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3 08: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 资光华第一轮复习知识结构: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
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复习策略:1.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 (基本能力)
2.注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的经验教训 (史为今用)
3.注意20世纪三次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的比较
(综合能力)列宁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之一:战时共产主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霍夫斯基小传》第一章 共渡艰难(1918年)
第二章 山穷水尽(1920年)
第三章 柳暗花明 (1922年)
我的回忆要从一个不平常的早晨说起。在城里经商的哥哥回家说,政府不让做生意了。我们正纳闷,广播里传来了伟大领袖列宁的声音:“同志们,凶狠的敌人正在向我们进攻。行动起来吧,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随后,村长挨家挨户地收集除了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余粮,我也积极响应去参加红军。在去往前线的路上,我看到大大小小的工厂都挂着“苏维埃国有”字样。3、以上描述中,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哪些内容?《霍夫斯基小传》 第一章 共渡艰难(1918年)1、“凶狠的敌人”有哪些?2、实行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叛乱 内忧外患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知识梳理: 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
计划管理,
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材料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论粮食税》
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为战胜敌人提供重要保障,巩固苏维埃政权。方法指导:
评价历史事件必须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
(时代性原则)思维拓展 1920年底,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我因战功卓著升为连长了。但是父亲来信说,现在村里闹饥荒,农民拒绝交余粮甚至闹出了暴动;城市工人罢工不断。他想不通,战争都胜利了,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干什么?我们军队里也不太平,听说喀琅施塔得水兵都叛乱了。我的部下也蠢蠢欲动,但我劝服了他们:不要急,一切都会好的,我们要对列宁同志有信心。 《霍夫斯基小传》第二章 山穷水尽(1920年)1.战争胜利后,为什么还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 除了战争的需要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探究1:你认为苏俄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吗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 延伸: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事例也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原理的?提示:人民公社化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014年安徽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
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
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答案:B真题演练:认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920年底,战争终于胜利结束了,我因战功卓著升为连长了。但是父亲来信说,现在村里闹饥荒,农民拒绝交余粮甚至闹出了暴动;城市工人罢工不断。他想不通,战争都胜利了,还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干什么?我们军队里也不太平,听说喀琅施塔得水兵都叛乱了。我的部下也蠢蠢欲动,但我劝服了他们:不要急,一切都会好的,我们要对列宁同志有信心。 《霍夫斯基小传》第二章 山穷水尽(1920年)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失败,
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请你简单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方法指导: 1.时代性
2.评价历史事件必须坚持辩证的观点
(一分为二或全面性) 列宁再思考……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探索之二:新经济政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背景) 内忧外患战胜敌人并直接过渡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直接过渡失败,引发危机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恢复发展经济, 巩固政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知识梳理: 探究2:新经济政策 “新”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把它与战时共产主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论从史出)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固定的粮食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劳取酬的工资制1.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态度:
2.所有制经济成分:
3.控制经济手段:
4.分配方式:
5.向过渡到社会主义途径:
由排斥到利用;由单一国有到多种成分并存;由军事和行政手段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由配给制到工资制由直接到恢复经济逐步过渡;内忧外患战胜敌人并直接过渡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直接过渡失败,引发危机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恢复发展经济, 巩固政权固定的粮食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知识梳理:
运用历史1、1919年,霍夫斯基的父亲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
A、他受到表彰鼓励    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
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 1922年冬季,霍夫斯基的父亲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
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无人干预 (2015年广东卷T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2年,我因为治军有方被提拔为营长了。父亲更是老而弥坚,积极的开荒种田,粮食多得吃不完,还能拿到市场上卖。。。。。。所以如果说1920年的秋天是阴云密布,那么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更重要的是航程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新经济政策的苏俄将变成社会主义的苏俄。 《霍夫斯基小传》第三章 柳暗花明 (1922年) 请你简单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内忧外患战胜敌人并直接过渡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直接过渡失败,引发危机 战胜敌人,巩固政权 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恢复发展经济, 巩固政权固定的粮食税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经济恢复发展(工业基础);
政权巩固;
找到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知识梳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实行高度集中的行政计划管理来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是基本概念:模仿造句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来提高生产力,改善工农联盟,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它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 思维拓展: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的社会
主义初期探索 影响和启示?感悟历史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 影响和启示?感悟历史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的社会
主义初期探索
1. 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
2.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 要符合广大人民长根本利益,
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4. 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2013年新课标T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真题演练: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的新
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的发展。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 相同点:
1)背景:

2)影响:

3)特点:不同点:
1)方式:
2)侧重点:改革前国内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政权都有国家干预的特点列宁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扩大生产;
罗新政则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苏俄以农业为主;
美国以工业为主学法指导: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比较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了莫斯科的大街小巷,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苏维埃的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大家完成未竟的事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之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