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春暖花开、草长yīnɡ飞之际,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从古至今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孟浩然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这是【甲】,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杜甫诵“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这是【乙】,在民心淳厚中心系家国;《诗经》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兰兮”,这是【丙】,在洗涤灵魂后chōng憬美好。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远shì去的亲人【丁】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新春。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甲】慎终追远 【乙】民德归厚 【丙】清心明志
B. 【甲】民德归厚 【乙】慎终追远 【丙】清心明志
C. 【甲】清心明志 【乙】慎终追远 【丙】民德归厚
D. 【甲】民德归厚 【乙】清心明志 【丙】慎终追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段中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清明节有挥之不去的愁思;而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却挥笔写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佳句。
B. 划线句“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的结构不完整,应在“迷蒙”后添加“的感觉”。
C. 文段中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丁】处应该使用的标点是分号。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佁然不动 怡然自乐
D.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C.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D. 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
4.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____________,无论如何斗转星移,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④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⑤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③①②④
5. 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蒹葭》)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3)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钓鱼来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其言外之是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 。
6.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4分)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1)上文中的“他”是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 派。(2分)
(2)“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2分)
(2022·江苏靖江市靖城中学期中)7. 在“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班级安排了“诗配画、诗朗诵、诗内涵”等系列活动。(6分)
(1)【诗配画】下列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一诗句内容相对应?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图一:________ 图二:________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诗朗诵】下面是某同学代表八年级组为“诗朗诵”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通知
为更好地落实“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要求,年级组将于4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诗朗诵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4月6日
八年级组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
(3)【诗内涵】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冰雪健儿“折柳相送”,画面唯美诗意,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晓华对此不明白,请你结合相关诗句向他解说“折柳相送”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2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2022·四川遂宁二中期中)(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烟雾弥漫,青阶生寒,残月南移的景象。
B. 次句写“飞月”,既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聚散匆匆之感。
C. 诗人借烟、月、山等景物,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耐人寻味。
D. 诗人在观察中俯仰结合,视线由近及远,使画面富有层次和变化。
9.赏析“江山此夜寒”中“寒”字的妙处。(3分)
(2022·湖南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期中)(二)请根据以下语段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语段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①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⑤!
【注】①贯:侍奉。②女:同“汝”,你。③爰:于是,在此。④直:同“值”,价值,报酬。⑤号:呼喊。
【语段二】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
【语段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桃花源诗》
10.兴。《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魏风·硕鼠)中就以___________来兴起的内容,生动形象,引发联想。(3分)
11.诗歌中“乐土”“乐国”“乐郊”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何共同特点?(4分)
(2022·浙江瑞安市期中)(三)请你参与“读古文·品人物”活动,完成小题。(15分)
【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食蚝
宋·苏轼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④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选自苏轼《献蚝帖》,有删减)
【丙】
东坡海南食蚝
明·陆树声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选自明代陆树声所著《清暑笔谈》。书中记载的这则东坡轶事,是颇能反映苏轼幽默感的一篇小品文。)
12. 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分)
文言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1)取其大者炙热 字源推测:小篆
(2)每戒过子慎勿说 课内迁移:戒之曰(《富贵不能淫》)
(3)食蚝而美 重要语法:词类活用
(4)使士大夫而乐南徙 查阅字典:①派遣、支使;②使用;③让、叫、致使;④假如;⑤奉使命办事人 (填序号)
13.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无 令 中 朝 士 大 夫 知 恐 争 谋 南 徙 以 分 此 味
14. 根据诗文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3分)
A. 甲文“凄神寒骨”之感,是景语,更是情语,表达了作者贬官后内心失意的孤凄之情。
B. 乙文中苏轼记载了关于生蚝的两种做法,美味不相上下,其吃货本质暴露无遗。
C. 乙文中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可见那里的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让他不得不珍惜仅有的美食。
D. 对于苏轼很喜欢海南的生蚝而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分食的想法,丙文作者表示无法理解。
15.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解。(6分)
(2022·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期中)(四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日:“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廷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⑨人蹑⑩新履,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污,偶一沾濡 、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倘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注解】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如蹑:穿(鞋)。 历:经过。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沾濡:浸湿。 居:守持。 傥:倘若,假如。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日惟啖荠________ (2)公延入坐________
(3)更不复顾惜________ (4)语之曰________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8. 乙文中王廷相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9. 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4分)
三、写作(50分)
20. 作文。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
(周国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以《我读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横线部分可以填人名(例如:李白、杜甫、鲁迅等),也可以填书名(例如:《西游记》《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春暖花开、草长yīnɡ飞之际,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从古至今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孟浩然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这是【甲】,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杜甫诵“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这是【乙】,在民心淳厚中心系家国;《诗经》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兰兮”,这是【丙】,在洗涤灵魂后chōng憬美好。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远shì去的亲人【丁】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新春。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甲】慎终追远 【乙】民德归厚 【丙】清心明志
B. 【甲】民德归厚 【乙】慎终追远 【丙】清心明志
C. 【甲】清心明志 【乙】慎终追远 【丙】民德归厚
D. 【甲】民德归厚 【乙】清心明志 【丙】慎终追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段中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清明节有挥之不去的愁思;而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却挥笔写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佳句。
B. 划线句“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的结构不完整,应在“迷蒙”后添加“的感觉”。
C. 文段中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丁】处应该使用的标点是分号。
答案:(1) 莺 晦 憧 逝 (2) A (3)C
解析:
(1)①草长莺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草长莺飞”的“莺”注意不要此处“鸾”;
②晦暗:昏暗;不明亮。“晦暗”的“晦”不要写成“诲”;
③憧憬:向往。“憧憬”的“憧”不要写成“童”;
④逝去:过去:消逝。“逝”中“折”不要写成“拆”。
(2)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民德归厚: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
清心明志: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志向明确。
甲:孟浩然的“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的意思是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清明节怀念先人,祭祀远代祖先、追念前贤。结合下文“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可知应填“慎终追远”。
乙:“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的意思是想呵,在这清明时节,那长安城里的一些楼台殿阁该都掩映在如烟的繁花丛里,而我们大汉君主的这偌大山河,则已闪耀在这片灿烂夺目的锦绣之中。”“秦城楼阁”、“汉主山河”,正是他身在湖湘,遥念京国的具体体现。诗句体现了对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据此可知此处应填“民德归厚”。
丙:结合下文“洗涤心灵”可知心里没有任何杂念,据此可知此处应填“清心明志”。
故选A。
(3)考查基础知识。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义;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C.佁然不动 怡然自乐
D.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答案:C
解析:A.两个“为”分别为“向”“是”;B..两个“以”分别为“用”“因为”;C.两个“然”都为“……的样子”;D.两个“乃”分别为“于是,就”“竟然,居然”。故选C。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C.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D. 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
答案:C
解析: A.“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B.“无论”的今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余”的古义是我。故选C。
4.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____________,无论如何斗转星移,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④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⑤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和画横线前的“不仅”能够连贯的是⑤和①,但因为①句后有“这种感觉”,前文没有照应的语言,所以只能是⑤,在语意上接⑤中的“永恒的普世价值”后的只能是③,然后④中谈的“心理状态”和③紧密相接,④中的“不但”和①中的“还”连接紧密,②中“这种奇妙感觉”与①中的“这种感觉”相照应。
故选C。
5. 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蒹葭》)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3)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钓鱼来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其言外之是希望张丞相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诗句是: , 。
答案:(1)白露未晞 (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 胡为乎泥中 (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要注意“晞、缤、己、钓、羡”等字要书写正确。
6.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4分)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1)上文中的“他”是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 派。(2分)
(2)“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2分)
答案:
(1)苏秦 连横
(2)当时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外交办得好,就能避免战祸;即使不得不战,也能通过外交与别国联盟。而担任外交任务的,就是像苏秦一样的游说之士。
(2022·江苏靖江市靖城中学期中)7. 在“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班级安排了“诗配画、诗朗诵、诗内涵”等系列活动。(6分)
(1)【诗配画】下列两幅画与备选的哪一诗句内容相对应?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图一:________ 图二:________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诗朗诵】下面是某同学代表八年级组为“诗朗诵”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通知
为更好地落实“古诗苑漫步·诗意生活”综合性学习要求,年级组将于4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诗朗诵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4月6日
八年级组
①该通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②该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问题,请给出修改意见:
(3)【诗内涵】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冰雪健儿“折柳相送”,画面唯美诗意,很多观众为之动容。晓华对此不明白,请你结合相关诗句向他解说“折柳相送”背后传达的文化内涵。(2分)
答案:(1) A D (2)①希望广大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②将“八年级组”放日期上面
(3)有称呼,引用诗句,说出“折柳”的内涵,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为画配诗,结合图景,选择一个与图意有关的诗句。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句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意:秋天树的叶子落了,到处都是干枯的藤蔓,黄昏时刻,乌鸦停在树枝上发出悲伤的叫声,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句意: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D.“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句意: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枝丫,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图一画中有一艘船停靠在江岸边,船后有远山落日,由此可对应A;
图二画中有一女子靠在长满枝丫的树木上,由此可对应D。
(2)本题考查通知。
①“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有语病,语序不当,按照正常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报名”,后“参赛”,应改为“希望广大同学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②通知的格式:(1)标题:标题要写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2)称呼、内容: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3)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该通知中的落款有问题,应把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3)本题考查诗句积累与语言表达。
示例:晓华,《诗经采薇》中有句有关“折柳相送”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因为“柳”是“留”的谐音,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二、阅读理解(42分)
(2022·四川遂宁二中期中)(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8.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烟雾弥漫,青阶生寒,残月南移的景象。
B. 次句写“飞月”,既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聚散匆匆之感。
C. 诗人借烟、月、山等景物,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耐人寻味。
D. 诗人在观察中俯仰结合,视线由近及远,使画面富有层次和变化。
9.赏析“江山此夜寒”中“寒”字的妙处。(3分)
答案:
8.C
9.示例:“寒”,寒冷凄凉,这里是说在这离别的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寒冷凄凉。“寒”字在这里不仅仅是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更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诗人送别后凄凉寂寞的心情。
解析: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诗歌借烟、月、山等景物,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耐人寻味;本项“直接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错误;故选C。
9.本题考查关键词的赏析。赏析某个字的妙处,可以从修辞入手,看看有没有运用了修辞,如果没有修辞,就联系人物的情感,看这个字中凝聚了诗人的哪一种强烈感情。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这个“寒”字在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寒”并不是肌肤之寒,而是心情之寒。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
(2022·湖南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期中)(二)请根据以下语段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语段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①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⑤!
【注】①贯:侍奉。②女:同“汝”,你。③爰:于是,在此。④直:同“值”,价值,报酬。⑤号:呼喊。
【语段二】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
【语段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桃花源诗》
10.兴。《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魏风·硕鼠)中就以___________来兴起的内容,生动形象,引发联想。(3分)
11.诗歌中“乐土”“乐国”“乐郊”与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何共同特点?(4分)
答案:
1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或“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11.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解析:
10.考查写作手法。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意思就是先说另一事物来引起所要吟咏的事物。【语段一】由硕鼠偷食我的粮食,起兴,引出对能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的憧憬。故可以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或(“硕鼠硕鼠,无食我麦!”或“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11.考查比较阅读。【语段一】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由“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国乐国,爰得我直!”“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可知,诗歌中“乐土”“乐国”“乐郊”指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压迫的人间乐土。
由【语段三】《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可知,桃花源中人勤劳耕作,生活安宁和睦,“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可知,桃花源没有剥削压迫;“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可知,桃花源民风淳朴,老少行歌欢游,怡然自得,所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也是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剥削,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乐园。两首诗都表达人们对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压迫的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22·浙江瑞安市期中)(三)请你参与“读古文·品人物”活动,完成小题。(15分)
【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食蚝
宋·苏轼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过子④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选自苏轼《献蚝帖》,有删减)
【丙】
东坡海南食蚝
明·陆树声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徙,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选自明代陆树声所著《清暑笔谈》。书中记载的这则东坡轶事,是颇能反映苏轼幽默感的一篇小品文。)
12. 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分)
文言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1)取其大者炙热 字源推测:小篆
(2)每戒过子慎勿说 课内迁移:戒之曰(《富贵不能淫》)
(3)食蚝而美 重要语法:词类活用
(4)使士大夫而乐南徙 查阅字典:①派遣、支使;②使用;③让、叫、致使;④假如;⑤奉使命办事人 (填序号)
13. 根据文意,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无 令 中 朝 士 大 夫 知 恐 争 谋 南 徙 以 分 此 味
14. 根据诗文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3分)
A. 甲文“凄神寒骨”之感,是景语,更是情语,表达了作者贬官后内心失意的孤凄之情。
B. 乙文中苏轼记载了关于生蚝的两种做法,美味不相上下,其吃货本质暴露无遗。
C. 乙文中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可见那里的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让他不得不珍惜仅有的美食。
D. 对于苏轼很喜欢海南的生蚝而不希望朝中大臣来此分食的想法,丙文作者表示无法理解。
15.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2. (1)烤 (2)告诫 (3)觉得美味 (4)③
13.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14. A
15. 示例:甲文中柳宗元面对小石潭“有水声如鸣佩环”,“有鱼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美景,徒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悲凉,实乃境由心生也;而乙文中,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这种蛮荒之地,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依然能够在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柳苏对照,苏之“乐观”盎然。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1)观察小篆字形可知,上半部分形似串在一起的肉,下半部分是火,把肉放在火上,所以本义是烤。取其大者炙热: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
(2) 戒之曰:告诫她说。戒,告诫。每戒过子慎勿说: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
(3) 美:本义是形容词,美味。这里为意动用法,觉得美味。食蚝而美:喜欢吃海南的牡蛎,并认为味道很鲜美。
(4) 使士大夫而乐南徙:让士大夫们以南迁为乐。使,让。故选③。
13.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为:不要让朝廷中士大夫们知道这件事,否则那些官吏员们恐怕会争着设法调到海南来做官,来分享鲜美的牡蛎美味佳肴了。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的主语是“叔党”,“恐争谋南徙”的主语是“士大夫”,“以分此味”是他们的目的。
故断句为: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据乙文中的“又益煮者”可知,作者认为烤着吃比煮着吃要更加美味;
C.根据乙文中的“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知,苏轼让小儿子不要对外说海南能吃到美味的生蚝,是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都请求贬到海南来,把他的美味分走。这体现了他乐观的心态;
D.根据丙文中的“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可知,作者特意提到有些人的看法“认为苏东坡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也隐含着自己对苏轼的认同,认为他确实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意;
故选A。
15.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联系甲文原文可知,柳完元听到“如鸣佩环”的水声“心乐之”,看到水中游鱼“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中也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只是表现,因为被贬而产生的抑郁之情一旦被环境所触发,就立刻显现出来,由乐转忧。乐是表现,忧是实质。
乙文中,苏轼的“乐”却是他的本性。他被贬海南,当时的海南是蛮荒之地,生活艰苦。但他却不以为意,不改吃货本色。吃到生蚝,就觉得美味,还细心地比较两种吃法的优劣。并且以开玩笑的口吻告诉儿子,不让他对别人说,害怕那些北方的官员知道了,就会纷纷要求贬到海南,与他争抢这一美味。
由此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柳宗元之“乐”只是表象,苏轼之“乐”却是天性,是胸襟。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己卯冬至的前二天,海蛮献蚝,剖开壳,得到几升肉。将肉与浆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从未有过的美味。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嚼着吃,比煮着吃更加美味。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害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争着做苏轼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
【丙】苏东坡在海南的时候,喜欢吃海南的牡蛎,并认为味道很鲜美,于是写信给儿子苏过说:“不要让朝廷中的士大夫们知道这件事,否则那些官吏员们恐怕会争着设法调到海南来做官,来分享鲜美的牡蛎美味佳肴了。”让士大夫们以南迁为乐,那么,那些忌恨排挤苏东坡的人就不会让他到海南了。有人认为苏东坡写这种话,是用贤明君子的风度看待别人。
(2022·河北石家庄平山县期中)(四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日:“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廷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⑨人蹑⑩新履,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污,偶一沾濡 、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倘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注解】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如蹑:穿(鞋)。 历:经过。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沾濡:浸湿。 居:守持。 傥:倘若,假如。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日惟啖荠________ (2)公延入坐________
(3)更不复顾惜________ (4)语之曰________
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8. 乙文中王廷相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9. 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4分)
答案:
16. (1)只,只有 (2)邀请 (3)再 (4)告诉
17. (1)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2)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
18. 希望我能从开始就坚守本心,并能一直守持安身。
19. 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
解析:
1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每天只吃荠菜。惟:只;
(2)句意为:他邀请我入座。延:邀请;
(3)句意为: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了。复:再;
(4)句意为:告诉我说。语:告诉。
17.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及,等到;绝顶,最高峰。
(2)句重点词语:居,守持;道,道理,方法;犹,还;是,这样;耳,罢了。
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分析作答。
从乙文中“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污,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可知,王廷相以故事来说理:假如一旦堕落,误入歧途,将会没有什么歹事做不出来的。言外之意是让我从一开始就坚守本心,并坚持守持安身。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联系乙文中“昨雨后出街衙,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的内容可知,文本中的王廷相对“我”讲了一个“舆人湿鞋”的故事,告诫“我”:“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的道理,采用了以事喻理或类比的方法,由身边的琐屑小事说起,阐述了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生活哲理,易于被人接受。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蔡元定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等到长大,登上泰山最高峰,每天只吃荠菜。对他来说,没有不读的书,朱熹探问他的学识,非常惊讶地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呀,不该在弟子之列。”
乙
兵部尚书王廷相,他的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他邀请我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至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小心谨慎地行走,惟恐弄脏了鞋子。转弯进入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湿了,此后就不再顾及和惋惜(鞋子)了。为人处世的办法,也还是这样罢了,假如一旦堕落,误入歧途,将会没有什么歹事做不出来的。”我回到家,非常佩服王公所说的,终生也不敢忘记。
三、写作(50分)
20. 作文。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
(周国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以《我读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横线部分可以填人名(例如:李白、杜甫、鲁迅等),也可以填书名(例如:《西游记》《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参考例文:
我读经典
我沿着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来到历史文化的一角访你,访你那至高无上的精魂。经典,你一用你宛如仙子的翩跹起舞的美,深深吸引了我,叫我如何不爱你。
走进经典,脚下回响着踏出的一步步空荡的蹙音,走过一个王朝的历史兴衰。品读《史记》,在汉武帝的辉煌功绩中感叹尘世浮萍。你的金屋何在?那首哀怨的《长门赋》,是否引起你最后的留恋,而佳人不再。“高处不胜寒”,年轻时骄傲的汉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蛊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击溃。走进经典,让你顿悟人生的玄奥哲理——平淡唯美。
走进经典,仿佛走进一个精神的空灵世界。红楼迷梦,牵挂着多少儿女情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林黛玉的泪化作点点辰星,点缀在我们心灵的天幕上,为她哀怜,为她悲愁。到底为何与她心爱的人无缘携手走过一生?“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是何等遥远的梦想!“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雪芹区区一笔,便调零了一朵花的容颜。“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走进经典,体验世间的酸、甜、苦、辣、咸。
经典,宛同高山般巍峨,静静屹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虽无声却有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经典的魂存在人们心中,心不同读出的魂也不同。“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经典,你便是经典的主人。你执着经典这盏明灯,在文学世界里畅游,赏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了悟“拈花一笑”的神理,净化为都市喧嚣所污染的心灵。走进经典,走进一访净土。
“红楼格雨相望冷,竹箔银灯独自归。”无论是李商隐的闺中女儿泪还是柳三变的委婉缠绵的乡愁苦思,都化为甘霖,降在离人游子的心田,最恰当的抒怀莫过于此。经典,让你寻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思想知己,不管相隔千年,经典中所记载的情未变。
我们在当代驻足,西方的意象让我们眼花缭乱,而传统的经典随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渐渐远逝,而我坚信,逝去的只是历史的沉淀,而留在我们心中的是经典无声的教化。经典的经典语言会化作黄钟大吕般的绝响,在我们年轻人心中激荡,并熏陶这后来之人,薪尽火传,留下无声的光明。
解析: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题目中的材料是周国平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与读书有关,表达的意思是读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美好的活动,但要取决于读什么样的书。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经典是经历过时光沉淀,能从中发现人性的光辉的读物。从经典当中,我们可以获得成长需要的勇气与营养。再结合题干提示,我们可以在横线处填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或者经典作品的作者;也可以填著作;还可以填自己阅读经典的经历。注意要写出自己阅读独特感悟。
思路: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己在阅读时,感受书中人物的世界,或者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在书中会遇到真正的自己,提升自己,改善自己,武装自己,做一名真正的读者的过程。也可以写议论文,针对如何阅读经典展开论述,提出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论证,最后由己及人得出“青少年学生应该读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