨利伟、2008神舟七号翟志刚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956年,“双百”方针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奖
日常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用
交通建设
通信发展
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2)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科技进步改变了各国的经济结构,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第三部分
COMPANY SLOGAN
强化纵横联系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历史分期和社会性质的变化
1840年
1966年
1978年
鸦片战争
文革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
1976年
文革结束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建设)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现代史的分期
社会性质的变化
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
鸦片战争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
五四运动
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949
新中国成立
2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C60S-90S
洋务运动
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西柏坡
北京天安门
上海
南昌
井冈山
瑞金
遵义
延安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长征
遵义会议
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
七届二中全会
开国大典
历史上的土地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运动
平均分配土地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国共十年内战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
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三大改造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1978
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公有制
工业化对比
项目 中国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 西方工业化
不同点 特点
外部条件
进程
成果
相同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封锁,苏联援助
积极引进人才、资金与技术
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国家计划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市场经济推动工业化进程
初步建成齐全的工业体系,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但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逐步建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都先后建设成为工业化国家;都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两次重要会议的比较
项目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纠错
形成的领导集体
转折点
重大影响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时期 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开创者 成就 理论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两条道路 共同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邓小平理论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中苏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比较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计划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
一党制、终身制
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历史上的对外交往
主动开放
近代-西方列强先后发动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汉-开通丝绸之路
唐-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宋-海外贸易繁荣,设立市舶司
元-海外贸易达到鼎盛
明-郑和下西洋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
现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保守闭关
被迫开放
主动开放
理论成果的区分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3
科学发展观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1
邓小平理论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区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上的台湾
三国-吴国
元朝
1662年
1684年
1885年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明末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1949年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
第三次分离
回归
第二次分离
回归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巩固东南海防,维护国家统一
中美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概况
19C中期-20C40S
1941-1945
1946-1949
1949-1972
1972-1979
1979至今
侵略中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帮凶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九国公约》
联合抗日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扶蒋反共
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孤立、封锁、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
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并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走向正常化并建交
1972-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走向正常化
1979-《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冲突与交往并存
友好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贸易及地区冲突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中日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概况
隋唐
明朝
清朝
抗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70年代
20C70S至今
和平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大化改新
冲突
戚继光抗倭
侵略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侵略
1931-1945-日军侵华战争
敌对
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正常化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冲突与交往并存
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在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及钓鱼岛等问题存在严重矛盾
中国军队发展史
中国工农革命军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
中国工农红军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
军队名称
相关事件
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美援朝时期
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难曲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第四部分
COMPANY SLOGAN
强化中外时空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世界
中国
1949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
1950
1955
抗美援朝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第一届政协会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北约成立
结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华约成立
万隆会议
【中外关联】
中国与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建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对中国进行援助。
中国与美国:冷战期间,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美国侵略朝鲜,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与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亚洲的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中外文明同时空
世界
中国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1955
1964
一五计划
华约成立
万隆会议
1953 1954 1956 1957 1958 1966 1976 197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7
1968
勃列日涅夫改革开始
欧共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中外关联】
苏联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验,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援助
中外文明同时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997 2002 2007 2012 2017 2022
中共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
十六大
“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
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
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 1982 1987 199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中共
十二大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
十三大
中共
十四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
十七大
中共
二十大
中外文明同时空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 1955 1965 1979 1984 1992 1993 1997 199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西藏自治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中华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达成“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中外文明同时空
1949 1966 1967 2012
外交成就
国防成就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尼克松访华
中日
建交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53 1955 1971 1972 1979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第二炮兵建立
辽宁舰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美苏冷战(1947-1991)
【中外关联】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随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新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1971年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改善与美苏两极格局: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苏对峙中美国处于守势,促使美国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正式建交。
中外文明同时空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964 1966 1967 1970 1973 1999 2003 200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外文明同时空
第五部分
COMPANY SLOGAN
强化主题观点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1.据目录内容,围绕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拟定观点并进行论述。
1.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3.一五计划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工业化基础
4.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南
5.现代化军队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6.全方位外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和平环境
7.制度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观点:
COMPANY SLOGAN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
感谢聆听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