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文——
诗——
词——
书画——“苏 黄”“苏 辛”“宋 四 家”才华横溢的苏轼“ 唐宋八大家 ”苏欧
苏黄
苏辛
宋四家宋诗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宋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欧阳修、苏轼宋代书画的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赤壁赋》墨迹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简介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 “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赤壁三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苏轼所游的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但词题又是“赤壁怀古”,怎样理解?苏轼只是借题发挥,“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借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业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整体感知《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三句,有种纵观古今、横看天下的气度,融历史与现在,时间与空间于一体,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组成了开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把时间拉到了三国,把地点锁定在赤壁,把人物定格在周瑜身上。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凸现特定的“这一个”,为下文专写赤壁和周瑜奠定基础,转化自然,不着痕迹。赤壁壮景乱穿惊拍卷雪险怪汹涌高峭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比拟比喻向往英雄 心情澎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总束上文,带起下文,由描景过渡到写人,非常自然。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这样,便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上片,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 见大江峭壁
乱石惊涛所 想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所在,再写其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为什么要在“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两句中间插进一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周瑜结婚: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条件。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容、自信、洒脱。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潇洒飘逸,从容闲雅,气度非凡。二、刻画豪迈之人 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光阴虚掷、自笑多情,自我解嘲,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笑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终
归到伤己。对比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节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借酒浇愁,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就,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
苏轼虽然遭贬斥,但创业的雄心未泯,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人生如梦”两句,兼超脱与虚无而有之,同前面追慕古人的逸气豪情放在一起,展示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 三、抒发壮志豪情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追忆周瑜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指挥若定
谈笑却敌慨叹自己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长江(大、去、淘尽)壮阔激荡赤壁山(乱、穿)险峻雄奇水(惊、拍、千堆雪)汹涌澎湃————如画江山、英雄辈出(承上启下)周瑜情感美满(婚姻幸福)形象饱满(儒雅英武)功业圆满(战果辉煌)“我”神游
多情
如梦
酹功业难成仍向往
愁绪挥尽见乐观 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1. 烘托 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2. 映衬 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柳永和苏轼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