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体育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奔跑游戏:障碍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小学体育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奔跑游戏:障碍跑》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4-05-24 05: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障碍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积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运动项目。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然快跑的途中运用跨、绕、爬的方法通过障碍。从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灵巧性、协调性,克服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互相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课的重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难点是动作连贯自然地通过障碍。
三、学情分析:
水平三六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理强,个性突出,体育活动热情高,爱表现自己,但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能力有限,而且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教学中我要把握学生这些特点,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跨、爬、踏、绕等各种动作的练习,使90%学生进一步掌握穿越障碍的技术,提高自然生存应变能力。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协调能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提高通过障碍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方法:
为了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讨论、练习、评价”为教学步骤进行,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讨论。
1、利用启发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创编障碍,在创编障碍利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障碍跑的技术。
2、利用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过程:
本次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开始准备部分(8分钟):首先,课堂教学常规和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目的是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课堂上来,时间为2分钟。其次慢跑,利用蛇形跑和自然地形跑的方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时间为4分钟。最后,啦啦操,使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时间为2分钟。
2、基本部分(27分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体会并总结出合理科学地过障碍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并快速掌握“障碍跑”技术。首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兴趣,教师点拨指导,层层递进,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其次,通过设计“场景障碍——勇闯大森林”:“爬过小山洞、跨过小山丘、踏步梯、穿过小树林”的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发展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快速跑通过障碍物的能力,最后运用比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障碍跑技术,增强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运用体能素质课课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力量,增强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结束放松部分(5分钟):“无敌风火轮”,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使学生心情愉悦,放松自然;学生自主总结评价本节课 。
七、预计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25次/分钟-135次/分钟,预计密度为35%-40%。
八、场地与器材:
大体操垫16块、小体操垫20块、空地一块、标志杆10个、绳梯4个,跨栏架4个。
小学体育课《障碍跑》教案(水平二)
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班级
教材内容 1、障碍跑:组合障碍跑 2、体能素质课课练:钻山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跨、爬、踏、绕等各种动作的练习,使90%学生进一步掌握穿越障碍的技术,提高自然生存应变能力。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协调能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提高通过障碍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爬、跨、踏、绕过单个障碍物,并能做到快速通过障碍物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自然
顺序 流 程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求 组织方法 时间 强度 次数
我要学 激趣导入 课前:检查学生着装及危险尖锐物品,安排见习生。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教师宣本节课内容。 3、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我说你做。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安排见习学生。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积极观察教师动作并回答。 1、集合 做到静、齐、快。 2、认真听教师讲解。 3、练习 4、教师口令正确。 四列横队: ××××× ××××× ○○○○○ ○○○○○ △ “×”代表男生 “○”代表女生 “△”代表教师 3 小 2
我学会 学练导疑 准备活动: 一、绕场地慢跑 1、蛇形跑 2、自然地形跑 二、啦啦操 1、教师通过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在队伍前面带跑,指引路线,并控制速度和节奏。 3、听音乐一起做啦啦操,把身体各个关节都活动开。 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 2、有秩序的跟着老师图形跑,合理分配体力跑完全程。 3、跟随教师一起做热身,充分活动身心。 1、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 2、要听从指挥。 3、学生认真练习。 1、学生成四列横队散开,成体操队形站立。 2、教师要适当引导。 3、动作协调,充分伸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中 3
我会学 我会学 学练探究 合作探 究 学练探究 合作探究 一、障碍跑 动作方法:在快速奔跑的30米途中,运用已掌握的跳、绕、跨、钻障碍的方法和技能,安全、快速地通过4个障碍物。 2、障碍跑 障碍1、爬过体操垫 障碍2、跨过体操垫 障碍3、踏步梯 障碍4、绕过标志杆 要点: 爬:手、膝盖触垫; 踏:上下肢协调配合,前脚掌着地。 跨:蹬地有力,大腿摆动积极,臂、腿动作协调; 绕:身体必须向标志杆倾斜,身体纵线和地面有一个合理的内倾。摆臂幅度右臂大左臂小,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合理着地部位。 ①单个障碍练习 ②组合练习 二、体能素质课课练:对学生核心力量的练习——钻山洞 方法:学生平均分成四组,每个学生成俯撑,臀部抬起,从排头开始从前洞口钻入至后洞口钻出,紧贴最后一人成俯撑,如此依次进行,每人做完一次后,以先完成的队获胜。 1、教师提问什么是障碍跑?引导学生进行障碍跑。 2、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置障碍并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各种障碍物。 4、启发、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5、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进行。 6、及时点评与指导并强调安全问题。 7、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8、小结学生的动作要点、表扬、鼓励。 1、调动学生参与的积练习极性。 2、鼓励学生要勇敢,充分发挥想象。 3、讲解规则,指导学生注意安全。教师用激励的语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老师正确评定胜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1、讨论:在跑的过程中如何通过障碍。 2、尝试体验 逐一探讨每种过障碍物的方法(如:跑过、绕过、跨过)不同障碍物选择合理地通过方法。 3、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示范的技术动作,建立运动表象。 4、发挥想象力试一试,进行各种通过障碍物练习。 5、用自己摆放的障碍物进行比赛。 6、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认真听讲练习要求和规则。 2、学生分4组进行比赛,比比哪一组最先完成。 3、以高涨的情绪进行比赛。 4、和老师一起评价比赛结果。 1、一切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2、态度认真,精神饱满。 3、投入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4、教师要时刻观察现场情况,巡视指导。 1、安静,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解。 2、积极思考,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3、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安全情况。 4、听从老师口令,放出口令在跑,不要抢跑。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积极动脑思考、用心体会,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2、积极活跃、注意安全。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积极思考。 2、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 3、积极参与练习。 4、保持队伍一致。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1、分成四组,人数相等,实力均衡。 2、听从老师的安排。 3、注意安全。 17 10 中 大 5 1
我想学 拓展提升 1、放松活动:无敌风火轮 2、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3、小结,表彰鼓励,布置作业。 4、值日生收放器材。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愉快的放松。 2、教师评价。 3、下课。 4、和学生一起收放器材。 1、所有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充分放松。 2、小组长评价,学生自评。 3、下课 尽量的放松身体各关节,轻松,自然,愉快地消除运动疲劳。 组织队形: ××××× ××××× ○○○○○ ○○○○○ △ 5 小 1
场 地 器 材 1、大体操垫16块 小体操垫20块 2、标志杆10个 3、绳梯4个 4、跨栏架8个 预计密度 与强度 30-35% 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
课 后 小 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