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理中考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分享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地理中考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分享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5 15: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地理中考命题预测及
备考策略分享
一 初中地理中考命题趋势
(一)初中地理中考命题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2019)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
3.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
(二)初中地理中考命题的依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人地协调观
1.核心素养
(二)初中地理中考命题的依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2.课程内容
3.初中地理中考命题的要求
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
(1)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围绕学习主题( 五个主题+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跨学科 ),创设真实情景,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比例。
(2)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全面理解和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命题,认真开展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考查,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命题规划
(1)试卷总体难度适当(7:2:1);
(2)内容覆盖课程标准各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复习要回归基础),
(3)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考核心素养);
(4)试卷通常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结构) 。
二 初中地理中考备考策略
(一)知识技能储备
1.掌握主干知识和基础地图
图文对应 理解应用
不同尺度的地图转换
不同类型的地图叠加
(一)知识技能储备
2.地理基本技能——会用地图
(1)读图名
(2)读图例
(3)圈划关键词或关键图例
(4)每一张图都有用
(一)知识技能储备
3.掌握主要地理问题的答题思路
例如:影响农业布局的条件有哪些?
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源、地形和土壤 ;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机械化水平、政策等。
(一)知识技能储备
3.掌握主要地理问题的答题思路
例如: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自然①有无结冰期——通航时间的长短;②水量大小;③流速快慢;④支流多少;⑤通航里程长短
人文:人口城市是否密集;经济发达程度
轮廓定位
特征定位
图片定位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定位
区域特征
人地关系
生态环境
4.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
区域差异
区域合作
(二)答题方法指导
1.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题干中常见“根据图文资料分析,...........”
图:
1.世界地图,七下区域地图,中国地图,四大地区图,八下区域地图
2.局部小区域地图
3.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
4.气候直方图(气温,降水量图),太阳辐射量图
5.景观图(民居)
6.扇形图,柱状图,折线图,表格数据对比图
1.读图名
2.读图例
3.圈划关键词或关键图例
4.每一张图都有用
题干中常见“根据图文资料分析,...........”
文:
1.大背景介绍
2.小区域介绍
3.特色农产品,特色民居介绍
4.前景发展介绍等
(二)答题方法指导
1.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一定要圈划关键词
(二)答题方法指导
2.审题审图,明确答题方向
先定位,明确答题的目标主体
再看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判断对错、分布特征、发展条件、自然人文、问题成因、解决措施、比较异同、合作共赢、建议影响等
链接知识储备,阅读图文资料,明确答题方向
(二)答题方法指导
3.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语言规范 书写工整 逻辑合理
(三)典例示范
(2023·泰安学业考)
1选B,2选C,3选B。
(2023·苏州学业考)“探石爱好者联盟”队员赴苏州西郊砚瓦山开展研学活动。图为砚瓦山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同学们在甲处采集到了贝壳化石,说明此处曾经有(  )
A.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
B.大规模的海陆变迁
C.气候变化和冰川消融
D.强烈的人类活动
4.关于考察沿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垂钓基地位于山谷附近
B.丙位于地势平坦的鞍部
C.甲、乙的高差约为40米
D.丁处为聚落集中分布区
(三)典例示范
3选B,4选A。
C
(三)典例示范
(2023·济南学业考)
B
(三)典例示范
(2023·济南学业考)
(三)典例示范
(2023·济南学业考)
C
(2023·济南学业考)
(三)典例示范
(2023·泰安学业考)
主干知识是基础(C.D级)



亚热带季风气候
会提取图资料,尤其是该题干上方的这段资料,并得出结论
量大,质优
国际市场
航空运输
物流发达
会综合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典例示范
29.(13分)“海鲜陆养”模式是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5亿年前的新疆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荒漠,留下大量盐碱地,加之新疆内陆咸水湖多,具备发展“海鲜陆养”的条件。近些年来,新疆的“海鲜陆养”不仅创造了大国粮仓新味道,“海”产品还走入了国际市场。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①新疆经历了由海洋到陆地的地壳变动过程,留下大量盐碱地。 ( √ )
②盛产三文鱼的尼勒克县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 × )
③盛产大龙虾的麦盖提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 ( √ )
④新疆发展“海鲜陆养”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 √ )
⑤为把“新疆海鲜”第一时间送达东部城市消费者手中,应该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 × )
(三)典例示范
29.(13分)“海鲜陆养”模式是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5亿年前的新疆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荒漠,留下大量盐碱地,加之新疆内陆咸水湖多,具备发展“海鲜陆养”的条件。近些年来,新疆的“海鲜陆养”不仅创造了大国粮仓新味道,“海”产品还走入了国际市场。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干旱气候影响,新疆咸水湖多,利于发展“海鲜陆养”模式。
(2)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3分)
(2)(3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1分),被高大山脉包围(1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气候干旱(1分)。
(三)典例示范
29.(13分)“海鲜陆养”模式是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5亿年前的新疆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荒漠,留下大量盐碱地,加之新疆内陆咸水湖多,具备发展“海鲜陆养”的条件。近些年来,新疆的“海鲜陆养”不仅创造了大国粮仓新味道,“海”产品还走入了国际市场。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文鱼是冷水鱼,喜欢生长在水温低的环境条件中。
(3)分析尼勒克县适合三文鱼养殖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3分)地处天山山麓,有水源或有天山活水(1分);天山冰雪融水,水温低或海拔较高,水温低(2分,必答点),水质纯净。(1分)(备注:必答2分,其他答对得1分)
(三)典例示范
29.(13分)“海鲜陆养”模式是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5亿年前的新疆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荒漠,留下大量盐碱地,加之新疆内陆咸水湖多,具备发展“海鲜陆养”的条件。近些年来,新疆的“海鲜陆养”不仅创造了大国粮仓新味道,“海”产品还走入了国际市场。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4)为提升新疆“海鲜陆养”产业的竞争力,请提出你的建议。(2分)
(4)(2点)
加大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综合运输能力的建设,缩短运输时间;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先进养殖技术、科学水质管理,提高质量,加强品牌意识;
发展鱼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新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每点1分,2点得2分)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一步:描述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例如,描述当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第二步:分析人地关系。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房屋材质:判断民居选用的材质,多为就地取材。
(2)房屋结构:
①屋顶坡度一般与降水有关。降雨多或降雪量大的地区,屋顶坡度较大,便于加快排水或减少屋顶积雪。
②墙体厚薄、窗户大小一般与气温有关。寒冷地区为防寒保温,民居一般墙壁较厚,窗户较小;湿热地区民居一般墙壁较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
③底层离地面高度与当地气候有关。高脚屋可以通风、防潮,半地穴式民居可以防止冷空气或台风的侵袭。
萨索斯岛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镇多为现代建筑。图16为“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图”。
(3)结合图文资料,说明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分)
(3)(4分)该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建筑坐北朝南,利于采光;
依山而建,利于利用山地地形;建筑排列紧密,节省土地;
屋顶坡度大 ,利于排水;
建筑材料多为石材和木材,就地取材(答出2点可得4分)
基础知识要牢记
核心地图不能忘
理清逻辑是关键
见新图,先定位
新老地图再联系
新题变成老内容
图文资料都要用
得分实在很容易
1.主干知识是基础
2.会读图文资料,会抄关键词
3.会读图文资料,能自己得出结论
4.会读图文资料,能自己得出结论,且能写出因果关系,写出隐性信息
5.会用老知识解决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
你到了哪一步?
感谢观看!
敬请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