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逐字稿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体悟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和智慧。
3.联读同类文章,对比文中的语言,感受“智慧”并延展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体悟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走进文言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
生:司马光 王戎
师:这两个小朋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很 聪明
那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与众不同的少年,他就是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师:那题目的意思是?(请生回答)
生:姓杨家的儿子
师:你的文言功底真不错!王老师想来介绍自己,可以说我是?
生:王氏之女
师:是的,没错你很聪明。谁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请你来
*氏之子,神采奕奕,老师喜欢。 *氏之子,声音洪亮。 *氏之子,戴上眼镜,文质彬彬。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杨氏之子的故事。
师:那请问有同学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
生:《世说新语》
师: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注释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你还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方法?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本插图等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今天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学习文言文的秘诀,那就是读。
学习任务一:读好文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
师:谁想来展示请举手。
生:指名读。(他不仅读的准确,而且字正腔圆 / 流畅自然,有滋有味。)
师:文中有两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这个加点字怎么读,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读音是一个好方法。
再来看第二个加点字,在这个句子中它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学过的《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师:我们把这两个句子再放回到原文中,再来读
学习任务二:悟文意
师:听同学们读文言文可真享受,通过读我们知道这则文言文写了两个有趣的人?
生:孔君平和杨氏子。
师:孔君平是何许人也啊 (出示资料,生读)廷尉是多大的官呢 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
那么杨氏子呢?他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的两个人他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大意。
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合作着接龙来讲讲它的意思,老师来用文言文讲,你们用白话文讲。我们的故事接龙开始了,准备好了吗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生:梁国杨氏的儿子今年9岁了,非常聪明。
师:句意清晰。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生:孔君平来见他的爸爸,但是他的爸爸不在,所以就让杨氏子出来。
师:你瞧,人物关系说得多明确。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杨氏子给孔君平设果。
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一动作指着杨梅给
生:杨氏子看。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杨氏子回答道:“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你家鸟。”
师:看来一句一句讲故事已经难不倒大家了,谁能完整的说说这个故事它的意思呢 好,这位男孩子。
生:
师:慢慢来,我们总能说清楚,说明白。/ 体现了我们五年级同学的理解水平。
师:同学们,明白了它的意思,你能读好这两个句子吗
为什么这样断句 / 节奏不够鲜明,你再来试一试
我们在读这个句子时,在人物动作处进行停顿
师:这里的“禽”是什么意思 (鸟)。“家”指的是谁家?(孔君平家)
那么“家禽”放在一起的意思是?(孔君平家的鸟)我们现在“家禽”指的是?
生:鸡鸭鹅
师:而孔雀是一种鸟,所以我们在家和禽之间要停顿一下。
掌握了节奏,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主客二人风趣幽默的语言。
学习任务三:品聪慧
师:抑扬顿挫,真是韵味十足。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塑造的人物形象却很丰富,同学们,你认为杨氏子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十分聪明
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是
生:甚聪惠。
师:你瞧,她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的词眼,同学们一起来读。你们知道“惠”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生:注释上说“惠”同“智慧”。
师:其实啊,在字典中“惠”还有仁爱、有礼貌的意思。
同学们,赏人聪慧者亦聪慧,你们对杨氏子的聪慧又赏识多少呢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杨氏子聪惠的相关词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儿应声答曰,我从应声答曰中看出杨氏子他的反应迅速。
师:带着你的感受我们演一下这段对话﹖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看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子就脱口而出,可真是应得快。那他真的听懂孔君平话里的意思的了吗?(请生回答)
生:从他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知道,他听懂了孔君平的话意。
师:他是怎么开这个玩笑的?
生:孔君平指杨梅是因为杨氏子(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字)
师:这是在拿什么说事?
生:姓氏
师:如此聪明的杨氏子把孔君平与什么联系在了一起?
生:孔雀
师:孔雀和孔君平有什么关联?
生:都有一个孔字
师:杨氏子也是在拿什么说事(姓氏)
师:杨氏子虽然只有九岁,但是他听明白了孔军平风趣的语言。
并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幽默巧妙地回答了孔军平。
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聪慧”?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里看出了杨氏子有礼貌,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师:这个孩子在生活中也是十分的有礼貌呢。还有补充吗
生:“未闻”这个词,可以看出杨氏子说话很有礼貌。
师:去掉“未闻”二字,你来说一说
生:“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对比一下,你觉得哪个更好?
生:加了“未闻”语气委婉很多,给人感觉彬彬有礼。
师:是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回应了对方,又委婉得体,不失礼貌,这就是语言艺术得魅力。还有吗?
生:我看到第二行“为设果”,这里他写出了杨氏之子他看到客人来了,就主动的去拿水果,这里突出了杨氏之子的礼貌。
师: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来客人时,还害羞的躲在房中不敢出来。但杨氏子年仅九岁,就能给客人拿水果,真有礼貌啊。
就这样简简单单得对话,一个玩笑开得风趣幽默,一个对话接得机智巧妙。同桌两人,演一演,读一读,表现出他们的语气神态。
谁来到前面演一演。
师: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感受到了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又该怎么答呢
生: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如果是柳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的树,
师:你很有礼貌,如果是黄君平,我们还可以说。
生:未闻黄桃是夫子家果。
师:看来大家都像杨氏子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听得明,应得快,答得妙,有礼貌。老师为你们的聪慧点赞。
如此妙趣横生的故事,相信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在古代,文字是这样竖版无标点排列的,你还会读的有情有趣吗 杨氏之子——
此故事历经千年,又熠熠生辉,值得我们继续传诵。杨氏之子——
了了五十五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智慧,值得我们继续传诵。杨氏之子——
生:背诵。
师:同学们熟读成诵,也是甚聪慧。
学习任务四:延聪惠
师:其实在《世说新语》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书中为我们记载了一批和杨氏子一样,才情出众的智慧少年。
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善于言辞,语出不凡的少年。请你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师:请你来读一读。请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孔文举的聪惠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我从孔文举,年十岁,人皆夸,这里体现出了孔文举很聪明。
师:像杨氏子一样也是很聪明。还有吗
生:我从韪和孔文举的对话中,看出了孔君平是十分聪明,并且十分迅速的答出了对话。
师:他听懂了陈韪的言外之意了吗
生: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聪明。说孔文举长大了未必聪明
师:孔文举是怎样回应的
生: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你小的时候肯定非常聪明。暗指他现在不聪明。
师:面对陈韪的调侃,孔文举并没有针锋相对,而借陈韪的话来反驳,但又给他留了面子,这就是智慧的体现(我们一起来再来读)
师:通过杨氏之子和小时了了这两篇文言文,我们学习到了风趣幽默的故事,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言语智慧。同学们,善听是一种修养,而答得妙则是一种能力。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师:课下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