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9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4 00:0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部编版2024年中考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细节决定成败 思考决定高度
专题综述:
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进程的根本动力。18世纪中后期至今,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推动了社会变革。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生产和生活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了现在的“地球村”。
专题9: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9: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思维导图: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原因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进 和广泛运用 电力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
广泛运用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重要 发明 珍妮纺纱机、 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灯、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现代炸药、塑料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动力能源 煤炭、蒸汽 电力、石油 原子能 新能源
新兴 产业 纺织工业、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现代化学工业 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点 ①多项技术的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③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 ④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都超出一国范围; ③在一些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俄国;④在重工业领域开始。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②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意义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③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感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 响 分 解 生产力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生产 关系 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际 格局 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大肆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掀起瓜分狂潮;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生活 面貌 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 人们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日益得到改善,但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科技革命列表归纳
著名发明家
瓦特,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
爱迪生,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像机和放映机等。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7年发明了现代炸药。逝世后设立诺贝尔奖,表彰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2022·四川攀枝花·20)图2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促成了钢铁工业的产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
C.密切了生产与市场联系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
真题演练
2.(2021·四川成都·22)在19世纪的英国工厂中,工厂主设置“茶歇时间”让工人进行片刻休息,原因是他们认为工人喝到加糖的茶后能迅速补充体力,这样就可以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更多。“茶歇时间”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
A.贫富差距的增大 B.时间观念的淡漠
C.资产阶级的贪婪 D.平等思想的普及
C
真题演练
3.(2020·四川南充·15)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B
类别 时间 美国 德国
煤炭 钢 煤炭 钢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4.(2020·湖南岳阳·42)对表格中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的解读,结论正确的是(  )
A.美德工业发展后来居上超越英法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重工业发展
C.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D.美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B
真题演练
5.(2022·江苏苏州·21)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A
6.(2022·山西·12)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B
真题演练
7.(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22)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部分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人提笔忘字,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网(  )
A.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 B.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
C.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 D.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B
8.(2020·广西贺州·14)图表4为(单位:万人)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果
B.发展盛行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C.只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发展
D.创造了人类新的经济生活模式
D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迪亚士在葡萄牙支持下,发现了好望角
达·伽马在葡萄牙支持下,到达印度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新大陆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实现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背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的推动,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
特征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 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全球性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国际投资急剧增加,资本全球化;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贸易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加剧
评价 利 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和超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合作与发展
弊 ①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②产生了一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行为;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增大
二、经济全球化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2)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3.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例子:
(1)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真题演练
9.(2021·江苏泰州·50)(8分)工业时代是发明创新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耗费巨资专门修建了一座大型展厅“水晶宫”。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他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次博览会表明英国获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并分析英国的展品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2分)
(1)地位:世界经济中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真题演练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出现的新能源。(2分)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真题演练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的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简评机器时代的“享受”。(2分)
(4)中国作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2分)
(3)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大众教育得以普及,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改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有理即可)
(4)我们在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有理即可)
三、拓展提升
1.工业(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科技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头赶超。
三、拓展提升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18世纪60年代)
错失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如闭关锁国、八股取士等);②受清朝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③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④教育体制落后。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是清朝统治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错失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薄弱,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工业(科技)革命时中国的状况
三、拓展提升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
A.1945—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
B.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左”倾思想泛滥,十年文革,使中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
C.改革开放后,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解放思想,科教兴国,使得我国的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制度的先进性、稳定性,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
2.工业(科技)革命时中国的状况
三、拓展提升
3.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共同点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人类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3)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4)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三、拓展提升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①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④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消极影响:
①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②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③高科技犯罪:网络安全问题、毒品泛滥等;
④其他问题:克隆技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②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③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三、拓展提升
5.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
③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推进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拓展提升
6.谈谈你对全球化趋势的看法
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前景堪忧。
理由: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两国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还有一些国家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也反对经济全球化,这些国家的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理由: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结果,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新航路开辟以来,这种趋势随着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展开呈加速态势,任何一个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的做法对本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10.(2020·山东聊城·3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1)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
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大多数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材料二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经济领城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以“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欧盟、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挑起贸易纠纷。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中国如何应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所述现象的认识。(2分)
(2)认识:表明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属于逆全球化现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形态之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