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物理90分,化学60分,答题时长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3.不得使用计算器。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a-40 Ni-59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旨在动员全世界的人们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现状的关注,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垃圾分类处理
B. 废旧金属的回收及循环使用
C.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随意焚烧塑料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人身安全及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装置气密性
A. A B. B C. C D. D
3. 自来水生产中可加入ClO2消毒。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A. +4 B. -4 C. +2 D. -2
4. 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间苯二胺由碳、氢、氮元素组成
B. 间苯二胺中含有氮气
C. 间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D. 间苯二胺属于有机化合物
5. 学习了初三化学以后,同学们对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有了很多想法,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均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A 检验中是否含有 将气体点燃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钾 取样,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取样,加足量的水溶解后滴加硝酸银
C 除去硫酸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的硫酸银溶液,过滤
D 除去固体中的少量 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6.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7. 已知:Mg(OH)2MgO+H2O,CaCO3CaO+CO2↑某水垢为Mg(OH)2、CaCO3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称取25.8g此水垢,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点对应固体成分为MgO、Mg(OH)2和CaCO3
B. 图中m=15.2
C. 水垢中Mg(OH)2与CaCO3的质量比为29:100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4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是MgO和CaCO3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学科,在认识自然、服务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认识物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能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___________。
(2)人体健康:营养均衡是健康的保证,小宇同学的早餐食谱为面包和牛奶,你建议他的食谱中加___________(填具体食物)后营养更均衡。
(3)粮食增产:小红家地里种的小白菜出现枯黄的情况,她除了浇水以外,应该建议她合理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4)生活中:6月天气炎热,户外活动时会有蚊虫叮咬出现疼痒肿胀的情况,在家里你会用___________来缓解疼痛,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就医。
(5)材料创造:亚运会场馆地面加入石墨烯防滑剂、以提高地面的安全性和防滑性。石墨烯是石墨的单层结构,则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你认为石墨烯还可以应用在___________。
9. 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
(1)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两个集气瓶中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3)实验三电解水实验中,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4)下列实验也能验证水的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进一步掌握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师向学生提供:大理石、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石蕊试剂、锌粒等药品,请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关的内容: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备需要用到的药品是___________(在提供的药品中选),用D装置收集应从___________(填“m”或“n”)导管口通入。
(3)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b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和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气体、金属锌和金属铜都能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气体。欲制取一瓶纯净气体,最好选择金属___________(填“锌”或“铜”),理由是___________。
11. 溶液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_影响。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应用___________法。
④将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⑤时,向mg水里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据此分析m=___________g。
1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电器中含有锌、铜、镍(Ni)三种金属,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探究。
已知:硫酸镍(化学式为)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猜想】
(1)兴趣小组结合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锌、铜、镍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镍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慢;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正确。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3)步骤①中得到的A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现有ng粉碎分拣后的Zn、Cu、Ni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金属A的质量为2g,求产生氢气的质量范围: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5)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___________(答一条)。
13. 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现从“无现象”到“有现象”的转化帮助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就此主题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一所示。
(1)将溶液滴入充满气体的大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当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探究活动二:探究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二所示。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___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继续探究(2)中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包括酚酞)。
【作出猜想】
(3)猜想一:;猜想二: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4)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 粉末溶解,且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在交流汇报时,甲、乙两组同学表明,没有按照图二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而是按照图三所示步骤,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得出了下列两种结论:
图三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小组得出的结论
甲组实验 溶液仍为无色 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组实验 溶液变为红色 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评价】
(5)甲组同学认为: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___________性,进而证明___________不存在,得出了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6)同学们不同意乙组所得的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
(7)小明建议,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某种药品,即可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锌粒 B. 稀盐酸 C. 铜片
(8)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___________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9)以上实验体现出碱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14.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实验室可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有20g氢气生成,则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多少?(写出完整计算步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化学五月模拟押题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物理90分,化学60分,答题时长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3.不得使用计算器。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a-40 Ni-59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旨在动员全世界的人们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现状的关注,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垃圾分类处理
B. 废旧金属的回收及循环使用
C.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随意焚烧塑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可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与该理念相符。A不符合题意;
B、废旧金属回收及循环使用,可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与该理念相符。B不符合题意;
C、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有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与该理念相符。C不符合题意;
D、随意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浪费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人身安全及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滴加液体药品 D.检验装置气密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图示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 自来水生产中可加入ClO2消毒。ClO2中Cl的化合价为
A. +4 B. -4 C. +2 D. -2
【答案】A
【解析】
【详解】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的规则,则+(-2)×2=0,得x=+4价。
综上所述:选择A。
4. 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间苯二胺由碳、氢、氮元素组成
B. 间苯二胺中含有氮气
C. 间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D. 间苯二胺属于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间苯二胺的化学式可知,间苯二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间苯二胺是由间苯二胺分子构成,不含有氮气,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间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4×2=108,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间苯二胺由C、H、N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学习了初三化学以后,同学们对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有了很多想法,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均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A 检验中是否含有 将气体点燃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钾 取样,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取样,加足量的水溶解后滴加硝酸银
C 除去硫酸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的硫酸银溶液,过滤
D 除去固体中的少量 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和氢气等气体燃烧均生成水,不能证明CH4中是否含有H2,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B、两种固体取少量分别加熟石灰研磨,氯化铵可与氢氧化钙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硝酸钾无此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硝酸银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水,但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除杂原则;硫酸银与盐酸、硫酸都不反应,不能除去盐酸,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可以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SO4;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固体加水溶解后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会得到硫酸钡固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故选B。
6.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说法正确;
B、温度升高,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玻璃球胀破,说法正确;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带走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防止玻璃球胀破,造成损失,说法正确。
故选C。
7. 已知:Mg(OH)2MgO+H2O,CaCO3CaO+CO2↑某水垢为Mg(OH)2、CaCO3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称取25.8g此水垢,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点对应固体成分为MgO、Mg(OH)2和CaCO3
B. 图中m=15.2
C. 水垢中Mg(OH)2与CaCO3的质量比为29:100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是MgO和Ca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氢氧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坐标图可知0-T1时刻是氢氧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T1-T2时刻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x点部分氢氧化镁分解,碳酸钙未分解,即固体成分是MgO、Mg(OH)2和CaCO3,A正确,不符合题意;
B、m点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即水垢分解完全,0-T1时刻是氢氧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固体减少的质量=25.8g-24.0g=1.8g,即生成水的质量为1.8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25.8g-5.8g=20.0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反应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24g-8.8g=15.2g,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诉分析水垢中Mg(OH)2与CaCO3的质量比,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钙元素质量=,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剩余固体的质量=,即氢氧化镁完全分解,碳酸钙部分分解,所以则剩余固体的成分是MgO、CaO和CaCO3,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8.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创造物质的学科,在认识自然、服务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认识物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能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___________。
(2)人体健康:营养均衡是健康的保证,小宇同学的早餐食谱为面包和牛奶,你建议他的食谱中加___________(填具体食物)后营养更均衡。
(3)粮食增产:小红家地里种的小白菜出现枯黄的情况,她除了浇水以外,应该建议她合理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4)生活中:6月天气炎热,户外活动时会有蚊虫叮咬出现疼痒肿胀的情况,在家里你会用___________来缓解疼痛,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就医。
(5)材料创造:亚运会场馆地面加入石墨烯防滑剂、以提高地面的安全性和防滑性。石墨烯是石墨的单层结构,则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你认为石墨烯还可以应用在__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2)黄瓜
(3)氮肥 (4)肥皂水
(5) ①. 单质 ②. 电子线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是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面包和牛奶能提供糖类和蛋白质,建议在食谱中加蔬菜或水果,补充维生素,如黄瓜、西红柿、水果沙拉等;
【小问3详解】
氮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施用氮肥能使叶片浓绿,故填:氮肥;
【小问4详解】
蚊虫叮咬会向皮肤注入蚁酸,从而出现疼痒肿胀,肥皂水显碱性,能中和蚁酸,所以可以涂抹肥皂水来缓解疼痛;
【小问5详解】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用于作导体,应用于电子线路上。
9. 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
(1)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两个集气瓶中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3)实验三电解水实验中,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4)下列实验也能验证水的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1) ①. 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或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 ②. 氧气浓度(或O2浓度)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3) ①. ②. H、O(或氢元素和氧元素)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硫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的环境问题;因此水的作用:为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②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所以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浓度有关;
【小问2详解】
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属于可燃物,也都接触到了氧气,二者的着火点不同;所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①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②水是由H、O组成的(或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空气中含有除H、O以外其他元素,甲烷中含有C;故选B。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进一步掌握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师向学生提供:大理石、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石蕊试剂、锌粒等药品,请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关的内容: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备需要用到的药品是___________(在提供的药品中选),用D装置收集应从___________(填“m”或“n”)导管口通入。
(3)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b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和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用金属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气体、金属锌和金属铜都能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气体。欲制取一瓶纯净的气体,最好选择金属___________(填“锌”或“铜”),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2) ①. 大理石、稀盐酸 ②. m
(3)控制反应速率 (4) ①. 铜 ②. 反应过程中硫酸浓度降低,锌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b的名称是酒精灯;若用A装置制取O2,A为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出没有棉花,故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B为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装置,结合题目所给药品,可以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二氧化碳;用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应从长导管即m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即n导管排出。
【小问3详解】
若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仪器b是分液漏斗,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且可以通过旋转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来控制添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若用锌,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选择铜制备二氧化硫气体。
11. 溶液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_影响。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应用___________法。
④将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⑤时,向mg水里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据此分析m=___________g。
【答案】(1)压强 (2) ①. 65 ②. 甲>乙>丙 ③. 降温结晶 ④. 甲、乙 ⑤. 150
【解析】
【小问1详解】
打开碳酸饮料的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影响;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小问2详解】
① t1℃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丙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将30g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丙物质,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15g=45g;
② t3℃ 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应用降温结晶法;
④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 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
⑤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
向mg水里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将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每一份中溶质的质量均为30g,溶剂的质量为;
第一份:恒温蒸发25g水,溶液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为,溶质的质量为30g;
第二份:加入15g甲完全溶解,溶液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
则有或,解得m=150g。
1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电器中含有锌、铜、镍(Ni)三种金属,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探究。
已知:硫酸镍(化学式为)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
【提出猜想】
(1)兴趣小组结合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锌、铜、镍三种金属片分别插入三支试管中 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快;镍片表面产生的气泡较慢;铜片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正确。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3)步骤①中得到的A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现有ng粉碎分拣后的Zn、Cu、Ni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金属A的质量为2g,求产生氢气的质量范围: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5)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___________(答一条)。
【答案】(1)Ni>Zn>Cu
(2) ① 一 ②.
(3) ①. 铜##Cu ②.
(4)
(5)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再结合其它猜想,则猜想三为Ni>Zn>Cu;
【小问2详解】
根据现象可知,锌、镍均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且锌反应比镍快,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Zn>Ni>Cu,即猜想一成立;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锌、镍的活动性比氢强,铜的活动性比氢弱,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镍分别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镍和氢气,铜不与硫酸反应,则金属A为铜,溶液B为硫酸锌、硫酸镍、硫酸;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镍的活动性强,锌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上分析,金属A为铜,则Zn、Ni质量和为(n-2)g,
若锌的质量为(n-2)g,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x=
若Ni的质量为(n-2)g,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y
y=
因为固体为Zn、Ni混合物,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范围为:;
【小问5详解】
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现从“无现象”到“有现象”的转化帮助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就此主题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一所示。
(1)将溶液滴入充满气体的大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当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探究活动二:探究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二所示。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___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同学们继续探究(2)中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包括酚酞)。
【作出猜想】
(3)猜想一:;猜想二: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4)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 粉末溶解,且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在交流汇报时,甲、乙两组同学表明,没有按照图二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而是按照图三所示步骤,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得出了下列两种结论:
图三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小组得出的结论
甲组实验 溶液仍为无色 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组实验 溶液变为红色 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评价】
(5)甲组同学认为: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___________性,进而证明___________不存在,得出了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6)同学们不同意乙组所得的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
(7)小明建议,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某种药品,即可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用药品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锌粒 B. 稀盐酸 C. 铜片
(8)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___________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9)以上实验体现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产生气泡 ②. 、
(2)无 (3)NaCl、HCl (4)产生气泡
(5) ①. 碱 ②. 氢氧化钠##NaOH
(6)如果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稀盐酸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也会变为红色 (7)AB (8)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9)能与酸碱指示剂、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产生气泡,说明生成了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氯化钠,也可能是氯化钠、氯化氢,故猜想二:NaCl、HCl;
【小问4详解】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粉末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含盐酸,则猜想二成立;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不存在,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小问6详解】
如果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稀盐酸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也会变为红色;故乙组所得的结论错误;
【小问7详解】
乙组实验中要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证明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无HCl存在即可;
A、锌粒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锌粒,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无HCl存在,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试管中的溶液中含酚酞,逐滴加入稀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C、铜片不与稀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小问8详解】
探究活动二中,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是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甲、乙同学的实验中,也是通过验证氢氧化钠是否消失来验证反应是否发生,故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小问9详解】
探究活动一中,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说明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探究活动二中,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说明碱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故以上实验体现出碱的化学性质有:能与酸碱指示剂、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4.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燃料。实验室可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有20g氢气生成,则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多少?(写出完整计算步骤)
【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x
x=650g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650g
【解析】
【详解】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