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四章第一节太阳和月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 )
A.最外层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冕层
2.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3.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4.2019年5月21日5点28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发射,成为照亮月球背面的“天眼”。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自身会发光,夜晚特别明亮B.月球背面常年阴暗,没有太阳光的惠顾
C.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水D.月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在100℃左右
5.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1/49B.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C.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D.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6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
A.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B.太阳风的强弱.日珥和耀斑的爆发程度 D.太阳黑子和日珥的多少
7. 2023年3月24日夜晚,“金星合月”亮相天宇,金星登上了“月亮船”,如图所示。下列描述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星能自行发光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这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D.2023年,这一天宁波黑夜最长
8.太阳对地球上的生命有着特殊的意义。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行星B.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固体星球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9.如图为科学家拍摄到的太阳上的一个巨大的日冕洞。下列有关日冕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分布在日冕层
B.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C.我们肉眼看见的可见光主要来自日冕层
D.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是出现日冕洞
10.某影视作品中航天员与金刚鼠被遗忘在月球上,他和金刚鼠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生活,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月球。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月球背面
B.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是由于陨星的撞击
C.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D.月球本身不发光
1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下列月面景观与月球没有空气无关的是( )
A.环形山的形成B.物体所受重力较小
C.昼夜温差达300℃ D.听不到声音
12.“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涛。下列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月球上温差大有关B.与月球上无空气有关C.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
13.人类对月球探索历程的先后顺序为( )
①伽利略和他的望远镜②人类登上月球③无人飞行器探测月球④古人观月记录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14.小金在观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时,有一期的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以下含“月”诗词。其中与如图所示月相对应的诗词是 ( )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D.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15.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着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会导致地球对流层的温度下降,并将于2019年底进入“小冰河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D.“无黑子”现象指色球层上几乎看不见太阳黑子
16.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
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
C.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只有在太阳活动强时出现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有时人们用遮光方法可看到太阳黑子
1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有空气 B.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C.月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D.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小
18.2023年3月,科学家拍下太阳表面的高清画面,太阳表层有玫瑰色的舌状气体喷出,再沿着弧形路线落回太阳表面(如图所示)。这种太阳活动称为()
A. 火山 B.日珥 C.环形山 D.太阳黑子
19.下列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全部为真的一组是( )
①听到大风呼啸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⑧举起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20.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在下列功能中字航服应具备的是:①控制温度、湿度;②供给氧气;③与外界气体交换;④收集雨水;⑤无线通信:⑥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 )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1.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已知月球处于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的环境下,在学校举行的“我想象中的月球车“科技活动中,小强提出了下列设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落月
B.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其倾斜程度
C.应该配备指南针,以便确定方向
D.可为月球车安装备用汽油机,以便应急使用
2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固定电话将受到干扰 ④高纬度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填空题
23.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耀斑出现在图中字母 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中。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使地球上的 通信受到影响;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现象。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图中字母 表示的太阳大气层。
24.“嫦娥五号”有多个科学任务,除了从月球取得“月壤”外,还计划让其轨道飞行器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1点”,该点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连线上,在此位置上可以不间断观测地球的向阳面,如图所示。3月15日,轨道飞行器顺利进入L1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通常所接触土壤的非生物部分主要由砂粒(矿物质颗粒)、腐殖质、空气.水等构成。根据月球的知识可以判断,“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得的“月壤”中,肯定没有的成分除了腐殖质外,也肯定没有的是 。
(2)航天器在L1点位置观察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最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A.B.C. D.
2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⑴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层、 层和日冕层。
⑵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是光球层。
26.月球的概况: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 千米,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 ,质量只有地球的 。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 的月面。
27.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用2500年的时间为地球寻找一个与太阳相似的天体。
(1)”流浪地球”计划中与太阳相似的新天体是4.22光年外的比邻星,比邻星是一颗 (选填”恒星”或”行星”);
(2)地球要”流浪”,首先就要停止自转和公转,假如真是这样,现在地球上的哪些现象将不复存在 (填序号)。
①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现象③四季的变化
28.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
(1)若地月间距离为3.8×105 km,电磁波速度为3×105 km/s,在月球上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球大约需要 s。(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上图是月球背面照片,其中A处是 。
29.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甲图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 。
(2)乙图是嫦娥四号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月坑,即 。
30.如图甲为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的月球影像图,图乙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1)月球属于 (选填“恒星”或“行星”或“卫星”)
(2)A区域比B区域地势 (选填“低”或“高”)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1.小明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这些坑洞称为 。
①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小明作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 、流星的 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②小明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质量 体积 下落高度 坑的深度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方案,小明采用的科学方法为 。
③分析3、6、7三组数据可知,小明控制相同的变量是小球的 和小球的 。
32.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四、解答题
3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1)月球形成之初,受小天体的频繁撞击,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2)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3)即使白天在月球上看天空,它的背景也是黑色的,其原因是____。
A.月球上总是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34.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如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面,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1)图A是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
(2)“天问一号” 探测器着陆的“乌托邦平原”面积,巨大,是一望无际的乱石荒原,但其形成原因和月球上的 一样,本质上都是陨石坑。
(3)“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前,科学家需要结合火星对探测器的引力大小,确定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图B是地球、火星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图,由图B可知,探测器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小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人们肉眼所见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即为光球层。
【解答】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故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解答】A、月球上没有水,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陨石撞击不会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故B错误。
C、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所以白天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所以温度低,所以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故C正确。
D、无论在月球还是在地球,人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上的特点是没有空气和水,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结合这些特点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可逐做出判断。
【解答】①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听到大风呼啸是不真实的;②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故人会跳得很高,故跳过4米高的横杆可能是真实的;③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的质量虽然不变,但重力会变小,故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可能是真实的;
④拍照片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阳光能够射到月球上,月球也能够反射太阳光,故拍照片可能是真实的;⑤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当然也就没有大气压,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是不可能的,故是不真实的;⑥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植物不能生长,故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是不真实的;⑦月球对人的吸引力变小,故袋鼠式”走路是真实的。
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解答】A、月球本身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其实是反射太阳的光,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月球有自转,因此会有太阳光的惠顾,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C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就是月球背面温度可降低到-183℃;温差可达300℃左右,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D
【解析】【分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绕着太阳转。
【解答】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体积的1/49;日地距离约为月地距离的400倍;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是太阳直径的1/400;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故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6.【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黑子的大小和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在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耀斑也大量增加。
【解答】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太阳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也较为频繁和强烈。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分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一般而言,围绕恒星公转的是行星,围绕行星公转的是卫星。
【解答】A、金星是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不符合题意。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符合题意。
C、这天的月相是新月蛾眉月或者简称蛾眉月,不符合题意。
D、宁波黑夜最长在冬至日的12月22日前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的临时现象,它们在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区域黑暗的斑点。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经历几天到几个星期不等。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
【解答】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其释放的能量为其内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
B、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故B错误。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故C正确。
D、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太阳活动为黑子,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解答】A、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A错误;
B、日冕位于太阳大气最外层,B正确;
C、太阳的可见光主要来自光球层,C错误;
D、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解析】【分析】由于陨星的撞击,月球表面是凸凹不平的,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较大,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光,人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解答】A、在地球上的人不可以看到月球背面的,因为“潮汐锁定”的缘故,人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也就是有“桂花树”的这一面,故A错误;
B、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是因为存在一个个的陨石坑,而陨石坑是由于陨星的撞击造成的,故B正确;
C、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温度升高很高,而夜间又没有大气的保护作用,使得夜间温度降低的很低,因此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故C正确;
D、月球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光的传送者,把照射它的太阳光孜孜不倦地反射出去,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弱重力、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解答】A、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容易受到陨石的撞击,形成大量的陨石坑,即环形山,故A错误。
B、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万有引力较小,导致月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较小,故B正确。
C、缺少大气层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故C错误。
D、由于大气层的缺失,月球表面的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在月球表面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解析】【分析】潮汐现象是海水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影响而出现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解答】根据材料,此时是农历八月十八,日地月三者大致共线,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形成的引潮力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钱塘江大潮,因此该大潮的形成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与月球的地形、有无空气和水无关,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解答】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经历了如下阶段,想象阶段,初识阶段,近距离认识阶段,零距离认识阶段,实地认识阶段。分析选项可知,首先是古人观月记录,然后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观测月球,再是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最后人类登上月球,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解析】【分析】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相应为满月。
【解答】A、图示中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写的是满月时的月亮,与图中月相相同,A正确;
B、蛾眉月时日、地、月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与图示位置不同,B错误;
C、像钩似的月亮不是满月,与图示位置不同,C错误;
D、“来时月上弦”描写的时上弦月,地、月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D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烈。
【解答】A、2018年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预示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是因为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则耀斑、日珥等活动明显减弱,故A正确;
B、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预示着太阳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将会减弱,磁暴减少,故B正确;
C、地球进入“小冰河期”,会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故C正确;
D、“无黑子”现象是指光球层上几乎不见太阳黑子,故D错误;
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
16.【答案】D
【解析】【分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解答】A、肉眼可以看见的是光球层,它是太阳大气的内层,A不符合题意;
B、光球层是太阳最里层,中心温度高达150万℃,所以光球层才是温度最高的一层,B不符合题意;
C、每年都会有极光的,太阳活动大年比较多而已。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相作用,产生极光。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即11年内,会有极光出现次数最多年份和最少年份,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区域,看上去颜色暗一些,故称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月球的基本情况。
【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A不符合题意。
B.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B符合题意。
C.月球上有昼夜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的大气层由外向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有太阳风;色球层有耀斑和日珥;光球层有太阳黑子;
【解答】如图的这种太阳活动是日珥;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解析】【分析】月球上的特点是没有空气和水,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结合这些特点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可逐做出判断。
【解答】①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听到大风呼啸是不真实的;
②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故人会跳得很高,故跳过4米高的横杆可能是真实的;
③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的质量虽然不变,但重力会变小,故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可能是真实的;
④拍照片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阳光能够射到月球上,月球也能够反射太阳光,故拍照片可能是真实的;
⑤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当然也就没有大气压,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是不可能的,故是不真实的;
⑥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植物不能生长,故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是不真实的;
⑦月球对人的吸引力变小,故“袋鼠式”走路是真实的。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解答】由于没有空气,所以宇航服有控制温度、湿度、控制气压、抗射线辐射及方便与地球联系即无线电通讯等的作用,所以很容易看出③④是不符合条件的。
故答案为:B。
21.【答案】B
【解析】【分析】 月球处于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的环境下。
【解答】A、月球上无空气,降落伞不能利用空气阻力来减慢下落的速度,故A错误;
B、因为月球上有弱重力,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可在月球车上安装重垂线,以便观察倾斜程度,故B正确;
C、月球上没有地磁场,所以不能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内的汽油不能燃烧、不能工作,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
【解答】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故选:B.
23.【答案】(1)B
(2)短波
(3)A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1)图中A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是光球层,B是中间层的色球层,C是最外层的日冕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的B。
(2)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产生使指南针失灵的磁暴现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
(3)平常我们看到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即是图中字母A。
24.【答案】(1)空气、水
(2)C
【解析】【分析】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声音无法传播,是个寂静的世界。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解答】(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所以“月壤”中,肯定没有的成分除了腐殖质外,也肯定没有的是空气、水。
(2)航天器3月15日在L1点位置,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所以观察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图C,故选C。
25.【答案】光球;色球
【解析】【分析】太阳大气层结构特征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解答】⑴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6.【答案】卫星;38.44万;太阳照亮
【解析】【解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 千米,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27.【答案】(1)恒星
(2)①②③
【解析】【分析】 公转产生四季交替、昼夜长短变化、极昼和极夜、五带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解答】(1)比邻星与太阳相似,太阳是一颗恒星,所以比邻星也是一颗恒星;
(2) ①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②昼夜交替现象和③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
故答案为:(1)恒星(2)①②③
28.【答案】(1)1.3
(2)环形山(月坑)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昼夜温差大,月球的引力系数是地球的1/6,月球上有许多的环形山;
【解答】(1)t=s/v= 3.8×105 km / 3×105 km/s=1.3s;
(2)A处是环形山,因为月球没有大气,不能对其起保护作用,容易受到外来天体的撞击;
故答案为:(1)1.3(2) 环形山(月坑)
29.【答案】(1)日珥
(2)环形山
【解析】【分析】(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
(2)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解答】(1)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照片中A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是日珥。
(2)随处可见的月坑,即环形山。
30.【答案】(1)卫星
(2)低
(3)小天体的撞击或古老火山的爆发
【解析】【分析】月球属于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月球上亮的区域被称为月陆;月球上暗的区域被称为月海;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月球上有很多的环形山,是因为小天体的撞击或古老火山的爆发;
【解答】(1)月球属于卫星;
(2)A区域比B区域的颜色要深,所以地势更低;
(3)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是小天体的撞击或古老火山的爆发;
故答案为:(1)卫星(2)低(3) 小天体的撞击或古老火山的爆发
31.【答案】环形山(月坑);质量;体积;控制变量法;体积;下落高度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是指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
【解答】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这些坑洞称为月坑。
①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实验可以看出,小明作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流星的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②控制变量法是指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的方法。分析可知,小明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③由3、6、7三组数据可知,小明控制相同的变量是小球的体积和小球的下落高度。
32.【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解析】【分析】(1)根据模型第一个图形中有一个较大的天体撞向地球,与之后的2、3混沌的样子,到最后出现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图形,可确定是哪种假说;
(2)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主要是小天体的撞击形成的,也有是古老的火山喷发留下的。
【解答】(1)由分析可知,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碰撞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1)碰撞说;(2)环形山
33.【答案】(1)环形山
(2)小于
(3)B
【解析】【分析】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的同时,月球也在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和月球的环境大不相同,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风,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4,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
【解答】(1)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2)在月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小于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3)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就无法将照射过来的太阳光进行折射所以即使白天在月球上看天空,它的背景也是黑色的,B说法正确。
34.【答案】(1)乙
(2)环形山
(3)小
【解析】【分析】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解答】(1)图中甲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乙是自内向外第四颗行星火星,丙有光环是土星,丁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
(2)陨石被星球的引力捕获后高速撞击星球表面,形成的撞击坑被称作陨石坑或环形山;
(3)探测器的质量不变,由图2可知,在质量相同时,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大,所以探测器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在地球上要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