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老山界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3 22:22: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老山界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 悬涯峭壁
B. 故弄玄虚 不可捉摸 刺入肌骨 苛捐杂税
C. 荒山野岭 大显身手 勇敢无畏 歪风斜气
D. 美好景致 寒气逼人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2.对下列句中“跟”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跟着好人学好事。
(2)车上装的是机器跟材料。
(3)我跟他学唱歌。
(4)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 动词 介词 连词 名词 B. 介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C. 动词 介词 连词 动词 D. 动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
C. 《老山界》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陆定一写的。
D. 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 《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5.下面与“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C. 小河在呜呜地哭泣。
D.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畅快地入睡)
C.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细细地切分)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
B. 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C. “双减”政策到基层是否会走样,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会参杂学科类培训?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明确答案。
D. 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8.填到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_____
①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②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③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
④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⑤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⑤④② C. ⑤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⑤④
二、填空题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 )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
(3)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
10.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80多年前,红军在阿坝州翻越8座海拔近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转战停留16个月,②书写了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③那些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红军将士,把战斗精神融入脚下的土地与河流。
(1)第____句是病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句是病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老山界》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红军翻越 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 精神。
12.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咀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呜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细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输送(思想、知识等)。
(10)________:指繁重的捐税。
(11)________:畅快地入睡。
13.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下划线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 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 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chù 立在面前……像春蚕在jǔ jué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 yè ,像波涛在péng pài 。
14.给下列加下划线字和多音字注音。
酣然入梦( ) 缀着( )
澎湃( ) 咀嚼( )
苛捐杂税( ) 打着战( )
欺侮( ) 闪烁( )
惊惶( ) 矗立( )

三、语言表达
15.请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写一段话。字数在200字左右。
宛转 喧闹 踱来踱去 懊悔




现代文阅读
16.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以下几小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
答: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
(3)选文第两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项中“涯”应为“崖”。
C项中“斜”应为“邪”。
D项中的“洌”应为“冽”。
故选B。
2.【答案】D
【解析】①句中的“跟”指在后面紧接着同一方向行动,为动词;②句中的“跟”表示并列关系,为连词;③句中的“跟”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为介词;④句中的“跟”表示鞋的后部,为名词。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C.结构混乱,应删去“的作者”或“写的”。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中情节对主题的作用。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对课文的主旨做深刻领悟。本题主要理解正侧面描写的方法。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写与瑶民攀谈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故选C。
5.【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运用了拟人,C项也运用了拟人。
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
6.【答案】D
【解析】“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D项有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解答】
A.正确;
B.有误,在引用句中再出现引号,应使用单引号,所以句中的“三哼经”的双引号应改为单引号;
C.有误,句子为陈述句,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D.有误,冒号后面的三个分句为并列关系,前两个句号应改为分号。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解答】
首句是①,写到了山顶“我”突然想起要为红军立碑的事情。其次是③,写“我”想完之后开始吐气休息。再次是⑤,写“我”在休息时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几个人。接着是④,写队伍能成功翻越山的原因。最后是②,总结我们的队伍战胜了难翻的老山界。
故选B。
9.【答案】(1)比喻 (2)比喻 (3)比喻、排比
【解析】略
10.【答案】(1)① 80多年前,红军在阿坝州翻越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转战停留16个月
(2)② 书写了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悲壮的篇章
【解析】略
11.【答案】老山界
革命乐观主义
【解析】略
12.【答案】(1)闲谈。
(2)奇伟的景象。
(3)极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4)高耸地立着。
(5)用牙齿磨碎食物。
(6)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
(7)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8)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9)灌输
(10)苛捐杂税
(11)酣然入梦
【解析】略
13.【答案】zhàn
quán zhuì 矗 咀嚼 呜咽 澎湃
【解析】略略略略略略略
14.【答案】hān zhuì péngpài jǔ kē zhàn wǔ shuò huáng chù chéng shèng jué jiáo
【解析】略
15.【答案】提示:能用所给的词语写一段话,语句通顺,表意明确,字数在200字左右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要根据所给词语的意思进行编写。此题根据每个词的意思,增加相应的故事情节即可。要注意语句通顺,表意明确,字数在200字左右即可。
16.【答案】 (1)“奇观”既指眼前火光与星光相接,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的许多“之”字形壮观浪漫的景象,又指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 以及长征这一伟大业绩。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写出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突出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3)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结合上文理解,“奇观”奇在景象的壮观:星光火光相接,一直连到天上。再结合文章主题,理解“奇观”的深层含义。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因此, “奇”在这一英雄的红军队伍。长征, 本就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因此, “奇”在长征这一伟大业绩。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像春蚕”“像野马”“像山泉”像波涛”显然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结合上文“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可知,此画线句以耳朵里的声响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艰难的,夜宿山道,却有如此心境,可见红军战士的乐观,从而表现了他们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有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等作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句子的内容及文章的主题。“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这两处景物描写都写到“之”字形、与天空相接,表现了山路的曲折陡峭;“向下看,简直是绝壁”,更突出了环境的艰险,从而表现了行军的困难。在这样艰险的境况中,红军战士连夜翻越老山界, 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