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复习课件 (共52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复习课件 (共52张PPT)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24 11: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粤教沪科版
课时目标
01
自主预习
02
互动探究
03
课堂精练
04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程标准(2022年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
1.物质是由    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    和     .
2.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            .
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进入对方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将两块糖分别同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会发现   水中糖化得快,说明   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4.气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       ,气体不能被无限制地压缩是因为       .

温度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间有斥力
5.如图10-2-1所示,将两块干净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吊起一定质量的物体,该实验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
C.分子间有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6.一根纱线容易被拉断,一根铜丝不易被拉断,这个现象说明(  )
A.纱线内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分子间只有引力
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纱线内分子的引力比斥力小,铜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
D
知识点 1 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如糖放入清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在花园行走时闻到花香等.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任意两者之间进行.
(3)扩散现象进行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A
【例1】解析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夏日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是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2022春·柳州期末)下列现象中,与扩散现象有关的是 (  )
A.大雾弥漫 B.花香扑鼻
C.柳絮飞扬 D.尘土飞扬
B
1.解析 大雾弥漫、柳絮飞扬、尘土飞扬都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的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知识点 2 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的关系
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种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例2】物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呢?提出你的猜想,并从下列提供的器材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器材:冷水、开水、两个玻璃杯、天平、弹簧测力计、红墨水、蓝墨水、细线、钢笔.
(1)你所选用的器材有哪些?
(2)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例2】解析 猜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选用器材:冷水、开水、两个玻璃杯、红墨水、钢笔.
(2)实验步骤:在两个玻璃杯里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开水,用钢笔向冷水和开水中同时滴入相等滴数的红墨水,观察哪一杯水里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答案:见解析.
2.(2022·镇江)端午节民间有戴香包的习俗,香包内有艾草,远远地就能闻到艾香,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A
2.解析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远远地就能闻到艾香,是因为艾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艾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答案:A.
知识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一根铁丝很难被拉伸,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一块铁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如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因为玻璃裂口处的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
【例3】在以下生活经验中,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事例是 (  )
A.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B.海绵能吸水
C.防水不好的车库会渗水
D.穿着棉纺织品的衣服透气
A
【例3】解析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了分子间有空隙,故A正确;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中有无数的细小孔隙,水能充满这些孔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错误;防水不好的车库会渗水,是因为墙体间有裂缝而渗水,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C错误;棉纺织品的衣服透气,是因为这类衣服布料孔隙较大,能透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答案:A.
3.(2022·南岗区校级开学)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很难分开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一颗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
C
3.解析 A.酒分子不停地运动到空气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酒香,这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尘土不属于分子,所以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无关,故C符合题意.D.分子很小,一颗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液、气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固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图10-2-2甲).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图乙).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且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极度散乱(图丙).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压缩,具有流动性.
图10-2-2
【例4】关于物质的状态及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
B.液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态的小
C.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D.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
B
【例4】解析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液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的小,比气态的大;由于气体和液体物质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气体和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答案:B.
4.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湿衣服在热天比冷天干得快,说明热水分子间的斥力较大
D.用力能将尘土从衣服上抖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4.解析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错误;C.湿衣服在热天比冷天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C错误;D.用力能将尘土从衣服上抖落,说明尘土具有惯性,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A.
1.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海绵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2.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没有搅拌,过一会发现砂糖不见了.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B.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这种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
3.下列诗句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柳絮飞时花满城
C.满架蔷薇一院香 D.秋雨梧桐叶落时
C
4.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地上的积水慢慢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A
5.(2022春·宿迁期末)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沙尘飞舞 B.落叶纷飞
C.饭菜飘香 D.细雨蒙蒙
C
5.解析 A.沙尘飞舞,沙尘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错误;B.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B错误;C.饭菜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细雨蒙蒙,雨滴下落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答案:C.
C
6.解析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正确.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7.(2022春·东至县期末)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A
7.解析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破镜难圆”是因为破镜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故B错误;C.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这是宏观现象,分子间有间隙是微观的,故C错误;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D错误. 答案:A.
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的周边气温突然    .
无规则运动(或热运动)
上升
9.新型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口罩能有效防止飞沫传播,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为0.001~0.005毫米,由此可以判断飞沫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物体的温度越    ,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不是
引力

10.(2021·铁岭)如图10-2-3是一个香薰炉,点燃炉内的蜡烛,加热香薰液,香薰液汽化后房间充满了香气,这是    现象.蜡烛熔化产生的蜡液会向下流动,是由于受向下的    力作用,蜡液凝固后会粘在炉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扩散

引力
11.如图10-2-4甲,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挂个重物都不会分开,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如图乙,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     .
引力
间隙
12.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0-2-5取相同的两只玻璃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热水”或“冷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出的结论是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玻璃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实验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热水
温度
控制变量法
不能
(4)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那么,除了物质的质量相同,实验中还要控制物质的     相同.
温度
13.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10-2-6甲),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使玻璃板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乙),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图乙中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原因是分子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雨衣上的学问
  下雨天,外出的人们不是打伞,就是穿雨衣.
  雨衣为什么不透水呢?奥妙就在制作材料上.就拿布制雨衣来说吧,它是用防雨布(经过防水剂处理的普通棉布)制成的.防水剂是一种含有铝的石蜡乳化浆.石蜡乳化以后,变成细小的粒子,均匀地分布在棉布的纤维上.石蜡和水是“合不来”的,水碰见石蜡,就形成椭圆形水珠,
在石蜡上面滚来滚去.可见,是石蜡起了防雨的作用.物理学上把这种不透水的现象,叫做“不浸润现象”,而水一旦遇到普通棉布,就通过纤维间的毛细管渗透进去,这叫做“浸润现象”.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同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聚力,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附着力.在内聚力小于附着力的情况下,就会产生 “浸润现象”,反之,则会出现“不浸润现象”.雨衣不透水,正是由于水的内聚力大于水对雨衣的附着力的缘故.
阅读了上面的短文后,你能试着说说雨衣不透水的秘密吗?
雨衣的表面有一种乳化的石蜡,水珠在石蜡的表面,水的内聚力大于水对雨衣的附着力,产生“不浸润现象”,所以雨衣不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